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电影

“游民三部曲“导演徐童专访:游民中国

徐童用他的镜头记录下的,正是这些人最真实、顽强的生活,三部影片都有浑厚的江湖气、草莽气,这“完全不是关于苦难,关于底层社会,关于阴暗面,关于同情边缘人群,关于拯救……统统不是。游民三部曲,其实,我特别不喜欢这个名字,它好像要用一个词把你限制住……简单说,游民,就是在秩序之外的那些人。

0 Shares

评《到阜陽六百里》(作者:Derek Elley)

作为台湾知名的广告导演,邓勇星此次却带着非常有灵性的第二部长片回归电影界。《到阜阳六百里》的故事设定在上海,由大陆投资并且全部启用大陆演员,由台湾团队幕后掌镜,这也使整部电影保有着强烈的导演风格,但这风格却与电影相得益彰,并没有单纯沦为导演的个人喜好。

0 Shares

两个平行的宇宙

中国电影中的两个平行的世界,只是中国社会的反映,潜藏在古老文化生活习惯中,更被这几年的社会现实彰现放大。

0 Shares

《唐山大地震》:主旋律植入

《大地震》里面最大的植入式广告不是剑南春也不是中国人寿,而是leitmotif。如果说商品是被植入电影中,那么主旋律就是试图植入人们的情感与集体记忆中。就像在商品上多停顿的几秒镜头与电影本身不协调一样,强行插入的主旋律也频频打断故事发展、内在逻辑延伸和情绪的连续性。

0 Shares

《春风沉醉的夜晚》爱情的毛边

我没有资格去评论电影里的爱情,不是因为异性恋对同性恋无话可说,而是大概很少有人能详述爱情,别人的、包括自己的。《春晚》最好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试图去解释和讲述一段段情感纠葛,而是着重呈现爱情的质感。

0 Shares

《建党伟业》国外主要媒体影评速递

对每个没有学习过中国历史的观众来说,《建国大业》讲的只有无休无止的各种开会。在《建党伟业》中,开会场景少了些,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演说和宣讲。两位导演召集了大批有影响的明星来为电影拉动更多的人气,但如果你不慎不认识这些演员,或者对中国革命历史上“谁是谁”的问题比较迷糊的话,你会面对着海量出现的各种人名字幕晕头转向。

0 Shares

小资电影与《南京!南京!》

陆川导演的作品我只看过两部《可可西里》《南京!南京!》。这两部电影本都取材于深刻现实话题,涉及多重思考,甚至也都牵扯到死亡(关于《可可西里》请参见纪录片《平衡》,和纪录片引背后的悲剧)。但很可惜,两部电影的切入角度都不精准,对严肃问题避重就轻,所有本该具有的深度思考都被一种简单而含混的“人性论”取代,缺乏历史现实担待,至多唤起观众眼泪、义愤等表层情绪,很难引人深思。

0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