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人汤姆·雷普利(作者:Steve Vineberg)

%title插图%num
帕特里西亚·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

最近热映的《雷普利》(Ripley,2024, Netflix出品)连续剧,是电影人试图将帕特里西亚·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著名的骗子和杀手形象汤姆·里普利(Tom Ripley)搬上银幕的最新尝试。迄今为止,已有六部(不包括《第一演播室》[Studio One]1956年里的一集)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拍摄,他们的目标各不相同,演员阵容也十分多元。其中包括法国导演雷内·克莱芒(René Clément)执导的《怒海沉尸》(Purple Noon,1960),英国编剧兼导演安东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执导的《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1999),以及这部最新的‘由美国编剧兼导演斯蒂文·泽里安(Steven Zaillian)执导的连续剧《雷普利》(Ripley,2024)。这几部影视作品都是根据海史密斯的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雷普利小说《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1955年出版)改编的,该小说是海史密斯在1955年早期创作的。她之后在1970年至1991年间又创作了四部续集,其中有两部被改编成电影。《地下雷普利》(Ripley Under Ground,1970年出版的小说)被新西兰导演罗杰·斯波蒂斯伍德(Roger Spottiswoode,像明格拉一样,也是一位在好莱坞发展的移民)在2005年搬上银幕,《雷普利的游戏》(Ripley’s Game,1974年出版)则被两次搬上银幕——一次是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在1977年将其改名为《美国朋友》(The American Friend,1977),另一次是意大利导演莉莉安娜·卡瓦尼(Liliana Cavani)在2002年拍摄的同名电影。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拍摄过最后两部雷普利小说:《跟踪雷普利的男孩》(The Boy Who Followed Ripley,1980年出版)和《水魅雷普利》(Ripley Under Water,1991年出版)。

海史密斯在续集中对她的中心人物进行了相当大的改变,但她的最初的人物塑造仍然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让我们感到不安,主要是因为,就像其他性格扭曲、令人不安的反英雄——例如《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1976)中的特拉维斯·比克尔——他太复杂,无法从精神病学手册中找到一个简单的定义。汤姆·里普利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反社会人格者,靠着小额勒索为生,直到偶然机会被迪基·格林利夫(Dickie Greenleaf)富有的父亲提议支付他所有费用,让他去意大利劝说自己的儿子放弃成为一名画家回到美国。但当汤姆抵达蒙吉贝洛(Mongibello)的沿海小镇时,他发现迪基(Dickie)和他的伴侣玛姬·谢伍德(Marge Sherwood,一位有抱负的作家)是那里唯一的一对美国人,于是他决定留下,并尝试着融入迪基的生活。他承认自己是被赫伯特·格林利夫(Herbert Greenleaf)雇佣的。他在给迪基父亲的回信假装继续在履行尝试说服迪基回国的职责,而实际上,他挥霍着迪基父亲的钱,与迪基和玛姬一起周游意大利。汤姆成为了迪基最好的朋友,并最终介入了迪基和玛姬的关系。在一个具有暗示性且略显诡异的场景中,他穿上迪基的衣服,模仿他的声音,上演一出告诉玛姬他不爱她的戏码,当玛姬拒绝承认他们的关系结束时,他想象着掐死了她。不巧的是,在汤姆穿着他的衬衫、西装和鞋子沉浸在自己的假想中翩翩起舞时,迪基走了进来;他并不知道汤姆刚刚在想象着谋杀玛姬的场景,但他对朋友模仿自己的举动感到反感,于是觉得有必要声明他自己不是同性恋。汤姆也否认了这一点,但这次尴尬的遭遇让迪基开始逐渐疏远他。与此同时,格林利夫先生礼貌地写信给他,说由于他显然没有成功地把迪基带回美国,所以让他继续资助汤姆在意大利剩下的时间没有意义。从这个时刻开始,汤姆对迪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先是开始把迪基视作自己失败的原因,之后更是充满了敌意,但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想要迪基拥有的东西。因此,在一次圣雷莫(San Remo)的乘船旅行中,他用船桨击打迪基,将其杀死,然后盗取了他的身份。

%title插图%num
《火车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1951)

这两个年轻人的身份重叠,在汤姆除掉迪基后成了叙事的中心,这是海史密斯首部惊悚小说《火车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1950年出版)的延续。该小说出版于1950年,之后通过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同名电影改编版而闻名。该改编版剧本由另一位更著名的作家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在次年完成。这部电影叙事的关键在于网球明星盖伊·海因斯(Guy Haines,法利·格兰杰[Farley Granger]饰)与一位名叫布鲁诺·安东尼(Bruno Antony,罗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饰)的粉丝之间的偶然相遇,布鲁诺知道盖伊无法娶他心爱的女人,因为他的妻子米里亚姆(Miriam,凯茜·罗杰斯[Kasey Rogers]饰)拒绝离婚(在海史密斯的小说中,海因斯是一位建筑师,而不是网球运动员,但希区柯克将其改编,以便在视觉上利用网球比赛)。布鲁诺建议他们交换谋杀:他将处理盖伊的妻子,而盖伊则杀死布鲁诺专横的父亲。两人在火车上喝了酒,盖伊认为这只是一个玩笑,但当布鲁诺真的掐死了米里亚姆时,盖伊意识到他疯了。那时,布鲁诺已经用另一种方式控制了盖伊,他可以轻松地将罪行嫁祸给盖伊。希区柯克这部令人愉悦电影的弗洛伊德式潜台词是,盖伊不仅是无辜地落入了精神病患者的陷阱;他也在道德上与米里亚姆的谋杀案有关,因为布鲁诺一直都在满足他想要摆脱一个令人厌恶的女人、一个缠在他脖子上的绊脚石的欲望。当然,这正是希区柯克喜欢的那种讽刺。此外,希区柯克还引入了第二个同性恋的潜台词:罗伯特·沃克饰演的布鲁诺明显是同性恋,他在火车上与盖伊的相遇是一次搭讪。但这部电影并没有深入挖掘这个想法,即使希区柯克想这样做也无法实现,因为好莱坞臭名昭著的制作守则对其进行了限制,希区柯克仅仅暗示了布鲁诺的性取向。

在《天才雷普利》中,海史密斯比钱德勒和希区柯克在他们对《火车怪客》的改编中走得更远,暗示汤姆爱上了迪基,他对迪基的渴望在他被迪基拒绝后变成了杀人的仇恨。但这其实也只是一丝暗示。在两个电影版本中,这种暗示更加强烈。在《怒海沉尸》参演的是明星阿兰·德龙(Alain Delon)和莫里斯·罗内(Maurice Ronet),他饰演格林利夫——在这个版本中,不是迪基,而是菲利普——他们在从蒙吉贝洛到陶尔米纳(Taormina)的航行中,摆出赤裸上身的健美姿势,而菲利普对汤姆的残酷对待(有一次,他把汤姆丢在一条在船后拖着的划艇上,在那里他被晒伤了)感觉就像一个直男对另一个男人向自己表白爱慕之后的恐同欺凌。汤姆从未向菲利普表白,但当他穿上朋友的衣服时,他俯身看着倒映菲利普的镜子,并吻了镜子,因此,他杀死菲利普并取代他的身份,既实现了自恋,也实现了对之前图像中隐含的压抑欲望的满足。

%title插图%num
《怒海沉尸》(Purple Noon,1960)

《怒海沉尸》无疑是这三部大银幕和小银幕中对小说改编最好的一部,它很刻薄,但很有趣,尤其是考虑到德龙那不太可能出现在电影明星身上的英俊外表,与他角色扭曲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德龙是一位被低估的演员,他在这部电影中表现出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魅力在克莱芒的电影中发挥的作用与由伟大的亨利·德凯(Henri Decaë)拍摄的壮丽景色相同,使故事中的阴冷变得更易于我们接受,同时也满足我们对它的期待。许多时尚流行的惊悚片令人厌恶;《怒海沉尸》则充满了趣味。它还以另一种海史密斯可能厌恶的方式让我们满意:它提供了一个汤姆·里普利没有逃脱谋杀的结局。

约翰·希尔(John Seale)以浓郁的意大利金色和乳白色调来拍摄《天才雷普利》。它充满了被阳光晒过的表面和反射的图像;作为一部电影作品,它非常出色,作为娱乐作品也非常引人入胜。除了让你感到毛骨悚然,它还实现了你想让一部艺术电影惊悚片能做的一切,而这正是海史密斯在小说中出色完成的。

明格拉在21世纪初拍摄这部电影,将同性恋的潜台词摆在了台前。在迪基(裘德·洛[Jude Law]饰)打断汤姆(马特·达蒙[Matt Damon]饰)在卧室镜子前试穿朋友衣服的场景中,他添加了一个场景,汤姆向迪基表白,当时迪基赤身裸体地坐在温水浴缸里,两人下着棋。当迪基的反应明显不堪时,他试图掩饰,但他无法控制自己。当迪基从浴缸里站起来,穿过房间时,他忍不住盯着朋友在浴室玻璃中的倒影。这个场景并不完全奏效,因为洛没有明确地表达出迪基对汤姆表明自己对他迷恋之情的反应。在这个场景中,我们无法判断他是被汤姆的目光吸引了,还是被激怒了。

%title插图%num
《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1999)

这部电影的主要问题在于两位年轻演员的选角。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汤姆自身可塑性强,因此他可以模仿别人的个性来改变自己,但在这部电影中缺乏个性的人是洛,而不是达蒙。达蒙出色地演绎了汤姆的角色,但他的风格过于张扬,你总是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另一方面,洛饰演的迪基似乎除了完美无瑕的衣服之外,什么都没有。迪基需要散发出与生俱来的无法挑战的魅力,并且应该性感得要命。洛在这部电影中有一种自命不凡的美男子气质,但他只是一个谜。这可能是明格拉的用意,但这削弱了故事的意义,因为汤姆这个骗子,这个灵活的变色龙,在杀死迪基后轻松地融入了他的身份。他应该是一个隐形人,而不是迪基。如果两个演员交换角色,这部电影会更有意义。

明格拉对原作做出的最有趣的改变是将其改编成一部风俗喜剧。在这个改编版本中,迪基造船的父亲(詹姆斯·雷布霍恩[James Rebhorn]饰)在一个音乐会上遇到了汤姆,并误以为他和他的儿子是普林斯顿的校友;这让他产生了让汤姆去意大利说服迪基回家的想法。汤姆没有纠正格林利夫先生的错误认识,而是前往蒙吉贝洛,然后在海滩上找到了迪基和玛姬。他坚称从普林斯顿就认识迪基,并且假装对爵士乐充满热情,这立即让他赢得了迪基的青睐(迪基自夸自己是一个音乐家,所以他很乐意带着他的新朋友去参观所有的热门场所)。达蒙和洛看起来并不像,所以他们的身份互换并不令人信服,但重点是,汤姆模仿的是受害者的生活方式。他钻进了自己一直以来都羡慕的阶级,就像威尔·史密斯在《六度分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1993)中扮演的那个同性恋的黑人骗子一样。在《怒海沉尸》中,汤姆对菲利普生活的觊觎是基于金钱,他杀害菲利普是为了报复他对自己的残酷。在明格拉的电影中,嫉妒和谋杀都与阶级和同性恋的渴望有关。明格拉的剧本通过在角色阵容中添加另一位贵族,使汤姆在杀死迪基后扮演迪基的角色变得更加复杂:这不仅是玛姬(格温妮斯·帕特洛[Gwyneth Paltrow]饰演)和迪基的朋友弗雷迪(由菲利普·塞默·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饰演,他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在国外挥霍无度的美国富家子弟)不断出现,阻碍了汤姆将自己变成他杀害的人的计划,还有梅雷迪斯(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饰演),另一个来自同一社交圈的成员,她爱上了汤姆,认为他是迪基。这里的笑点在于这个美国贵族圈的封闭性;我们并不奇怪他们会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并互相寻求陪伴。这是汤姆没有想到的因素,在电影的最后一场戏中,他不得不再次杀人。另一个他通过梅雷迪斯认识的贵族,现在是他的情人,当他们一起旅行,梅雷迪斯出现在同一条船上时,他变成了一个累赘。电影结束时,汤姆是安全的,但我们假设,只是暂时安全而已。

%title插图%num
《雷普利》(Ripley,2024)

在《雷普利》中,迪基再次成为一名有抱负的画家,这一次他迷恋卡拉瓦乔,编剧兼导演泽里安将这位据说杀害了一名男子并被法律追捕的艺术家与汤姆配对。(在最后一集中,甚至有一个他插入的关于1606年罗马的闪回片段。)故事再次被充满画面感的壮丽景象所充斥,这要归功于摄影师罗伯特·艾尔斯维特(Robert Elswit),他用黑白和表现主义风格拍摄,将这部电影与黑色电影联系起来。《雷普利》充满了视觉上的惊喜——几何图案的设计,技巧性的地铁拍摄等等。它极其刻意,你无法确定你应该关注什么。安德鲁·斯科特(Andrew Scott)即将步入五十,他太老了,不适合出演汤姆,因此约翰尼·弗林(Johnny Flynn),大约四十岁,被选为迪基,而故事失去了年轻的美国人在欧洲追求冒险的味道。迪基的父亲(剧作家肯尼斯·洛纳根[Kenneth Lonergan]饰演)肯定已经过了让一个所谓的“朋友”去劝说儿子回国的年龄。由于这个系列用了八集一小时的篇幅来讲述海史密斯在三百页篇幅内完成的故事,所以里面的所有东西都显得拖沓;第二次针对弗雷迪·迈尔斯(Freddie Miles)的谋杀,没完没了,就像科恩兄弟的《血迷宫》(Blood Simple,1984)中的谋杀一样。这种选择让泽里安可以加入一些黑色幽默,但改编的意义仍然难以捉摸。

第二部雷普利小说《地下雷普利》中,主人公现在生活在法国,与一位美丽、自恋的继承人结婚。她名叫海洛伊斯(Héloïse),对自己丈夫的犯罪行为几乎毫无察觉。他与一家总部设在伦敦的艺术经销商合作,专门经营一位古怪、隐居的画家德沃特(Derwatt)的作品。这位画家已经去世,但公司继续声称他还活着,并且一直在创作,而由一位不知名的艺术家创作了他的最新作品。汤姆假扮成这位已故的画家,在新闻发布会上露面,以拖延一位名叫默奇森(Murchison)的收藏家,他发现了德沃特最新签名作品中存在的不一致之处。但这种策略并没有成功,汤姆不得不除掉默奇森。这部小说相当乏味,因为它的主角只是一个为了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而杀人越货的罪犯。虽然海史密斯偶尔会提到他之前的杀人罪行,但她却消除了他性格中的所有含糊之处,无论是在性方面还是其他方面。只有一段话令人不寒而栗:

“两只苍蝇疯狂地绕着汤姆打转,让他很心烦。他从头发上抓到一只。它们在他的床头柜旁飞来飞去。天凉了怎么还有苍蝇,今年夏天他已经受够它们了。法国乡村的苍蝇种类之多是出了名的,汤姆曾在哪里读到过,说比奶酪的种类还多。一只苍蝇跳到另一只的背上。光天化日之下!汤姆点着一根火柴,凑近那对杂种。翅膀发出咝咝声。嗡嗡——嗡嗡。双腿在空中抽动着,死前最后的抽动。啊,爱之死,生死相依!”[1]译文摘自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地下雷普利》一书,译者赵挺。

%title插图%num
《地下雷普利》(Ripley Under Ground,2005)

罗杰·斯波蒂斯伍德的这部电影,剧本由威廉·布莱克·赫伦(W. Blake Herron)和多产的犯罪作家唐纳德·E·韦斯特莱克(Donald E. Westlake)共同创作,比原著小说有趣得多。它是一部混乱、活泼、黑色幽默的闹剧,利用了海史密斯的情节,由一群才华横溢的演员演绎,对艺术界进行了讽刺。汤姆(巴里·佩珀[Barry Pepper]饰演)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性感坏小子,毕业于表演班,喜欢偷窃。当他试图偷走海洛伊斯(杰茜达·芭瑞特[Jacinda Barrett]饰演)的车时,并不知道她睡在车里,因此相遇。他的朋友和德沃特(道格拉斯·韩歇尔[Douglas Henshall]饰演)非常熟悉。德沃特被一个女人拒绝后,在自己的汽车里自杀了。是汤姆想出了假装他还活着的主意,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从他身上赚钱。伊恩·哈特(Ian Hart)饰演了那个不守规矩的艺术家,他取代了已故的德沃特,但对此感到矛盾:他觉得自己是在贬低自己的才华,虽然他的朋友们认为他是在创造一个他本来永远不会拥有的职业生涯,并且他正在通过“解构”德沃特来向这位逝去的偶像致敬。这部电影对雷普利系列故事最有趣的变体是,虽然汤姆意外杀害了德沃特,但他在整部电影中都在追求的海洛伊斯,却是真的冷酷无情。她富有的父亲(弗朗索瓦·马特胡雷特[François Marthouret]饰演)认为汤姆配不上她,但无法阻止她嫁给他。最后她策划了一个计划,要杀死不赞成她婚姻的父亲,这样她和汤姆就可以继承他在法国乡村的漂亮庄园。

德沃特的阴谋被再次利用在《美国朋友》的开场场景中,将这个汤姆·雷普利游戏系列的第一个电影版本与第三部小说联系起来,但它在电影中并没有占很大篇幅。《雷普利的游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既因为汤姆不是主角,也因为他的动机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神秘的改变。一开始,他和海洛伊斯被邀请参加一个英国侨民乔纳森·特雷瓦尼举办的晚宴,他是一名画框师,患有一种不治之症的血液病。乔纳森对汤姆说了一句冒犯他的话,因此,当一个名叫里夫斯·米诺特的地下联络人提出要付钱给汤姆去请一两个黑手党成员时,汤姆拒绝了,但建议里夫斯去接触乔纳森。他的“游戏”是让乔纳森认为他的病情已经更加严重,只剩下几个月可活;打人的报酬可以让他留钱给妻子和儿子。(这位画框师的收入并不丰厚,他的医疗费用很高。)米诺特不遗余力地去说服乔纳森,第一次行动,他不得不使用左轮手枪,取得了成功,但第二次行动则需要他在行驶的火车上使用套索去攻击目标,他不太确定自己能不能成功。因此,汤姆出现在火车上,出于自己的冲动,与乔纳森一起完成任务。在小说的过程中,他从对一个唯一罪过是含糊地提到汤姆犯罪联系的人进行不合理的报复,转变为以朋友的身份行事——尽管这并不是纯粹的友谊之举,而且事件发生后,这位画框师最终死了。难怪两位电影人会被这个故事吸引到足以把它拍成电影。

%title插图%num
《美国朋友》(The American Friend,1977)

这两部电影截然不同。《美国朋友》将维姆·文德斯推上了国际导演的行列,它是一部以汉堡为背景的,充满情绪、压抑的艺术电影;这部电影节奏缓慢,在某些场景中你甚至会感觉自己在梦游。在最后半小时左右,情绪主导了这部电影,而剧情则变得模糊。它融入了法国新浪潮的风格(配角都是其他导演,是对让-吕克·戈达尔在《筋疲力尽》中选角策略的致敬),包括丹尼斯·霍珀[Dennis Hopper]饰演的汤姆·雷普利,一个时髦牛仔,他用随身携带的录音机记录他存在主义般的胡言乱语。霍珀的表演荒诞不经,使海史密斯笔下的反英雄变得毫无意义。但这部电影也并非一无是处。火车上的那一段戏是电影的巅峰之作,罗比·穆勒(Robby Müller)的低调摄影风格鲜明而令人兴奋,布鲁诺·甘茨(Bruno Ganz)饰演的画框师(改名为乔纳森·齐默尔曼)非常引人入胜。他低调得如同霍珀一样张扬,他拥有一种智力型的品质,巧妙地将其角色变得戏剧化;他如此深入地融入角色的内心深处,几乎和角色融为一体,以至于我们仿佛与他同呼吸共命运。甘茨赋予乔纳森一种优雅的温柔,使其带着一丝嬉皮士知识分子的气息。

文德斯和霍珀没有给我们任何关于汤姆的线索,但由于甘茨如此迷人,汤姆·雷普利似乎仅仅是剧情中的一个石像鬼式的附属品。

在第二部保留了书名的同名电影中,汤姆·雷普利才恢复了其真正的主角身份,他由约翰·马尔科维奇(John Malkovich)饰演。选角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史蒂文·泽里安在电视剧的最后一集中安排马尔科维奇饰演里夫斯·米诺特,但这非常奇怪,不仅因为他已经七十多岁了;毕竟,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象,我们看到的是汤姆在漫长犯罪生涯的末期,而我们知道这与《汤姆·雷普利》中的安德鲁·斯科特的情况并不相符。马尔科维奇是一位如此独特的演员,他以标志性的轻蔑/滑稽/讽刺的语气表演,虽然听起来很享受,但他却把汤姆·雷普利变成了一个熟悉的马尔科维奇式的反派。他的台词非常高深,在某些场景中,它们就像布莱希特式的效果一样突兀。他饰演的汤姆·雷普利是海史密斯笔下六个屏幕形象中最冷酷、最暴力的一个,但他的转变也是最戏剧性的。他和乔纳森(道格雷·斯科特[Dougray Scott]饰演)最终孤身奋战,在汤姆·雷普利的房子里面对多个袭击者,这些袭击者刚刚除掉了里夫斯(雷·温斯顿[Ray Winstone]饰演)。里夫斯在这个版本中是汤姆生活世界的化身,一个冷酷无情的黑帮头目,他不但欺骗乔纳森为他执行了第一次暗杀,还威胁如果乔纳森在完成第二次暗杀前离开,就会杀害他的家人。在最后的动作戏中,乔纳森为汤姆挡了一枪。这个为之献身场景的回忆——乔纳森曾经是他的复仇目标,是他游戏中的棋子——在雷普利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直到电影结束。这个结局是汤姆·里普利在六十年多的屏幕生涯中最接近反省和道德反思的时候。但距离真正的反思仍然为之尚远。

%title插图%num
《雷普利的游戏》(Ripley’s Game,2002)

|原文发表于The Threepenny Review 2024年秋季刊P27-28.

References

References
1 译文摘自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地下雷普利》一书,译者赵挺。
Steve Vineberg

美国马萨诸塞州圣十字学院戏剧系教授、作家、电影评论家,从1983年开始为独立文学杂志《三便士评论》(The Threepenny Review)撰写电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