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着“惊喜片”顺风车进入威尼斯主竞赛单元的第四部华语电影《人山人海》,可能会是本届电影节最命运多舛的影片。提前一周剧组才接到通知,手忙脚乱赶到水城,媒体场却因技术问题取消,发布会也顺而延迟。晚上的首映,影厅照明设备突然燃烧,观众惊慌疏散,待到故障排除已经耽搁了半个多小时。这是一段跌宕起伏,远比影片精彩的插曲。
标签: #Venezia2011
见到导演托德·索伦兹本人,有一点点理解为何他电影里总有些角色说话气若游丝、又若有所思,他本人就是这样的:苍白、疲倦、迟缓;但在他的片子里,这些形容词都转化成了冷静地解剖、讽刺。
日本导演园子温今年是欧洲电影节的宠儿,《恋之罪》刚刚参展了五月份的戛纳电影节,新作《庸才》又进入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部讲述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影片虽然不像之前作品那样极端到让人坐不住,但以园子温的扭曲风格,这部电影依然是放映这些天来最让人感到不舒服的一部。
移民问题无疑是现在欧洲争论最为激烈的社会话题。或许当年的殖民主义的策略是将欧洲文明的原罪排泄进“第三世界”,那么如今,其恶果导致的移民涌入,则将不公与暴力直接呈现进了欧洲人“优雅”的日常生活,于是欧洲的良心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拷问。好在欧洲有着优良的批判反思传统,在电影方面,越来越多的电影涉及到这个问题,并且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深入到社会的紧张当中。
在这些闪耀的面孔里,有三个人尤其出众,他们是:阿尔-帕西诺、麦当娜与乔治-克鲁尼。他们不仅是台前醒目的明星,还是才华卓越的创作者,他们均作为导演携片亲抵水城,用与自我信仰极其对应的电影,迎来认可或争议,坐定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前几天,去威尼斯市区朋友亲戚开的书店找意大利漫画家Gipi的图片小说,因为他的电影入围了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在城区的小巷里,突然撞见了一队耀武扬威的防暴警察,他们全副武装手持盾牌,正在笨拙地向一个惊恐的老太太问路。一队迷路的防暴警察已经足够惊悚了,我当时还想会不会冒出来个吹笛手,吹着曲子把这队防暴警察引到河道里去,之后才发现他们是冲着电影节的活动场地去的。
本届威尼斯电影节进行到第3天,有三部获得媒体好评的竞赛片,全部改编自舞台剧。除了开幕片《3月15日》和波兰斯基的《杀戮》,今天展映的鬼才导演大卫·柯南伯格新作《危险方法》,又是改编自舞台剧——英国编剧克里斯托弗·汉普顿的《谈心疗法》。
国际影坛对欧格斯·兰斯莫斯的关注,始于他的第二部长片《狗牙》,荒诞而极端的影像风格震撼电影界,一举拿下09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获得最佳影片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本届威尼斯电影节评论界对欧格斯的新片《阿尔卑斯》也充满了期待。
改变自作者同名漫画小说,威尼斯电影节上参加金狮角逐的《梅子鸡之味》,让导演玛嘉-萨塔琵再续大屏幕情缘。
乔治·克鲁尼领衔《三月十五》作为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影片,星光熠熠自是少不了。尽管已经执导四部长片,好莱坞老帅哥“自编自导自演”的名号也依然大赚噱头。而且,此片角度不偏激、风格不另类,实在是够分量又不出跳,适合抛砖引玉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