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F 2011】一次冒险的旅程(作者:王小鲁)

%title插图%num

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展映非龙标单元的影片。龙标电影已经有它的流通的天地,此影展关注非龙标的作品自然是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它为这些作品提供呼吸的空间。因此界限是非常明晰的。

但是有些时候或许会有这样的纠结之处:若单就独立电影领域来说,这种非龙标的限定会不会遗漏和伤害到另外一些作品?当然——笔者最近刚刚看过一批龙标青年电影,发现他们的叙述都是光滑的、向上的,可以感受到一根无形状的线在牵引着它的走向,即使它偶尔会有美学风格上的突破和另类,但是思想却是安全的。借用文学批评家李静的一篇文章的名字,它们几乎都是“不冒险的旅程”。这固然是一个让人头疼的现象。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否也有一些有龙标,但是却的确在相对自由的心态下创作出来的独立电影?如果有,我们是否可以举例说明?

在我们常规意义上的独立剧情片局面略显萧瑟的今年,评选出十佳似乎都成了问题(当然,这是暂时的现象)。如此形势下,当笔者向影展的其他核心人物询问是否可以把一些拿到龙标但是很独立的作品(比如《小东西》)放进来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并不是特别坚定,就像害怕伤害到其他导演的努力一样,我也害怕这样的动作会伤害到独立电影的精神核心。后来,张献民等诸位策划者一起商量了一个折衷的办法,那就是设计了这个单元。

当我们非常超脱的说无论身份如何,我们只看品质的时候,我知道这里有乌托邦的成分。但是事情不会如此绝对,一个中间性质的领域会永远富有活力地存在着,成为一种创造力的试验场。我们今年特别挑选了一批具有一定独立形态和独立精神的龙标电影,将这个具有独特位置的领域展示出来,我们将看到一些在努力真诚地表达自我但同时希望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从而实现其商业价值)的人。

因此这些拿到龙标的青年艺术电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实验性很强的创作领域。它们在开拓独立电影的新的可能性。因为我相信,一个真正热爱电影的人,一定希望自己在电影中体现更多的主体性,实现更多个人的艺术自由。而且我们发现,此单元放映的影片,很多是从独立电影圈子中走出来的人创作的。我觉得我们有时候也应该以稍微乐观的方式来看待他们,看到他们是携带了很多独立电影的素质走到一个更为主流的系统中来的。而这也是独立电影的一种影响。

独立电影是一所学校,所有经过这里的人,离开后都会不一样,都会有一种声音在他的胸中回响。这不仅仅是已经表现出来的事实,也是我们的愿望。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