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title缩略图

《玩乐时光》:美丽得土崩瓦解

在视觉喜剧当中,现实世界的易变性是最重要的主题,从卓别林(Chaplin)通过纯粹哑剧中的想像力把一个闹钟变成了一个罐头,到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把战争的镜头融入电影叙事。《玩乐时光》可以被解读为对于这种转变能力的深入探索。

0 Shares

【译】《银河》:异端的世界(作者:Carlos Fuentes)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路易斯•布努埃尔深深为当时的青年反叛风潮所吸引,这一风潮在1968年5月的巴黎学生暴动中达到顶点,并且体现在了音乐、时尚潮流以及人们对制度、家庭、国家的反抗态度中。此时,布努埃尔感到自己年轻时的锐气又回来了。青年时代,他抛弃了西班牙的传统价值观——宗教信仰与爱国主义,与法国的超现实主义者一道,探索“一切矛盾得到解决的那个点”,着力表现梦境、潜意识与革命。同时布努埃尔也给超现实主义带来了传统西班牙式的面对专制社会的无政府主义,还掺杂着一种创造性的叛逆感、英雄式的疯狂、喜剧性的不敬;堂吉诃德身上真实与幻梦的混同;戈雅对梦境和梦魇的着重表现,相对于他对权力和道德观念的批判来说。

0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