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灵之马》(2011),贝拉·塔尔
标签: Béla Tarr
Day 170, 鲸鱼马戏团 Werckmeister harmóniák (2000),贝拉·塔尔
拍摄《风声鹤唳》我用的是手提式摄影机,预算也就是一部电视电影的水平,当然我并不介意现在本片是在大荧幕跟观众见面,但对我来说,这就是一部电视电影。我希望通过呈现这样的主题,能开启一点种族间对话的机会。
在楊秋的電影當中,觀眾所接收到的訊息是隨著攝影機的遊走而來的,並非有著建立鏡頭的框架讓觀眾先有著對於影片時空的大略概念。
《撒旦探戈》首先是以电影史上最长和承载事件最少的影片而闻名:一部七小时半长,里面除了一场骗局之外几乎没发生任何事情的电影。对运动的想象在其自身中消散,将我们带回起点。
《必要的靜默》令我想起了John Cage的無聲樂曲「4’33」,我跟羅展鳳分享,並沒出乎意料之外她也懂得此曲。「不過我已忘了是4分多少秒。」她淺淺地笑著說,一如每次談論起她鍾愛的配樂家的時候;事實是我也沒有想過她不懂得Cage的名作,有關「沉默」,她怎可能不比我清楚?「總覺得現在外面太多聲音,太嘈了。『必要的靜默』也算是我的立場吧。」她把話說得很輕,但這卻是兩次見面中唯一重複的言語。如此鏗鏘。如此篤定。
除了对其充满力量的镜头和堪称完美的调度尚能做一番评述,我们大多数时候对大师想要表达的东西都是一知半解。《都灵之马》已经算入门级。用这件西方哲学史上的著名事件作为片名,对尼采稍有了解的人就会知道本片要讲的是“死亡”。
“你不能把电影里的每一个部份分开来看。譬如当中的音乐、声音、摄影、演员的演出等,因为在电影艺术里,这些其实都是一个整全的单位,每一个部份与部份之间都有关联的,你绝对不能将它们分开来看,切割地读它们的功能。”——贝拉•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