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斯也许错误的理解了3D的作用,认为就是让观众体验到现场感。但是如果这个现场就是剧院,那么意义实在不大。如果抛开3D的约束,向来善于在影片中平静观察、冷静等待的文德斯,应该能找到一种更适于向皮娜·鲍什致敬的方式。
Reviews | 评论
乌利胥·柯雷在他为数不多的长片里,似乎都在探讨关于“厌倦”“自我寻找”这些模糊不清的人性论题,给出问题却不给解决方案,把观众留在矛盾的泥潭里挣扎。《嗜睡症》比之柯雷的前两部作品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新人辈出,开幕仅第二天便有两部主竞赛单元的参赛片出自新人导演之手,当然新人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这部颇有些自传意味、墨西哥著名电影编剧宝拉·马克维奇的导演处女作《奖励》,就很是让人惊喜。
躲闪的眼神,不安的背景音乐,刻意手持拍摄的晃动镜头。坐在影院里用鼻子都能闻得到紧张诡异、充满阴谋的气味。《商海通谍》给出了一个充满悬念的开场,所有的角色眼中都是一片惊慌却了然,只有你蒙在鼓里,心急如焚。
《大地惊雷》还延续了科恩兄弟一贯的悲悯(尽管这种悲悯在以前的影片中往往是通过黑色荒诞手法体现的)。
《第四张画》算不上奇葩,倒是个例外。其实也不意外,《停车》时候的钟孟宏就是个怪咖,导演风格更只能被划归到怪诞一类,不按常理出牌。钟孟宏可能有很多才能,灵光一现。但是他最欠缺一项才能,那就是如何把一个故事给讲顺了,好好地讲完整了。因此带了低期望去看《第四张画》,反倒宽心出不少。对比《停车》,影片大有进步。
偶然看了这部期待已久的【回来的路】,除了堪比【赎罪】的经典结尾让我久久回味之外,还是很失望的。当澳洲大导彼得•威尔准备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人曾一度将这部电影视为奥斯卡的种子选手,但看过之后你就会明白,导演对小金人根本就没兴趣。
我于是觉得,从《血迷宫》(Blood Simple)到《大地惊雷》,再怎么赞美这兄弟俩都不过分。能拍出这样的往日情怀与高贵格调,他们是这个时代了不起的导演与编剧,他们是好莱坞旧精魂的延续。
概括起来,《十一武士》的故事情节就是《七武士》+《椿三十郎》+《忠臣藏》的综合体。
在这部充满奇思妙想的电影中,尼古拉•阿瑟不仅将电影编剧的创作方法广而告之,透露了电影电视创作的真相;还结合半自传的亲身体验对一个面临创作危机和“中年恐慌症”的电影编剧进行了善意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