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你的ID与Luc Besson或是戈达尔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关系?
Luc:我的Id和他们无关啦,只是很久以前看到的一部法国电影的男主角名罢了。
云中:你是如何喜欢上电影的?你又是如何喜欢上写影评的?
Luc:喜欢上电影的过程和大家类似,至于喜欢上影评,从看别人到自己摸索着写,也就是后窗的那几年了。自己在论坛和微博上慢慢写起,从感性到理想,逐步补充知识和观片量积累,虎皮和老卫给我不小的启发。真正对电影和写影评产生某种触动,还是第一次去戛纳,感觉自己真的体会到什么是爱电影了。
云中:你在法国是做什么的?在法国的电影生活是怎样的?
Luc:我的工作和电影无关,倾向于科研性的生产劳动。但是法国人的生活处处都能找到电影的影子。花19欧办一张月卡,在电影院里泡一天,哪怕是烂片,也能熏陶出一种黑暗中的语感吧。这些在国内找不到,虎皮也深有体会。
云中:你看的国内院线片不多,但打的分却是最高的,标准是什么?你这么热爱国内院线,不如回国吧。
Luc:我基本没看多少国产片,尤其是已经被各位评为4分以下的,我就干脆不看不打分了。之所以均分高,都是给了今年能在国内上映的引进片,譬如三傻,精英部队,这些都是值得高给的。
云中:今年的法国院线片你喜欢的是哪几部,打多少分?
Luc:今年因为个人情况,法国电影只是挑了重要的看,《宣战》《无法触摸》《艺术家》《六楼的女人》都觉得不错。
云中:法国的网络影评人整体靠谱么(跟国内相比)?
Luc:法国论坛和博客上的影评人,我仅当媒体的补充看看,他们的文字生动,不拽文,没有报纸上的酸腐气。网络影评人当枪手收红包,大概也算中国特色吧。
卫西谛:我记得你的专业是工程方面的。你觉得高等数学、力学之类对你看电影有没有潜在的影响?
Luc:你也是学工科的嘛。我们这里的大部分热爱看电影,喜欢写点影评的,都是半路出家,不受约束的写。就像每种文字都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影评的思路还是更接近文学和美学,工科思维方式只有在特定的论证时才会表现出来,我不会刻意的去使用,免得让文字变得枯燥乏味。
卫西谛:你回国的期间,似乎写的东西没有在法国多了,为什么呢?在法国似乎也不光写电影,也写旅行,以及当地展会。你对文字和对电影一样有兴趣吗?
Luc:相比而言,国外的生活比较易于集中精力,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免受外来琐事的干扰。譬如看电影,就可以在影院里泡一天,不满足的话还可以去图书馆资料馆翻书,回来写点感想。去旅游那就是一路玩到底,连手机都不接,可如果在国内,忙起来连一部片子都看不完。对于文字,我真正是从电影时才燃起的激情。
木卫二:听说,某公司的年终奖有27个月工资?真的吗?
Luc:我也听说,羡慕嫉妒恨啊……
木卫二:记得你有次提到过,某一天内地媒体的版面上,同时有你的五篇稿子,是什么情况?除了《看电影》,你主要的供稿媒体在哪?离开了法国,如何解决片源困境?
Luc:和你一样,主要是报纸和周刊,月刊。除了影评,偶尔还写些和欧洲有关的新闻时评和文化随笔。
木卫二:你去过哪些电影节?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和志玲姐姐合影?
Luc: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戛纳,尤其是第一次,真是一场朝圣之旅。印象最深的还是自己从电影宫的红毯走上去,后面是影迷和媒体,耳边是独特的音乐,前面的卢米埃尔大厅里是那些特立独行的影人。
木卫二:如果非要做个选择,看一部很沉闷的电影(看完不用写)和写一篇相对轻松愉悦的稿子(片子很弱智),你会选择哪个?
Luc:我宁愿看一场沉闷但能带来思考的电影,这就像去庙里吃斋当居室,远非麦当劳和可乐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