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公园》:最柔和的青山真治

%title插图%num

继2008年的《东京奏鸣曲》和三段式《东京!》后,《东京公园》又是一部以东京这座城市为片名的电影。《东京!》明显带有城市明信片系列的潮流影响,重在猎奇和异趣,看得出对《东京公园》有一定影响(电影趣味上像米歇尔冈瑞,但在手册2000s十佳里,青山选择了卡拉克斯)。因此,如果选择《东京奏鸣曲》作为《东京公园》的比较对象,可能更为合适。两部电影同入围了《电影旬报》的年度十佳,青山真治和黑泽清都是出自立教新浪潮,这些年好久没有推出新作。
  
  相比《东京奏鸣曲》的现实主义写照,《东京公园》完全就是文艺青年的口味,它没有透露太多的社会信息,人物和场景更显零散。《东京奏鸣曲》以一个家庭为矛盾冲突的漩涡中心,而《东京公园》只是安放了一个人。两部电影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人物在城市中的游荡,隐约传达出离奇荒诞的感觉。
  
  三浦春马饰演的大学生是个摄影爱好者,他用相机来记录公园的一切。在来往的陌生人中,生活和电影一样,充满了偶然和不确定性。事实上,拍摄者通过拍摄对象来寻找某样东西,这是不少电影的常见题材(伊斯特伍德在某部片子说:摄影之于我的意义,是使我越来越走向你)。即便安放了一段私人侦探般的跟踪追查,《东京公园》的情节依然显得过于戏剧化。很多人难免要猜测,大学生和少妇间总该发生点什么吧……神奇的是,青山真治并没有打算深化这条线索,它就被晾在一边,拾取了不同的公园风景,化为洗印出来的照片,然后丢出一个意料当中的结果,戛然而止。
  
  片中的东京有点不像东京,那些熟悉的街景、建筑和区域,它们都没有出现。在青山真治的导演思路里,《东京公园》主要反映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几个人,人与人的情感关系,它们就像漩涡,爱情也只是其中的一道水波和纹路。如果仅有这些,《东京公园》可能跟青山过去的《月之沙漠》差异不大,依然是一部闷片,而且是闷爆人的那种级别。但看得出十年过去,导演改变了,他更加随心所欲,往电影里添加各种想要的东西。
  
  如果一定要归类,我肯定会把《东京公园》放到影迷类电影,原因不在于青山真治如何小众,而是片中透露出来的各种迷影信息。痴迷看碟的朋友、丧尸题材的恐怖片、乔治·A·罗梅罗(George A. Romero)……导演甚至让荣仓奈奈直接说出了拉蒙特·约翰逊(Lamont Johnson)的《朱唇劫》(Lipstick)和加藤泰的《留在记忆中的母亲》等等。对绝大多数影迷说来,他们只会是一些较为生僻的名字组合,可也不能说青山真治因而就显得高端。或许只能说,他对老电影的兴趣确实有点与众不同。
  
  北九州三部曲里,人物的家庭都是支离破碎。再有《月之沙漠》的弑父,青山真治一直以比较激烈的态度来对抗周围,放任虚无和消极。通过人物无意义的飘荡游历,来完成对制度和权威的反思,寻找答案。到了《东京公园》的恋母,他的主题依然没变,但故事背景换了,风格也转变了。由于影片的轻柔调性,这可能是最温和的一部青山真治作品。即便拿着相机的三浦春马总有点做作,然而只要竖起耳朵,听下配乐,那么,青山真治的音乐敏感依然还在。这种敏感就有如他的电影特质,自成一派,哪管你旁人不解闷骚。

【原载于南方都市报】

【作者简介】:
木卫二:自由影评人。2007年开始从事电影评论写作,迄今已在《南方都市报》等几十余家平媒发表文章数千篇,共计百余万字。担任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参与编著:《华语电影2008-2009》。

木卫二

专栏作家,影评人。《南方都市报》、《城市画报》等媒体供稿。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选片人。参与编著《华语电影》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