Day 282 我所看的第一部“洪尚秀”

%title插图%num
江原道之力(1998)

和电影生活在一起第282天


2017年9月10日星期日
片名:江原道之力(1998),洪常秀
南京,家

上周的题目叫“亚洲的生活与传奇”,选了7部影片,选择过程中没有确定的标准,毕竟我在“和电影生活在一起”的前半部分写了小津、沟口、成濑这些日本电影大师,在最后的时间可能还会写到中国早期电影、台湾电影和其它日本电影。所以排片时避开了这些影片,也兼顾了自己的行程——去上海看“日本大师展”。近一年基本都是这样“选片”和安排日子的。

但是这7部影片也经过了一番考量。首先参考了著名的东方电影专家托尼·雷恩(Tony Rayns)的片单。这个片单出自一本名为《电影之书》(The Critics’ Choice)。雷恩负责其中的“国际影坛”单元,选择除欧洲电影和美国电影之外的地域的15部影史佳作进行评介。其中打动他的大部分是东亚电影:

《小玩意》(孙瑜,1933)、
《人情纸风船》(山中贞雄,1937)
《残菊物语》(沟口健二,1939)*参见day158
《小城之春》(费穆,1948)
《马尼拉:霓虹魔爪下》(里诺·布罗卡,1975)
《感官世界》(大岛渚,1976)*参见day65
《曼陀罗》(林权泽,1981)
《盗马贼》(田壮壮,1986)
《沸点:3-4X10月》(北野武,1990)
《猪坠井的那天》(洪常秀,1996)
《春光乍泄》(王家卫,1997)

托尼·雷恩在韩国电影中偏爱洪常秀是一定的。他为《猪坠井的那天》写的文章开头,简要的写出1990年代后期韩国电影崛起的状况,以及洪常秀的重要性。世纪之交,韩国电影的风潮也曾席卷国内碟市,最受关注的导演是:李沧东、金基德、奉俊昊、朴赞郁。我第一次看洪常秀(当时译为“洪尚秀”),就是《江原道之力》,时间是2003年前后,这部电影问世四五年,还完全不知道导演本人。但他使用平行结构来观察日常生活和男女情感中的细枝末节的方式,让人久久难忘。从此,“洪尚秀电影”成为我个人观影生涯的必看节目,直到现在。

“20世纪90年代涌起的韩国电影创作怒潮是有一系列政治和社会变革激起的:韩国人民对民主的长期诉求迎来了非军事政府的到来;经济发展一日千里;正统的儒家观念转化为新的面向世界的认识;电影业的条条框框也被打破;审查制度放宽了许多。这个时代的所有韩国影片都间接反映了这些变化;然而,那些直接反映国情的影片中绝大多数只想一鸣惊人,有所超越者却微乎其微。洪常秀的处子秀是极少数有所成就者之一。”(托尼·雷恩为《猪坠井的那天》所写的文章首段)

%title插图%num
江原道之力(1998)

我自己曾分析过电影里的人物身份:都是导演、诗人、作家、画家、教授……反正都是“文人”,又都是“小文人”。如果是“导演”,肯定不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可能连贾樟柯、王小帅、娄烨都不是,是那些拍了两个小成本电影,去过几个国际电影节,国内偶尔可能放过,走在路上绝对没人认得,甚至偶尔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人。在常人眼里,他们应该算是失败的男人,可是他们偏还有几个女粉丝,让他们觉得生活很有滋味。但是男男女女纠缠来纠缠去,“小文人”们总是要在日子里厌倦(或妥协),而“小女人”们总是要在日子里觉醒。精神和物质之间的裂痕,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结果是烦躁、焦灼、迂回、纠结、欺瞒、忏悔、崩溃、拉倒……然后,就有了洪常秀的电影。

虽然,《猪坠井的那天》已经有洪常秀日后作品的某些设定,比如请四个编剧为他分别写四个角色的故事,来完成结构。但是在我印象中,《江原道之力》是真正开始有“洪常秀味道”的影片。那种生活湮灭在无聊之中的感觉,爱情在绝望面前的状态。韩国“江原道”一剖为二,北侧以38线为界与朝鲜“江原道”接壤。首府是春川市,影片中提到的束草市也是该道(类似省)的一个城市。江原道的力量,是将生活中的现在与过去、记忆与欲望、感知与现实一剖为二。这也是典型的“洪常秀式”的结构方法。

%title插图%num
江原道之力(1998)

在《江原道之力》里面,洪常秀开始用平行的方式来建构爱情的视角。前半段讲年轻女子吉秀和两个女朋友来到江原道雪原山游玩的一些琐事:邂逅、喝烧酒、突然爆发的争论、寂寞难耐时的亲热、无始无终的情愫、以及一场深感绝望的痛哭。过去的洪常秀(《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和《其后》之前)总会在第一段留下一些疑惑,但我们能感受到角色的迷失。在生活之海的洋流中,总有一些莫测的理由将男人和女人汇聚在一起。

后半段切入了事业危机中的已婚教授盛元的生活。为了获得教职,他不得不做自己感到恶心的事:送礼贿赂。他的好友提议一同前往江原道雪原山。他们无目的在风景区游荡,和陌生女人搭讪,而后喝酒和招妓,百无聊赖到了极点。直到最后,我们才发现盛元正是吉秀已经分手的已婚情人。他们乘坐的是同一趟列车,也遇见过同一位即将坠崖的女子。那些神秘和不可知的交集,看上去无意义,又似乎使他们共享一些着情绪。

%title插图%num
江原道之力(1998)

从这部《江原道之力》开始,我为洪常秀对感情的独特考察视角而着迷。而后他在二十年间,以平均每年一部的频率、不断重复着讲述无限相似的故事,并使它们如此乏味又充满惊奇。迄今为止,洪常秀的创作都呈现一种罕见的自由,而且越来越自由。他对人、物、事、情的表面状态的捕捉,已经越来越轻松自如,同时忠于自我的生活。

重温《江原道之力》,虽然它较为接近传统影片质感。但它仍让我坚定自己的一个看法:大多数导演都在拍“过去的电影”,而洪常秀拍的是“当下的电影”。他对“拍电影”有自己的门法、语言和手段,保持即时性,观察和反省自我的现状。也正是这样,看洪常秀的电影不同于看其他人的电影,好像和自己更有一种关联。从本质上说,我们总有部分像他影片里那样的人物,在生活中面对无聊和庸常的失败者,只是有人从不察觉,有人却为那种挣扎、妥协和背叛而痛苦自省又自我感动。

%title插图%num
江原道之力(1998)

第40周 亚洲的生活与传奇

阿普三部曲(1955-1959,萨蒂亚吉·雷伊)
侠女(1969,胡金铨)
马尼拉:霓虹魔爪下(1975,利诺·布罗卡)
曼陀罗(1981,林权泽)
盗马贼(1986,田壮壮)
弟弟(1960,市川昆)
江原道之力(1998,洪常秀)

卫西谛

电影文化工作者,专栏作家,影评人。先后在《看电影》、《纽约时报中文网》、《生活月刊》等数十家刊物撰写专栏。历任多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中国独立影像展、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影展奖项的选片与评委。第49届金马奖评审。出版有十部电影书籍。2015年,独立出版个人摄影集《Way Away:66号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