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 《白鹿原》是一个挑战,这部被文学界誉为中国当代小说巅峰之作的文学作品涵盖了中国半个世纪的苦难历史,从清末到民国元年再到到建国之初,在这里,两个家族的人物命运是纵线,百转千回,社会历史的演进是横线,愈延愈宽,而传统道德和文化的兴衰则是全书的精神主体。驾驭这样一部史诗电影,要讲叙事结构,讲章法,讲节奏,当讲取舍。王全安删减了小说中的部分人物,以女主人宫田小娥与白鹿两家男人的爱恨情仇为线索,将白鹿两家两代人的命运放置在从清末到抗日战争初的三十年历史中。深刻表现了人与人、人与土地在社会和历史文化动荡变迁中的关系。
Reviews | 评论
原来“好电影不是写在银幕上,而是由人们的想象来完成的”。阿恩海姆的这句话在葡萄牙导演米古尔·戈麦的新片《禁忌》得到了充分地验证。黑白色默片式的影调,让整部电影氤氲着浪漫和神秘的气质。
今年,以“家庭”为主题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可谓遍地开花。《还剩什么》无论从叙事角度还是情节铺展在众多同类影片中只算得上是泛泛的平常之作,除了镜头运用和叙事细节有不凡表现,汉斯-克里斯坦·施密特这次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惊喜。
乌苏拉·梅尔新作《姐姐》探讨的依旧是“家庭问题”。并透过一个进行着偷窃行径但却在内心身处渴望关爱与温暖的男孩与姐姐之间的特殊关系,表现了在繁华现代生活背后的社会隐痛。
对很多台湾人来说,《赛德克·巴莱》的意义就是把历史课本上的一行字,变成了一部有血有肉还有“人头”的历史大片,算得上精彩好看。对华语观众来说,他们终于看到了气质不大一样的大片,技术出色、演员朴实,内容激荡,更能引起一定的反思。
《口诀》实在有些另人失望,毫无新意的故事情节,老调重弹的恐怖意向,缺乏悬念感的情节设计。
这是一个关于禁锢与自由的故事。女主人公贾埃尔在十岁时遭木材工人樊尚绑架,被囚禁在地窖中长达八年之久,却在一日被忽然释放而重获自由。单看这一情节主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社会伦理片或心理惊悚片。但维杜却以自己的方式做了另一种人性化的解读。
比利·鲍伯·松顿新片《简·曼斯菲尔德的汽车》让柏林电影宫内的观众在两个小时内不时地爆发出阵阵笑声,影片聚焦了两个身处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家庭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同一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互不理解,难以沟通,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刻地探讨了战争之于生命个体的意义。
布里兰特·曼多萨《人质》真实再现了发生在2001年耸人听闻的菲律宾恐怖分子绑架人质事件,曼多萨从社会角度,宗教角度,政治角度,人性角度全方位、三百六十度对整个事件掘地三尺,层层剖析。深刻度,锐利度,反思度都是上乘。
《迈泰奥拉》没有神话,没有奇迹,没有张弛的节奏,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强烈的的戏剧冲突。年轻导演斯皮洛斯·斯塔瑟罗普洛思将摄像机对准了自己的故乡希腊,以唯美的方式记录讲述了一个关于选择,关于信仰和关于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