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卫二:影评人,年开始从事电影评论写作,在《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刊有专栏,个人评论专集即将出版。
感恩而死:影评人,日本电影研究者,译有大量的专业文章,同时还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神秘成员。
木卫二:这次电影节,就像海报上透露的,日本电影显得特别耀眼啊。我很期待的几名导演,像青山真治、山下敦弘和内田贤治,居然全部现身上海。你刚采访完青山真治,有什么印象?他真人像他的电影那样“愤”么?
感恩而死:他的真人一点也不愤吧,很随和,可以和你谈笑风生,或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实在不得而知。他谈了一些对美国电影的见解,以及莲实重彦、戈达尔还有跟美国电影的联系,这倒是挺出乎我意料的。
木卫二:因为先前看他一些文章、导演访谈还有像《CUT》这种由他编剧的电影,他还是挺激进的。至少在电影理念上,他还有立教大学那批导演都是深受了戈达尔等人的影响,对电影还有周围社会总有不满,批判个不停。
感恩而死:对,然而在我这次的采访里,他却回避戈达尔的激进性和宣言性,反而说自己从戈达尔那里受到最大的影响——也是唯一的影响就是我行我素,还有,他也向戈达尔学习,尝试融合美国电影的风格,而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排斥。
木卫二:原来这样。不过你说的年纪可能也有影响,像我看他的《东京公园》,比起2000年初的《月之沙漠》等片,没有了痛苦压抑跟随时要爆发的承压状态,感觉已经平和了太多。再像黑泽清、周防正行等人,基本都已经很温和了,这不拍日剧去了么。
感恩而死:是的,很多导演年纪一大都开始转变了,或者就是自然而然地开始探讨起死亡之类的话题。比如泷田洋二郎不是拍了《入殓师》,前年采访时,我就问起过为何关注这类话题,他坦言是由于年纪影响。还有濑濑敬久,这次也拍了《彼时生命》,这些昔日的粉红片导演现在都柔和得不行,不见当初的各种癫狂。年龄这东西,逃不开的吧。即便是政治立场激进的若松孝二,晚年其实也柔和了不少。
木卫二:恩,关于这个年轻和老去的话题,昨天我写《盗钥匙的方法》,突然察觉到,内田贤治现在玩的一套东西,颓废小人物、有腔调的杀手,这类讨喜的小格局喜剧,其实很像当年的作品。只不过,内田在演员表演方面似乎更为强大,有大牌明星的配置班底。不过,当年演SABU电影的堤真一,现在也挺火啊。现在SABU也转型了,或许也是年纪大了的关系,不能像以前那样玩了。
感恩而死:这个问题其实我在给内田的采访提纲里就有提到了,可惜没能顺利采到。
木卫二:对啊,好可惜。我觉得《盗钥匙的方法》里面,香川的表现太强大了,不愧是歌舞伎世家出身。相反,堺雅人只需要负责卖萌和天然呆,粉丝们就哇哇大叫。
感恩而死:堺雅人嘛,他和堤真一还是没法相提并论的,两人气场没得比。不过香川照之确实太过强大,一个人就顶得上所有人了。由于他的存在,这反而让香川更加显眼了,如妖灵妖所言,今年就和老六(张立宪,《神探亨特张》主演)并列影帝吧,哈哈哈……
木卫二:以上海电影节的整体水准,我觉得香川确实挺耀眼的,表情控制到位,内心情感丰富。跟在电影里出现的场景一样,在他面前,堺雅人确实只有给跪下的份儿。话说,他凭借《暖》等几部影片就好像已经拿过东京影帝之类了。
感恩而死:是的,不过,上海往年有日本人登顶的例子吗?我介入这边没几年,不熟悉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历史,我觉得他应该是个有实力的竞争者吧。至于内田贤治,他算是这批年轻一代导演里比较边缘的人物了,也许和他的海外经历有关吧。据说当年是因为没考上大艺(大阪艺术大学),才趁着泡沫经济的留学热出去了,没赶上他们那拨所谓的“大艺新浪潮”。而且,他产量很低,都是慢工出细活,可能因为剧本都是自己磨出来的吧,所以造成这一环相对而言都比较出彩。
木卫二:好像有部《乡村照相馆》拿到过金爵奖,拿影帝的是藤龙也,就是大岛渚《感官世界》那位男主角。另外,山田洋次和岩井俊二都拿过电影节奖项,这两位也都是中国观众的老朋友了。
感恩而死:怎么说呢,大牌和强势日片也都去欧洲三大电影节了,所以能够留给上海的资源有限,所以知足点,今年电影节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我觉得,日片普遍格局不大,做得太细,不太符合世界电影的风向潮流,因而可能缺少冠军相吧,所以得奖会少。
木卫二:确实如此。但要我个人说,内田贤治和青山真治的可看性一点都不比三池崇史的《一命》差。这几年园子温在三大节也挺火,不过我始终觉得他电影很粗糙,即便看点和爆点很多,但一点都不精致,严重保留意见。
感恩而死:这个就见仁见智了,大家视点不同,园子温这些属于比较激烈的了,就是所谓的“重口味”。
木卫二:恩,还有,昨天我也被现场的上海日粉吓到了,全部用日语尖叫,和导演明星打招呼……吴觉人说他在环艺看《CUT》,在场观众似乎都懂日语,笑点都反应得好快(字幕敲得滞后),他感到压力很大。话说,西岛秀俊还有那么多粉丝么?难道都是去看常盘贵子的?
感恩而死:No,No,大家都是去看大叔卖肉的。这部片子,我当初就预言只有两批观众。看大叔和看情怀的,吴觉人会昏昏欲睡也情有可原哈。
木卫二:那去看大叔的,基本是被虐吧,因为不到半小时,西岛的脸就开始模糊了。我个人挺喜欢CUT的,因为它道出了日本导演的一个困境,经历当年大制片的辉煌与破败,有那么多本土的大师前辈在,真会有一种不知道该拍什么电影,拍出来又觉得不如先人的愧疚感啊。这个话题比讨论艺术电影的存活更让我感兴趣,不过,阿米尔是怎么来掺一脚的?
感恩而死:道出困境我觉得其实也挺正常的,所谓旁观者清嘛。外来者的角度,也许可以分析得更精准呢?其实伊朗导演到日本拍片也不止阿米尔一个吧,阿巴斯那部戛纳竞赛片《如沐爱河》不就是嘛。至于不明真相的观众跑去看大叔,那是真要被虐的,因为宣传中可没有说大叔会面目模糊。
木卫二:总的来说,今年上海的英国、意大利等单元也不错,但最突出的还是日本啊。我还发现,《来自红花坂》分明就是动画版的《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之1964》,日本也有朋友提到,这期的《电影旬报》刚好找宫崎吾朗对谈山崎贵,看来两部影片的主题还是相通的。
感恩而死:因为这两部电影恰好都是怀旧题材,连年代都基本一致,说的东西难免会互为影子。
木卫二:记得当初三丁目系列拍到第二部,山崎贵说不搞了,跑去拍《宇宙战舰大和号》。现在估计是去年311大地震影响,本土电影业也急需通过一部温暖励志的庶民剧来重振信心,这片子你喜欢吗?
感恩而死:三丁目系列就我个人而言,马马虎虎吧,毕竟我没有日本人的那种情怀,很难吊起泪点来。我记得以前看日站评论,就连一些日本人都觉得粉饰得太过,不好。
木卫二:恩,有点太主旋律了,每一部都是仰望天空、目睹大国崛起的那种感觉,《来自红花坂》升旗看海的意思也差不多。不过这样看来,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真是丰富多彩,经济复苏带动了国民信心,他们又一次成为了现代化国家。
感恩而死:至于《来自红花坂》,我觉得还是可以的,宫崎吾郎在情怀的点上还是抓住了的,唯一的感觉是比起他老爹来,少了些灵动感,不够巧。而在那种微妙小感情的处理上也有些浅尝辄止,一句话,还是嫩了点。
木卫二:昨晚我也跟朋友谈到了《来自红花坂》,感觉他这次不像《地海战记》那么孤注一掷,野心爆棚。一旦故事简单了,情怀有了,即便片子不会太好,但也不至于太差。
感恩而死:是的,所以这次风评还是可以的,没那么多人出来黑他了。
木卫二:恩,尤其是想到了试图追赶宫崎骏、描摹吉卜力风格却最终失败的新海诚,其实,我个人对《来自红花坂》的印象还OK。插说一句,为什么叫“红花坂”,我愣是没看出来……不过
感恩而死:《来自红花坂》是台译吧,我们的译名是叫《虞美人盛开的山坡》或《来自虞美人之坡》,其实从日文片名来看倒是台译更精准些,我们注重了虞美人那个名词,但没把“来自”的意思翻出来。
木卫二:最后,谈谈山下敦弘吧,《苦役列车》是你本届电影节最推荐的一部日片了吧?我是看了《昔日的我》才对这导演彻底改观,以前《天然子结构》那些片子觉得挺有趣,能看,但不会觉得这个导演有太多过人之处,不知道这次表现如何啊。
感恩而死:其实我的最推荐是有综合各种原因的,其中,影片在上海做世界首映就是很大因素,其他大部分日本电影周的电影都是已经公映过的,大家心里都有底,而这些陌生的片子就属于不明状况了。当然,这片子本身是很好的,很劲、有力度。你会发现,它的摄影构图什么的要强于内田贤治吧,内田突出的只是剧本罢了。还有,山下很喜欢描写屌丝,出道作就是“屌丝三部曲”嘛。这部也是,相当出彩。另外回到前面,我之所以说“堺雅人和香川照之彪戏”其实挺牵强,因为那完全是一边倒的,而《苦役列车》里的森山未来表现出色,高良健吾的实力就毋庸置疑了,他们两个比较旗鼓相当,就更显张力
木卫二:恩,这些年山下是《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的常客,不过始终会觉得发挥不够稳定,这次一定要看下。感觉有芥川奖的著作到底,故事不会差。
【原载于城市画报】
【推荐】迷影网日本电影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