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ephilia月度推荐片单】2010年12月——肥內篇

%title插图%num
《靈魂廚房》(Soul Kitchen),導演:Fatih Akin

《竊賊》(The Thief),導演:Russell Rouse,美國,1952年

《史瑞克4》(Shrek Forever After),導演:Mike Mitchell,美國,2010年

《靈魂廚房》(Soul Kitchen),導演:Fatih Akin,德國,2009年

《無人見證》(Без свидетелей),導演:Nikita Mikhalkov, 前蘇聯,1983年


看著幾位網友的年度清單陸續出檯,可以發現,本年度在新片上的好評情況比較分散,只有那部被高估的平凡作《盜夢空間》似乎仍喚起普遍的收納外,其餘較難找到共通點,這或許是好事…提醒我可以不用費勁去找所謂的「口碑片」,能讓我繼續且合理地按自己看片步調逍遙逍遙。

本以為11月的「噴發」以及12月的忙碌,勢必讓這個本來就沒看啥片的月份在推薦一欄缺席,不過卻仍慶幸在「新看到的」六部片中,還是有幾部值得推一下的片。

首先一部無對白黑色電影《竊賊》(The Thief,1952)是網友小云推薦,不過可惜虎頭蛇尾,過於「主旋律」;再說,這樣的影片必然會造成的三種現象:配樂濫用、行動細節冗長、指示性道具的充斥可能帶來不良的觀影印象,但終究也會因為劇構參數的集中而看到所謂「類聚」關係的反覆與差異,但當然,後者本來就屬於低成本B級片的一般特徵;然而它也只能是在B級片的範疇內能這樣玩。或許,「無對白」現在看來早已不是新鮮事,甚至也有了參數高度集中的「無對白片」的問世——史考拉的《舞廳》;但《竊賊》這部不像《湖中女》那樣只能是「被談論」的作品,仍是頗可一窺,特別還可以指出它的「後—麥卡錫」傾向。

而暑期選擇了去戲院看《玩具總動員3》卻因失望而避開了《史瑞克4》(Shrek Forever After,2010)無疑讓我後悔,儘管在這偏遠小地只能看到國配,沒去戲院也算大幸。這部完結篇用上了卡普拉《風雲人物》的核心骨幹,或有語境考量,畢竟其要義還與《玩具》近似;不過值得嘉獎的是為「3D」服務的地方並不再是一些無厘頭小東西的填充,但模仿《哈利》的掃帚飛行或許也不見得能加多少分。無論如何,這部作用接近《狂奔的愛情》之於「安托萬系列」,算是頗好且帶有鄉愁式地結束了這個也被載入名人堂的角色,但卻算是創造了截至目前為止我看過最好的動畫續集片。

基於對《勇往直前》跟《在人生的另一邊》的印象,對於阿金的新片《靈魂廚房》(Soul Kitchen,2009)的心儀度當然還是有點折扣。正當我因為《老無所依》、《皮帕李的私生活》以及《在人生的另一邊》等片的敘事方式還想推論出一種新敘事風貌的同時,阿金卻做了一次「好萊塢式」的回歸,說是要找到另一種創作狀態;做為一部商業小品,它無疑是成功的,尤其劇作上,規模雖小,卻十足利用劇作資源,撇開一些一相情願的過橋段落不說,劇本本身能見紮實。但是要說傳達某種「思想」來看,這部片處理方式無疑直白且過於浮淺。在說這次仍不打美女牌,令人失落。但除這些小遺憾之外,《靈魂廚房》無疑還是一部深具娛樂價值的小品,足以與安東尼奧尼早期作品一起榮登「最佳歐洲好萊塢式作品」的行列。

然而,本月最大的喜悅,無疑來自米亥可夫的《無人見證》(Без свидетелей,1983),拜美國kino公司的套裝發行以及國內D商的功德,這部兩人一景的影片,在帶有極濃厚的劇場風味作品,仍極其適切地保留了米亥可夫的強項:節奏;倘若不是有像雷奈的《通俗劇》這樣的影片存在,米亥可夫完全可以被稱為「節奏」,特別是演員節奏的代言人。當然這位偉大的導演還不像希區考克那樣完成了網友稱的「一個導演一生要拍的四種影片」,但這部屬於米亥可夫的《兩個人》無疑要比德萊葉的成功,因為他相比後者佔的優勢是有個好劇本跟選角的正確。無論如何,這部《無人見證》雖彌補了年中觀看《烈日灼身2》的惡夢般印象;但同時也增添了力不從心的感嘆,到底還能否期待他的新作?還是應該把尚未找到的舊作如《搭便車》(1990)找出來呢?這總是為與不為的困惑呀。

下回可能就是推出會同步刊登於掘火網刊的年度回顧,但求能趕在年底前寫完。不過請各位看官也別帶有期待,這一年度可以說是我在觀影上最為貧瘠的一年…

肥内

台湾著名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