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铸一剑,妙手创风格——徐克作品动作风格漫谈

xuke_text

谈徐克作品的动作风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徐克享有“武侠电影宗师”的美称,但他的作品类型与风格其实是非常多样化的,武侠片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此外,熟悉香港电影制作的人士都清楚,电影的动作风格一般是“动作指导”的工作,作为监制或导演的徐克似乎贡献不大。这样一来,问题就产生了:“徐克式动作风格”能不能谈?如果能,该如何谈、从哪方面谈?

首先,如果我们将“动作片”的范围扩大,使其不仅包括传统的武侠片、功夫片,将那些只要有较强肢体对抗场景的电影都包括进来的话,徐克作品中除了《梁祝》等少数的几部外,就都可以算作“动作片”。徐克如此喜爱动作题材,作为一名有激情有能力的导演,肯定也有自己对于动作风格的看法。

其次,一部电影的动作风格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要了解徐克的风格,就必须将他个人的贡献“提纯”出来,这才谈得上所谓“徐克式动作风格”。一般说来,有三方面因素可以影响一部电影的动作风格:动作设计、影像风格、导演的整体意图。其中动作设计的影响是最直观的,也是最为人所知的,袁和平、程小东、元奎等正是籍此名扬海内外。影像风格在这里主要指摄影与剪接对动作设计的辅助作用,个别电影如《东邪西毒》其影像风格主宰了动作风格。相对来说,导演意图对动作风格的影响历来被忽视了,这对于那些动作指导兼任导演或者导演个人风格不强烈的作品来说没有问题,但却不适应有性格的徐克作品。

鉴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制作的行情,这里将徐克担任监制(制片)与导演的影片都算“徐克作品”,而由于他在新武侠电影中的旗手地位,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经典的武侠电影,由于其经典地位,人们从动作设计方面来阐述其动作风格已经够多了;影像风格与表现手法,其实是影响动作风格的很重要一个方面,随着动作设计的日趋成熟,其实这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未来的整体动作风格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影像风格。不过,这个题目同期专题已经另有高手详文论述了,这里不罗嗦。因此,本文的重点,在于阐述徐克本人的学识、性格以及时代与环境如何影像其作品的动作诉求,以及他又是如何具体实现脑海中的动作意图从而开创有特色的动作风格的。

在一部风格统一的影片中,动作风格总是与影片整体风格保持一致的。而影片的整体风格,又是受导演个人条件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影响的。徐克早年留学美国,接受了系统的电影专业教育,造就了他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蓬勃创新的能力;而他毕业后所在的香港,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具亲和力和草根性的电影市场,这种环境要求他随机应变,尽可能创作吸引观众眼球的作品。再有,徐克从影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电影制作技术突飞猛进的二十年,更有利于充满奇思妙想的导演将天才转化为银幕现实。几方面因素的综合,造成了徐克作品创新与求变的一面。徐克之所以被冠以“徐老怪”的名号,其实不是说他做人有多怪,而是说他拍片屡有新意,不按常规,能够突破旧有的框架、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

徐克在对动作风格的探索与追求上,同样体现出开创与求变的特征。他到香港的头三部电影:《蝶变》《地狱无门》与《第一类型危险》,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属于实验电影的范畴,意识之激烈,手法之新颖,开香港电影新浪潮之先河。不过,单从动作风格来看,由于题材的原因和徐克当时过于激烈的社会思想,这三部影片并不能让人意识到徐克在动作方面的意图与抱负。据说徐克当时并不知有“动作指导”一职,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与程小东认识后,才一拍即合的发展起自己的动作风格理念。然而,徐克第一部有动作追求的影片,却是和洪金宝合作的《新蜀山剑侠传》(1983),虽然笔者觉得洪金宝先生并不擅长于设计古装动作,因而动作设计本身并不是很精彩,但该片却体现了徐克将来动作风格的一个重大特色:结合时代科技而造成的炫目视觉效果。《新蜀山剑侠》中飞天入地、天外飞仙的场景,在当时绝对是让人目瞪口呆的绝活。之前的华语电影史上,还没有一部电影如此大规模地使用视觉特效。由此奠定徐克作品在动作风格方面不断创新求变、影不惊人誓不休的特色。

除了科技上的保障外,徐克这种求新求变的动作风格,还与个人的电影抱负和香港电影市场自身的特点有关。虽然徐克堪称香港最成功的商业导演,但他其实是很有艺术追求的电影人,有时候甚至让人感觉他对艺术理念的追求,达到了意气书生般执傲的地步。而香港作为一个完全成熟的商业电影市场,类型片创新的动力不是非常足。徐克自己肯定是不甘于平庸的,想做出令当时香港电影市场大吃一惊的作品来,这才有了他对《新蜀山剑侠传》视觉效果上追赶好莱坞的执着。此外,对高来高去的“飞剑”式动作风格的开拓,也显示出徐克对市场的敏感性。《新蜀山》出道时,动作片市场还是充斥着“见招拆招”的表现民末清初时代的功夫片,在那一类型范围内动作设计的潜力已经穷尽了,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徐克求新求变的《新蜀山》正赶在这个节骨眼上,终成一代经典。

实际上,综观徐克的制作与导演生涯,他对于动作风格的把握始终都是引领一时风气的,这种“开拓者”的风范,是其他导演所不具备的。《新蜀山剑侠传》之后,《刀马旦》其实主要是一部剧情片,但片中戏里戏外上演《三岔口》一段宛如天马行空,又如银瓶乍破,让人惊喜,也让熟悉民末清初功夫片的观众有耳目一新之感:原来二十世纪的革命者们也可以飞檐走壁啊!该片也奠定了徐克与程小东之间钻石般的合作关系,同年由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可看作是两人对新动作风格的共同探索。徐克改造了来自《新蜀山剑侠传》中神出鬼没的动作特征,使其姿态更优美、动作更有型,这种唯美的风格打破了当时动作设计或呆板或滑稽的时尚,开创了“打得漂亮优雅”的新时代。由徐克开启的唯美浪漫的动作风格于上世界九十年代初达到巅峰,除《倩女幽魂》的两部续集外,徐克推出的《笑傲江湖》系列,乃该风格的集大成者,骄若天龙的“独孤九剑”与妖艳凌厉的“夺命飞针”震撼了所有人的感官。尽管市场得意,永远求新求变的徐克还是隐约预见了重复同一种风格的危机,所谓“盛极而衰”,要想成功,就得继续创新。为此,徐克借《黄飞鸿》之雄浑,一洗民末清初功夫片的小家子气,一个地方团练被徐老怪塑造成处于时代风尖浪口的民族英雄,何等的大气磅礴、气渊如山!为了塑造出有质感的英雄,徐克放弃了一味追求优美的设计,转而探索“虚实结合”、既沉稳又舒展的动作风格。至于《新龙门客栈》与《青蛇》,分别是对飘逸与唯美风格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在《黄飞鸿》系列之后,永不满足的徐克又开始进一步探索动作风格的可能发展空间,1995年的《刀》与1996年的《黑侠》,代表了他在动作风格上的两种努力,前者是阳刚暴烈的,后者是黑暗诡异的,就风格来说开创性意义都很大,奈何当时香港的动作片大环境已经疲软,不是徐克个人之力所能挽回的。

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几年,可以看作是徐克的彷徨与摸索期。在去好莱坞发展自感不适应之后,徐克又坚决地回到了华语片市场,仍然不忘继续探索新的动作风格。《蜀山正传》承袭了唯美浪漫风格,并利用最新视觉特效将画面修饰到最完美。应当说,单纯以动作风格论之,该片在新时代仍是有其独特性的,时间将逐渐证明其价值与地位。《黑侠2》与《散打》则可以说完全失败了,急于求变的心理削弱了徐克对于影片整体质量的把握,使得影片看似诚意可嘉,实则意气用事。徐克骨子里的书生偏执劲,在这里显出了负面效应。还好,徐克在另一类型的动作片上,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过去人们公认徐克拍古装动作戏很有一套,拍当代枪战动作片则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英雄本色3》是如此,《新上海滩》也是如此。但是,《顺流逆流》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看法。该片将现代雇佣兵的城市游击战争拍得既迅捷凌厉又章法有度,充满节奏感,从动作风格来说,已经超越了吴宇森那看到让人腻烦的双枪慢镜头了。

上映在即的《七剑》,无论是对于徐克还是对于影迷,都是一次检验:检验徐克三年磨一剑所探索的新的动作风格,检验观众是否能适应并喜欢这种新风格。从公布的片花来看,徐克这次真的是将完全成熟稳健的心态灌注到作品中了。刘家良师傅设计的招式固然实用,徐克在多次声明中表达出的动作风格意图也是说要“记录片式的动作风格”,不过我们还是能从惊鸿一瞥中,管窥到徐大师苦心钻研的全新动作风格特征——不仅仅是求实:招式是务实的,姿态是凌厉的,造型是超酷的,情感是浪漫的,意境是厚重的。在这几个简单的形容词背后,实际上是徐克对以往动作思路总结融合之后的一次质的提升,主要表现为他终于将稍显偏执的书生意气转换为浑厚深沉的大师气度,在形式上跳脱了界限,在内容上则达到了和谐统一。以形式而论,“七剑”的设计是非常浮华、甚至带有西方魔幻色彩的,中国古代的剑少有那么纷繁复杂的,但是它们的招式却是光华内蕴、朴实致命的,劈刺抽旋之间,尽显中华武学之精气神。就这样,华美的剑与古朴的剑意,异邦风韵与国学精粹,奇妙地融合到一起,共同激荡出坚实的独特风格。徐克曾放言《七剑》有意向黑泽明的《七武士》致敬,如果他真的能以成熟的心态开创一个意境深远的动作风格,人们有理由期待那个目标的实现。

(原文写于2007年)

原载于《中国电影报》

(编辑:小宇_小柯)

红袖添饭

非电影专业,非电影相关工作。蹲点米国帝都为接应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而作准备。看电影主要为怡情,顺便码字写些废话骗奶粉钱。《看电影》《环球银幕》《电影世界》《大众电影》《中国新闻周刊》、网易、时光网、搜狐、腾讯、凤凰等诸多媒体都被骗过,目前正以凌波微步逃避各方人马追杀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