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11 谁的眼睛能够拒绝这样的美

农人要日出而作,日落而休,
他们唯一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是这段‘魔幻时刻’

%title插图%num
《天堂之日》剧照 | 来自网络

和电影生活在一起 第111天


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片名:《天堂之日》Days of Heaven(1978),泰伦斯·马利克
南京,家

最早看泰伦斯·马立克作品已经是1998年的《细细的红线》(The Thin Red Line),VCD画质,现在想起来对马立克的电影而言简直是侮辱啊。但无论是这部电影,还是之后的《新世界》、《生命之树》,它们的画面如何精美、如何被誉为神作,老实说,我都没有真正有过很深感触。马立克的命题太大了,离我太远,他的生命观、宇宙观对我来说有点玄虚。这当然可能是我自己的局限性。

看《天堂之日》要容易得多。这部电影拍于1978年,拍完马立克就消失了整整二十年,按罗杰·艾伯特的话说,这使得他具有类似塞林格写完《麦田守望者》就消失了的神秘色彩。这使得《天堂之日》也非常具有传奇性。

故事不能说不重要,但是这个故事在马立克那里只是风景的一部分。在20世纪初,比尔原本是芝加哥的炼钢工人,因为冲动而伤人,带着女友艾比和妹妹琳达逃亡到德克萨斯的一个农场。影片的大部分时间就在农场上渡过,头顶着天,脚下是无尽的麦田。比尔找到了份收割麦子的工作,为了减少麻烦,与艾比伪装成兄妹。住在大宅中的年轻农场主迷上了艾比,比尔得知他患有绝症之后,怂恿艾比嫁给他,以窃取对方的财产。当农场主发现这对兄妹,原来是情人之后,和比尔发生了冲突,死于比尔之手。比尔再次带着艾比和琳达逃亡,直至被军警枪杀。

%title插图%num
《天堂之日》剧照 | 来自网络

电影的情节,由女孩琳达的旁白叙述,她根据自己的记忆,把故事描绘得非常不清晰、口气遥远而淡漠,拒绝我们代入任何情感。同样影片里的人说话,也像是隔了很远,混在自然的声音或者农用机器的声音里。我们能做的只能坐在那里,观看眼前发生的一切。

“天堂之日”(the days of the heavens)出自《圣经·申命记11:21》,这部影片也像是在描述一个失乐园。大地如此丰盛,人的身体如此优美,爱是那样纯净,但是贪欲、嫉妒、愤怒,最后烧毁了这片上帝的“应许之地”。马立克写的不是几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个人类寓言。

人类的悲剧是无可避免的。像电影里说的,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都是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

%title插图%num
《天堂之日》剧照 | 来自网络

甚至你也可以说从《天堂之日》里看得见宇宙永恒的特性。它的惊人之美,神秘、广袤而宁静,随机的冲动,深不可测的自我毁灭倾向。评论家说马立克的影片都有神话意味,充满了“对形而上升华的迷恋和信仰。”

这些不是用剧情说出来的,不是靠演员表现出来的,更不是依据旁白对白叙述的,完全是用极为惊人、极为惊人、极为惊人的摄影术完成了。

无论你是不是喜爱泰伦斯·马立克,无论你是不是喜欢这个故事,你都会为这部电影的摄影所征服。谁的眼睛能够拒绝这样的美呢?——马立克和他的摄影师Nestor Almendros创造了一个人类所见最美的景象。同时也让我们回想起《日出》那样的默片时代的美感。

%title插图%num
《天堂之日》剧照 | 来自网络

《天堂之日》几乎创造出电影史上最美的日景和夜景,最美的麦田风景,最美的篝火场面,以及最让人无比震撼的蝗虫起飞、遮天蔽日的骇人场景——这一场景是拍下直升飞机洒下花生壳、然后倒放而成。为了拍出大火燎原的壮观而疯狂的画面,摄制组每天都烧一块麦田,持续了两周,他们自己差点葬身火海。

在拍摄中的大部分日子,马立克的剧组每天只开拍20分钟——就是在日落和完全的黑夜之间的20分钟,被称为“魔幻时刻”(magic hour)。摄影师说,马立克并非仅仅出于美学追求,而是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故事中,“农人要日出而作,日落而休,他们唯一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是这段‘魔幻时刻’”。

谁的眼睛能够拒绝这样的美呢?在《天堂之日》面前,即使我拒绝像马立克那样去诠释人类的爱与恨,但在Nestor Almendros的摄影术面前也只有赞叹的份啊!

卫西谛

电影文化工作者,专栏作家,影评人。先后在《看电影》、《纽约时报中文网》、《生活月刊》等数十家刊物撰写专栏。历任多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中国独立影像展、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影展奖项的选片与评委。第49届金马奖评审。出版有十部电影书籍。2015年,独立出版个人摄影集《Way Away:66号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