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默片新配乐的风潮席卷世界,多媒体艺术家/电子音乐家B6近日刚为失而复得的1927年奇片《盘丝洞》进行了一次了电子配乐的创作实验。
More | 更多
为庆祝这50周年纪念日和这支被赋予全新意义的怪咖乐队,我们将呈现给大家11件你们所不知道的关于电影“A Hard Day’s Night”的背后故事.
你必须要了解,待在这间屋子里的时候,要把外面的世界丢在一边。你需要把全部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你不需要你的父亲,不需要你的母亲,也不需要你的丈夫,更不需要你的孩子。你也千万不要关心《纽约时报》上发生了什么事。
如今,影院中放映有声电影已经60年了,这60年的实际情况已经影响到了电影的内在发展。但在过去的60年里,人们也一直在持续问自己,电影变成“对话片”(the talkies)是否正确。
影院灯光暗下来,电影开始了。残酷而神秘的影像出现在银幕上:一台电影放映机转动着,电影的某个特写画面通过它,出现了吓人的动物祭品的影像、一个钉子被钉入手掌。然后,在更为“正常”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个停尸房。
“视听”(l’audio-vision,英文为 audio-vision)在法文中是一个“新词”(neologism),源于日常用语“视听的”(audio-visuel,英文为audio-visual)。有一些语言,比如德语,很容易从已经存在的日常用语中“丛集”出一些新造的词来。
弗洛伊德式分析的中心理论是他对于恋母情结的构想,这一构想来自于俄狄浦斯神话。在这个原始的范例中,承载了许多构建弗洛伊德最伟大思想的根基,例如他的结构性心理模型、冲动理论、阉割焦虑,以及许多其他的理论。恋母情结的主题在电影中是无处不在的,因为它描绘了角色发展的两个最基本要素:道德与智慧的整合和成年人浪漫关系的形成。
纪录片从诞生起就跟社会责任、价值观甚至政治扯上了关系,这正是它与生俱来的向社会发言的传统。表达观点的纪录片种类很多,有的叫做政治纪录片,国家电影或者国家宣传片,社会问题纪录片,思想电影或思想纪录片,政治宣传片……在学术上,我们将之统一称为“主题驱动纪录片”。
本章所讨论的是以人物为题材的纪录片。这类纪录片以人物为主要描述对象,以人物的命运、生活、成长、毁灭以及价值为影片的主要驱动力。为了便于讨论这类纪录片的创作规律,了解纪录片中人物的创作共性,我在这里提出了判断纪录片中人物的三个维度。
电影的发明就是“看”的延展。这也是为什么前苏联的导演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 1896—1954)将自己的纪录片小组称为“电影—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