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 人物

李安拥抱了伯格曼,也拥抱了他的信仰

相信许多影迷记忆犹新,李安或许是世上唯一一个离瑞典国宝导演伯格曼这么近的华人;但直到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推出后,李安第一次在创作上离伯格曼这么近。李安不但拥抱了伯格曼,也拥抱了伯格曼的信仰。

0 Shares

《万箭穿心》王竞的访谈

前一阵在南昌参加焦雄屏策划的南昌大学学苑影展。开幕电影选的是《万箭穿心》。二三线城市举办影展的好处就是,所有媒体就挤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两个档口,平时的时候,随便约个导演访谈都很轻松,时间也宽裕。但是作者都是很好的作者,混迹于大学生中间不太有人认识罢了,采访了王竞、谢飞、李玉,马修·德米。

0 Shares

中国独立电影人和龙标之路

对年轻一代的独立电影人来说,他们有一个也许幼稚也许太现实的期望,那就是可以在龙标电影和独立电影这两个世界之间自由穿梭,以规避那种矛盾。

0 Shares

《转转》在伦敦:一篇关于三木聪与布施会理的访谈

我的拍摄方法一直是严肃的,我确实认为喜剧和悲剧其实是一回事,更多地是关于你如何展现悲剧,它是否保持悲剧性,或是变成喜剧。我认为尽管我处理事物的方法很严肃,但我更倾向于我在喜剧中展示给人们看。但是我是一名喜剧导演,如果我正经用严肃的口吻拍东西,观众可能仍然认为它是一个喜剧,我的认真被当成了笑话。

0 Shares

众说纷纭戈达尔

我不是一个作者。好吧,目前来说,肯定不是。我们曾经相信,我们是作者。事实上,我们不是。真的,我们没有想到。电影已经完了。很难过,没有人再愿意去探索电影。但是,我们可以去做什么呢?不管怎样,我们可以用手机或其他什么东西拍电影。现在,人人都是作者。

0 Shares

我眼中的银幕儒侠石隽

即将举行的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今年将“终身成就奖”授予了资深演员石隽先生。这个奖无需评比,早在7月3日的金马奖执委会上便已获得通过。恰好7月底, 我随中国电影资料馆代表团去台北参加“胡金铨:武艺新传”大型展览,与石先生会面。77岁的石隽身体硬朗、容光依然,按年纪来说本应称呼其为“爷爷”,但 台资馆的同行都亲切地叫他“石叔”,于是我也就沿用过来。向其祝贺,石叔很谦逊地笑笑:都是别人给面子。

0 Shares
%title缩略图

韩素音: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

对于许多观众,特别是当代观众,《爱情多壮丽》中的情感关系已经有些多愁善感。但是西方人对东方世界的探寻,会让他们比国人更爱这部影片,就像在中国已经成为经典的英国爱情片《魂断蓝桥》一样,它在英美两国并非佳作,但它更符合国人的爱情观念,使其在中国经久不衰。《爱情多壮丽》在国外同样如此,至少,爱情本身是不分国度的。

0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