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SIFF】《郎在对门唱山歌》:爱情和现实的断裂

%title插图%num
《郎在对门唱山歌》(2011)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有小部分的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某位南方影评人打出了八分的高评价,某位京城国产片达人赞不绝口,然而与之对应的,某电影中心的节目总策划给了零分,cinephilia的竞赛片评分团更是有多人吐槽猛踩。如此诡异的现象并非故作巧合,它就发生在《郎在对门唱山歌》身上,这恐怕也是导演章明所没有想到的。要知道,在入围竞赛的三部华语片里头,它没有明星,基本没有宣传,大概是最没有话题的一部片子。如果说,《Hello!树先生》的语焉不详让很多人没看懂(两部影片都有故事上的断裂),那看过《郎在对门唱山歌》的观众,他们都宣称自己看得很明白。因此,不管《郎在对门唱山歌》上映与否,这般极端分化,大概也是会一直存在下去,但是评价体系的断裂,恰恰也是电影自身的一大特征。

《郎在对门唱山歌》呈现出诡异的两段式,叙事文本和镜头语言彻底断裂。从片名进行判断,把它预想为爱情片并不为过。电影前半段呈现出校园纯爱的面貌,高中女生爱上了教音乐的家教老师。故事情节顺水推舟,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岂不料,电影后半段逆转直下,大洒狗血,在看似问题全无的二选一爱情中,女主人公刘小漾遭遇了尴尬的痛苦,坦露了难言的困境。

如果用一个更为稳妥的方式来评价,《郎在对门唱山歌》的大半段或者说三分之一段落都相当棒。分为老城和新城的紫阳,汉江穿流而过。影片选择了老城作为拍摄场景,石板路和老房子。有茶有歌,县城的风土人情,一下子就出来了。许多人觉得,如果按照那样的长镜头拍下去,影片必然会突破国产小清新的格局。开场部分的长镜头行云流水,摄像机在狭小空间和人群当中穿来走去。室内、天台以及江面三部分内容同时行进,交叉编排,人物关系交代得非常清楚,尤其是三位主角。但在后半段,镜头突然迟滞了,零碎混乱。原本张弛舒缓的情感关系,它像一根被拉长的橡皮筋,随时都有了断掉的可能。怎么办,往何处去,当《郎在对门唱山歌》抛出这两个问题,它就击中了我的内心。

如果对照文学剧本,《郎在对门唱山歌》有意识去提醒观众拍摄年份,事实上这个故事放在90年代末或者新世纪初也无不可。如果注意到片中的国庆阅兵和2009年12月24号这个日期,再过五年后,也就是2014到2015年。那么,就像镜头所体现的那样,电影里的爱情突然变得不真实起来。立足于当下,后半段的人物关系只是一种可能,现实里的爱情,正在进行当中。

早在《巫山云雨》时代,章明就对县城的未来感到难以想象。它究竟是被淹没,还是维持着不变的压抑。就这点来说,在《郎在对门唱山歌》里,章明继续保持着他对县城生活的关注,像公务员的家庭和年轻人的情感。里面男女择偶的观念,也完全跟上了时代。大学生、公务员、军人、剧团人员,他们组成了县城的人际关系网。然而,他们组合在一起,真会呈现出那样一个未来?总之,把电影后半段定义为一种未来并不是无端猜想。如果记得开头天台上的对话,几个人正在进行重返月球的讨论——关于未来的对话。书记做了总结陈词,那就是谁说了都不算,所以,关于三人爱情,某种意义上,电影说的也不算。

影片加入了很多关于理想的“生硬对白”,父亲教训刘小漾,说没有理想的爱情,只有世俗的生活。而刘小漾的理想是山歌,她觉得冯冈的理想也是,张学锋则说他的理想是刘小漾。如果把理想和爱情并列放在一起,我可以肯定,《郎在对门唱山歌》没有出现所有人理想中的那种爱情。在权势的渗透下,它变成了角力,变成了男人对女人的刺痛和伤害。讽刺的则是,电影片名散发出传统爱情故事的浓厚味道,什么郎妹一条心,手软心酥麻,后半段完全摧毁了这一切。《郎在对门唱山歌》有的只是残酷,爱情不值一提。父亲眼里,爱情是一笔生意算计,允许投资,这跟当下现实显然是同步发生。亲上亲,铁饭碗,要保障。至于酒后滚上了床、意外撞见偷情,这些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的段子,放到电影里好像失去了冲击力。然而如果是在生活中,尤其是县城的生活,撞上这么一位决绝的主人公,它还是具有爆炸影响的。

木卫二

专栏作家,影评人。《南方都市报》、《城市画报》等媒体供稿。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选片人。参与编著《华语电影》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