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斯基是电影史上现在和将来都无可争议的大师,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早年的妻儿惨剧,给他留下深深烙印。表现在影片中,是阴沉、悬念、恐怖、焦虑、怪诞、黑色,唯独难以看到轻松和阳光。所以这一次,突然间,一部四人角的轻喜剧,让人有些错愕,有些惊喜,也有些困惑。电影总是会打上作者印记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我在琢磨,什么让波兰斯基的情绪突然转变,有了这部让人捧腹不已的轻喜剧嘲讽作品?
年轻时的伤害,总是会被看得很重很直接,而岁数到了一定阶段,历经了人间沧桑,有些事情,就会举重若轻。看透了反而不哭,只是嘴角一动,一笑带过。当然,这一笑,已经包含了太多。波兰斯基从《水中刀》、《钢琴师》、《捉刀手》的主题严肃色彩黑色到突然间《杀戮》的话痨和幽默,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伍迪-艾伦。伍迪-艾伦也是一个从本质上对人性和人生悲观主义者,他用讽喻和一本正经的冷幽默展示人生无奈和虚伪。《杀戮》同样,无处不在、不动声色的嘲讽幽默,让波兰斯基的喜剧很难彻底亮丽,最多算是黑色到灰色的转变。
《杀戮》是晚年经历了一场牢狱风波后波兰斯基的首部作品,《捉刀手》在他意外被押时已经完成了创作拍摄。影片改变自法国作家贾斯米娜-瑞扎名为《the God of Carnage》的舞台剧本,后者在巴黎、伦敦和百老汇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和奖项无数。波兰斯基将其搬上大银幕,封闭空间内几个主人公的表演,其实并没有完全脱离舞台剧风格, 只不过将台下观众,换成导演的电影镜头,以镜头视角,带领观众注视着四个主人公的情绪和关系微妙演变递进。
影片讲述因为两个11岁男孩在玩耍中争执受伤,彼此父母相约在家中见面协商解决办法。不到80分钟的时间内,两对夫妻从开始的克制礼貌,到后来的谩骂撒野,由此带出一连串的笑话、尴尬和成人的虚伪世界。除却开片结尾,整个故事情节完全在一个家庭内部展开,主要活动空间,是一个小小的客厅。狭仄的空间和情节限制,反倒将老将娴熟的镜头运用和空间调度展示的淋漓尽致、流畅巧妙,令人惊叹!影片的片名寓意深长,故事叙述非常有效的表达了这一中心。两对夫妇从忍耐和做作,到一点点释放,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关系不同侧重,循序渐进,展示了成人世界看不见血的彼此厮杀。影片尤其特别之处,还在于波兰斯基选择将整个故事发生过程,与现实中的时间节奏完全保持一致,没有任何时间上的跨越剪辑。
同样体现导演智慧的还有其中的首尾呼应。波兰斯基开篇巧妙的运用一个远镜头,将孩子们争吵这样一普通事件起因做出展示。它引来了其后大人们的无休止争执,在成人世界里以成人的方式将虚伪和矛盾一一暴露。影片结尾,大人们为此吵得天翻地覆,远方天真的孩子们却早已忘记前仇,和好如初。遥相对应的开片接尾场景,是片中唯一的外景拍摄。既交代起因结果,更是一种巧妙的嘲讽。
没有外界的戏剧情节带入,没有环境干扰,推动剧情发展的,是人物间你来我往、诙谐机智的对白和四人关系的循环演变。演员的表演始终处于观众注视之下。凯特-温斯莱特和克里斯托弗-沃尔兹、朱迪-福斯特和约翰-莱利这两对波兰斯基促就的夫妻、大荧幕上的全新搭配,让观众在好奇之外没有失望。一个手机不离手的自命不凡的律师和金融顾问妻子,一个批发商丈夫和独立作家,两对夫妻,不同的职业和性格,四个人处在封闭空间,却像展示世界的一扇窗户,折射的是爱情,家庭,孩子教育,人际关系和对世界的认知态度。四位顶级实力演员的倾心奉献,让人物形象精彩生动,个性鲜明,无可挑剔。
故事中同样值得称道的还有电影大师亚历山大-德斯普拉操刀的音乐。片中四个主人公出场的主戏,波兰斯基选择将音乐彻底省去,只留给开片结尾孩子们的场景,开片音乐从轻快的节奏到结尾处擂鼓阵阵,已经将整个故事的主线提前暗示,结尾处在孩子天真的游戏背景下音乐重新回到轻松中。
《杀戮》有一套令无数人眼红却难以企及的超明星豪华阵容。在奥斯卡得主波兰斯基带领下,同样的奥斯卡奖项得主凯特-温斯莱特、朱迪-福斯特和克里斯托弗-沃尔兹,以及实力派演员约翰-莱利共同挑起主角大任。其背后创作团队,同样由从摄影、服装、化妆、音乐到美工的强大奥斯卡获奖者构成。
《杀戮》,阅尽人世的波兰斯基终于改变了黑色基调,嘴角挂笑嘲讽了一把世界,水城的评委们,会给出什么样的回应?
【新浪娱乐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