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电影”在今天仍能吸引我们,并非因其所留下的思想或技术遗产,而是源于它作为沉默艺术的活体示范,在这个未完成的现代性实验中所展现着的艺术和哲学效应。
德勒兹(Gilles Deleuze)对我们这个时代也一定有着法国电影大师阿伦•雷乃(Alain Resnais)在经典影片《去年在马里昂巴德》(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表现的同样的困惑。十二年前,当这位当代法国思想大师在他巴黎住所的窗口向天空纵身一跃时,他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坠落对于他自身和世界真正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来说,也许一个时代几乎在同时坠落而变得愈发让人困惑不已。
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样一种新旧哲学思潮交锋的产物,因此显得极为复杂和矛盾,而这也正是其理论的张力所在。我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巴赞的影像本体论做全新的阐发。
此文为本人参加由上海大学、法国《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杂志、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联合举办“反思电影批评与理论:纪念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6.12-14)大会上的专题发言论文,后发表于台湾《電影欣賞學刊》2009年1-3月号(总第138期)——汪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