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卫二:影评人,2007年开始从事电影评论写作,在《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刊有专栏。
水怪:国内独立影展策划人,重症娄烨影迷。
在第九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CIFF)中,《浮城谜事》获得了剧情片竞赛单元最高奖,得奖评语:娄烨标签式的手持移动摄影风格,层层剥落的棉密叙事,对外景地所在城市气质的准确捕捉,对表演火候的掌控,对复杂人性的细致展现,均是娄烨正值高峰多产期的品质保证,虽不是他最好的作品,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好看”的电影.
木卫二:《浮城谜事》入围了CIFF(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竞赛,还特别标注是非龙标的导演剪辑版,你怎么看?感觉娄烨还是把地下跟地上的身份分得很清楚,然后这次又通过对抗审查委员会的事件表现了出来,没有一味的妥协示好。
水怪:或许可以看做是他一种有所保留的回归地上,微博直播对抗审查事件貌似也分两派看法,有觉得太幼稚太啥,也有欣赏这种并不极端的坚持争取话语权。至于CIFF的导演版,或许更像CIFF对娄烨的一种力挺姿态吧?你觉得呢?
木卫二:可能不仅包括CIFF,还有很多影迷也对娄烨寄以了极大的好感跟同情,毕竟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内地导演被禁事件。具体到《浮城谜事》,据说片方因此没做宣传打算,并且觉得娄烨已经是最大的一张王牌了,不需要宣传,基本是裸映——当然,结果也很惨,很多地方三天下画。
水怪:片方从映期看,其实主打的宣传点应该也是找回娄烨已有的影迷群,包括对抗审查,我觉得同样是某种宣传策略啊,它和导演的个人表达刚好融为一体了。但电影市场的残酷在于,娄烨的影迷群并没能和影院消费群有大范围重叠。另外,我觉得或许跟出品方梦电影本身规模目大小也有关联,人力资源有限,导致了轰炸式宣传的顾虑,甚至连映前的见面会做得都很有限。
木卫二:你怎么看待最近这几部娄烨作品,《春风沉醉的夜晚》、《花》以及《浮城谜事》?列个好感度的比较吧
水怪:这几个,甚至包括之前的《颐和园》,我最喜欢的是《春风沉醉的夜晚》,其次《颐和园》,《浮城迷事》和《花》基本并列。《春风沉醉的夜晚》里感受到难得一遇的、类似民国时代就有的困境,它通过词句流淌延续到当代;《颐和园》是对已故时代的祭奠或是回望梳理,它的荷尔蒙能量都无比充足;《花》或许可以看成是流放时期的部分自我投射;《浮城迷事》则算是延续了《春风沉醉的夜晚》里某一部分人的困境。
木卫二:我注意到《浮城谜事》发生在武汉,恰好是《颐和园》里余虹自我放逐的人生一段,就连电影的航拍俯瞰,其实也跟《颐和园》的后半段有关联。如果从《苏州河》时代追忆起,娄烨就是在画一幅长江图!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至于缘由,我想到的一个是娄烨的电影气质,即“水”,潮湿、阴柔。另一个当然就是导演的创作野心了,以长江画出中国,用最常见的爱情故事来描写社会众生。
水怪:这个电影地图画得很有意思,甚至《浮城谜事》结尾部分的武汉长江大桥也是雷同于《春风沉醉的夜晚》高潮部分的南京长江大桥。所以,看完我的第一感觉是《浮城谜事》像他之前多部作品的曲线重映。娄烨所有的电影,基本都有“雨”的场景,《紫蝴蝶》里面有雨的几段也是最娄烨的。
木卫二:对,《紫蝴蝶》的雨让人印象深刻,有着惊人的潮湿感,还有《春风沉醉的夜晚》的莲花。《颐和园》里面,郝蕾不是倒在了干涸的游泳池边上?就是那张最著名的剧照?他们还在昆明湖上划船……很多人说《浮城谜事》是商业了,改变了,我恰恰觉得,这依然是一部非常作者的电影,有特征鲜明的当代性,而不是讽刺中产阶级的欧洲艺术片。因为严格来说,中国尚没有正统意义上的中产阶级,或者说,这个阶级还不足以成为社会主力。
水怪:这个概念上来讲,《浮城谜事》像是《颐和园》、《春风沉醉的夜晚》甚至《花》的合体。包括这次《浮城谜事》海报设计,我觉得也是往那张剧照的方向靠。不过《浮城谜事》好像也有些新东西,里面加入很多独立音乐,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木卫二:你说的音乐方面,从《颐和园》开始,伊朗人亚丹尼安就一直很出挑吧。我倒是对这次的《欢乐颂》印象深刻,那场大雨案发戏把我震到了,不说难度技巧什么了,没想到他敢这样拍。
水怪:《欢乐颂》对时代的反讽意味的确恰到好处,而从之前的窦唯到《浮城谜事》里的惘闻、沼泽、李志、尧十三等,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独立音乐在当下时代的延续。
木卫二:前几天在猜测今年金马奖,我们几个人都把最佳女主角押给了郝蕾,但又会觉得,《浮城谜事》不是她表现最好的片子,可是相比较其他提名人,她又确实是演得最好。你怎么看郝蕾以及其他演员的表现?我个人比较不满意秦昊,感觉他还是文艺青年的状态——甚至还不是文艺中年,他让乔永照表现得没有那么强大的控制力和经济基础,尤其是表现得不像一个有孩子的父亲啊。
水怪:我个人觉得秦昊其实演得还好,表面貌似完整掌控全局,但内心是一团浆糊的凤凰男。他那致命十三击,把当代人的崩溃感隐匿在了开篇的《欢乐颂》里。郝蕾的感觉太过熟悉,她在娄烨电影里的气质基本都定格化了,所以这次更注意齐溪,很快就进入了娄烨戏的气场。
木卫二:娄烨好像让郝蕾不化妆什么的,绝对有意在追求生活的真实感。她生活中邋遢、不修边幅的一面是怎样,电影里就再现一次。总之,娄烨没有刻意去制造演员的美。据说《花》里面,他也让女演员不洗澡。我觉得,一个导演要有相当大的自信心,才敢把演员这样拍啊,他对齐溪也是。
水怪:据说演员现场发挥的表演空间也都比较大,像《春风沉醉的夜晚》。娄烨对女演员的指导调教一直有道法,包括《苏州河》时的周迅。
木卫二:我始终还是觉得,秦昊的问题在于还停留在《春风沉醉的夜晚》的状态,感觉吧,因为娄烨本身擅长写女性人物,所以他的男主演不免会透露出一股偏女性的阴柔气质,秦昊身上的感觉就很明显,虽然人高马大的,但还是有这种奇怪的感觉。我倒是觉得,警察那两个人演得不错。
水怪:那两个警察的确更具阳刚,但好像他们的出现有点像在随时提醒观众:这是部带龙标的公映电影。
木卫二:其实真正对电影造成杀伤的也不在警察这一条线,而是结尾的伏法字幕。就像桑琪调查外遇、陆洁跟踪丈夫,加入警察的话,无非多出个追踪的线索,多线并进,天罗地网。《春风沉醉的夜晚》不是还有私家侦探嘛,而且就跟那谁总结的《边境风云》:内地警察只要不穿上制服,便装的情况下,其实压迫感没有那么强的,至少不会太违和。
水怪:那个字幕还是很有意思,很像杜琪峰《夺命金》和《文雀》的那种,不过没有去补拍镜头。《春风沉醉的夜晚》里是真正的个体户私家侦探。
木卫二:你看香港导演的合拍片,那些北京片警,一个个都要制服形象,然后躲在四合院的派出所,那才叫奇怪,太过和谐了。
水怪:《浮城谜事》里面,祖峰感觉还比较融入,朱亚文那个感觉略出戏。不过这里面基本也没有很着制服,所以其实也还算好。网络直播贴改编成电影,《浮城谜事》刚好也凑上了这几年的小风潮。
木卫二:把《失恋33天》算上的话,这倒是一股改编潮流,网络空间成为了市民生活的大舞台。比较俗气的说,我觉得《浮城谜事》还是比较接地气的。当然,不知普通观众愿不愿意接受这种暴露现实丑恶的东西,反观其他展现在银幕上的中国都市生活,基本都太过美化了。像《搜索》,也是搞得小题大做,结尾还大玩小清新,感觉就是在暴露空洞。
水怪:《搜索》更像是绑架现实之名,一个老家伙想当然地讲述着某些教条。《浮城谜事》则把现实通过摇晃不堪的镜头直接推送到观众面前,让观影本身不再是某种享受型的娱乐行为,这点很重要。
木卫二:对,听说很多人看了《浮城谜事》犯晕想吐,娄烨的影像风格本身就不是追求完美的那种。严格来说,这么几部作品下来,它们都不是容易欣赏、能讨好观众的那种,以前审查意见不是还有“技术不合格”的说法嘛。你怎么看李玉?也有人反映说,看她的片子也头晕,然后也有人说她是在照搬娄烨。《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几部作品基本也都是手持为主啊,《观音山》算是最典型的一回,音乐和镜头感,未免走得太近似了。
水怪:他们俩的团队有不少重叠吧,尤其摄影部分,但成品后的情绪感传递,差异还是比较大。
木卫二:刚好两人都有新片,就拿这次比,我会觉得,李玉《二次曝光》的剧本太差劲了,根本没有雕琢,感觉就是海市蜃楼、凭空想象出来的。不可否认,《观音山》有一些抓得到演员神韵的地方,也能传达青春的迷失焦虑,但在《二次曝光》,电影就沦为刻意制造的美了,费尽心思要把范冰冰拍美,各个角度无死角。这种镜头和美学追求跟我前面说娄烨对待郝蕾,二者是全然不同的……
水怪:《观音山》凑上台湾小清新的陈柏霖,加之特殊的四川地震及山川背景,也算另有气场,《苹果》带有略显小题大做的现实主义批评及揭露,也还不错,《二次曝光》就成了范冰冰的个人秀。
木卫二:娄烨知道怎么避其锋芒,藏其锐利。李玉的话,感觉就是把范冰冰明晃晃地端出来,无时无刻不是在追求演技或炫耀美貌,水下摄影之类的,太刻意了,这才是沉溺在自我的小世界。之前听说梅峰不打算跟娄烨合作了,结果还是一起合作了,感觉他们这组合还是相当之牢固啊。
水怪:可是他们都没有李玉的方励。所以,《观音山》和《二次曝光》票房爆了
木卫二:卖不好有很多因素,况且,卖得好也未必是佳片啦,《孤岛惊魂》还有票房呢。
水怪:那肯定,娄烨团队的稳固和坚持保证其作品的一贯水准。以前,你貌似是娄烨黑吧?
木卫二:当年觉得他的矫情是毛病,现在觉得,这是一个人的习惯,坚持了这么多年。而且到了《浮城谜事》,感觉已经没那么矫情了,反而很真实,继续展示中国人在情感和道德上的困境。
水怪:或许你跟他的矫情一同改变了,《春风沉醉的夜晚》里,当代人的情感道德困展现及情绪感染算是达到了某种极致,《浮城迷事》把当下社会的网络狗血直播贴用近乎侵略式的镜头推送到观众面前。
木卫二:这次抒情的东西少了很多,结尾也有些戛然而止,不似以往。
水怪:结尾大家看完电影走出影厅,也至少想想身边人、枕边人,开往某座河流上的大桥,循环或逃逸出电影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