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棣专访:对电影想象需要从这个点出发

本月3月25日下午,唐棣导演并编剧的长片《满洲里来的人》在香港太空馆演讲厅举行世界首映。本片是第三十九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自主新潮”单元唯一入选的内地电影。在2014年电影就因为题材敏感、手法特殊而被影迷们期待,这次也是电影第一次平破土而出,迎来观众检阅的目光。香港国际电影节对本片的推荐语是“告别拉斯冯特尔的白人中产世界,从阴性书写走忠於雄性杀戮的回头路,是大中华版性上癮。唐棣写而优则导,借助大胆紧凑的影像,分画失焦、时空蒙太奇及意识流等手法,里外捕捉兄手及其妻子经验的心路歷程,见证恶心和美丽如何互倚互持,让本只可诉诸文学的境界,跃现眼前。”

111

1、这次带着新片来参加香港电影节的感受是什么?第一次来香港么?
答:因为从小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缘故吧,到这里没觉得陌生,很多地方第一次见到实地。电影节很热闹,我没想到我的作品会得到认可,从开始做这片子就被认为是“胡来”。我不希望电影节方面权威受到影响。所以,特意问了电影节方面的老师,他们告诉我,这是一种特别可贵的表达,很多时候平庸的好不见得是好事。当然,我还是有些担心。

2、听说它也是这次电影节内地电影唯一一部被定成三级的电影?你觉得自己通过这部电影说了什么?
答:我想因为反传统道德的原因?裸露和暴力并不是我想说的重点。我要说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左右着我们的关系,后来还是有很多人说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其实刚开始的一场打电话的戏,说了这个故事。也在人物中灌注了这种末世的情绪,拍这片的时候是2012年。

3、电影节的首映效果如何?听说国内现在的负面评价很多,很多业内的资深影迷都给出了最低分,你有这个预料么?
答:知道会有这种状况,首映现场的气氛还是很好,据说很多业内人都在那一场了。我要在这里说声谢谢。我拍这个肯定是有某些问题。这个问题改不改是我的事,但它存在我就不能不正视。我并没有在电影节看这部片,很难面对,它从我的角度来说记录了不堪回首的心路历程。当然,我经历的不是什么故事本身,而是感受。故事永远会不一样,而彼时彼刻的心思我还是一下就能发现,所以我一直在门口徘徊。负面评价我看也主要集中在说故事这事上,实际上我反感说事,我是个写小说的人,每天都在说事,见面也都在聊事,事成了幌子,成了借口,我觉得面对情绪,或说一张脸应该得到直接一点,这就是我认识的电影。

4、那么,你对电影的认识是什么,电影的本质难道不是在说故事么?
答:电影有一部分是在说故事。我觉得自己就比较狭隘了,说故事不如关心人物,人物的表演就是故事,每个人理解的电影都不同,我们就看个电影,也没必要统一,这个片可能传达的东西有点冷漠,很多说无法体会其中的感情……
  
5、是的,我有同感,似乎你设置很多结构、形式,不能说完全没有故事,可能我总是觉得它不带感情在叙述。
答:写作中有个词叫零度叙事,不晓得你所说的那种体会是不是这个层面。我是没什么立场,我不是特别想带着浓重的感情在做这件事,奇怪的地方就在这,这个片的主题也是我情感上比较反对的,但我对电影想象需要从这个点出发。我就把“情感”放置到了更多的发现中,捕捉中,那是最真实的,和观众一起发现。这里面也有演员的情绪,他们也不见得认同这个剧情的发展。对不起,我觉得我说的太多,情况不一定会好。

6、你在观众交流中说,不喜欢这部电影,但我看到观众中也有一些好评,你这句话是不是有点对他们不公平?你想对这部分人说什么?
答:这句话前面,我还说了一句“不要太相信导演对自己电影的话”。导演们太会说了,以至于说出很多电影中没有的东西,我觉得对我来说,这个片太满了,是情绪的满溢多一些,也包括批评中说的技术。这个问题不仅我存在,你可以在任何大导演的处女作中看到。你指出的这句话我经过脑子才说的,我觉得片子都坦白了,就像一个哥们,其实早已不往来,我在那虚伪,挺寒掺的。

7、这个比喻挺有意思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体会?
答:人的情感就这么复杂,我把我的片子当成人。和我近些年的体会有关吧,这不是个深奥的事,也不往深里想。电影让你不舒服了,挑衅了你的感官和判断,我也没有幸免。但我似乎还要面对,特别要好的朋友,忽然无话可说了,一点都不新鲜。特别要好就是那个阶段,我们真心相对、毫无保留,这可能让后来的无话可说更令人难受。我对这个片子就是这样的心情,可能让你觉得我的电影我不喜欢,还拿出来给观众看没有道理,这是一个误会了,观众和他可是初次相遇,片子做好了,其实就离开我了。不过有误会挺好的,证明大家都在一知半解,看清楚了其实挺可怕的。

8、你的朋友或者圈中人,从你得到的消息来说是不是也和大部分观众一样?还是有别的评价,我知道这不会是一部大众电影,或者你说它是前卫艺术也可以,《悬丝》、《帝国大厦》那种。
答:我发觉我的朋友也没几个人喜欢这片子。他们倒是陪着我谈论它,告诉我它多独特,然后他们又会礼貌地说:“嘿,下次可别这么干了。”电影圈的朋友会说,这么干下去会吓跑制片人的。其实,一个好的制片人我觉得会知道我意在哪里,能做什么片。我个人觉得它其实不是你说那种,它还是个电影,但我也没法反驳你,在另一种类型中,它也不讨好。

9、有句话是“其实每个导演一生只拍了一部电影,他所有的作品只是对处女作的模仿和改良”。你能不能举例几个你特别喜欢的导演的处女作?你现在对他们的电影有没有新的看法?
答:阿伦诺夫斯基的《π》, 丹尼•鲍尔 《浅坟》、波兰斯基的《水中刀》、施隆多夫的《青年特尔勒斯》这些。我能做的事其实挺少的,没什么资金……我讨厌诉苦,不说了。在这样的状况下选择最合适的拍摄方式很重要。不是无奈,是必须。这样也有好处就是更集中的对片子本身用力,最初我是爱看而已,到了自己做才发觉一个镜头不那样拍似乎没有什么拍法了,其实很多人说我借鉴很多电影,这也没错,有的借鉴是故意去违反它们。我喜欢这些导演的方式,并且至今他们的表达还没什么人超越,我喜欢呈现我的爱好,我也不知道我未来还能不能有机会去改良。

222

10、你说“也许以后再也做不了导演”是不是有点悲观,为什么这么说?
答:我很悲观,这和片子的反应没什么关系。我不关心大的工业,特别堂吉诃德。这句话在这部片之前我就说过,我没想到我会拍得完它,我对它的预期是根本没有想到它会活生生的走到现在。

11、你一直从事摄影,你的摄影就特别唯美,我看过很多宽幅摄影都十分意境,你还拿过影像方面的大奖,请您从摄影的角度来谈谈这部电影的构思?实话实说这部电影的画面看上去有点脏,是你故意的?
答:有的电影透亮,草特别绿,这也让人怀疑是不是后期调色。这个片有那种来自颗粒深处的脏。这个词不太好听,但我觉得还可以接受,这就是我们的现实啊。人生活在这样的天空下,他们的情绪、相处,绝对会受到这些的影响。所以后来我们没有管这些虚伪的颜色了。这和我以前说的电影是梦,不冲突,真实与梦也不冲突。真真假假的才是人生,才有趣。
  
12、这次的镜头的运动和焦点也让观众大跌眼镜,很多观众的生理不适大概就来自于此。
答:以前我也是被动等待,人物、环境入画,进入我那个莫名其妙的品味组织起来的构图中。这次,我跟着主人公走,我在戏里是主动的,发现事物的欣喜让我一次次忘记追焦,我在乎的不是呈现出什么完美构图,在那些情绪点上、感动我的眼神前,就会下意识地冲上去。我有个追焦员,后来因为工作人员变故,我就让他充当了灯光师。你可能都看不到我在哪里打了灯吧?镜头追着光,光追着人,这次全是动的了,彼此互相跟进。就是这样么完成的。真不忍心错过它们。因为我在当时拍摄很绝望,我觉得错过了就没有。

13、你觉得电影是冲动的产物么?看上去电影缺少设计,好像特别随意似的。
答:对于这个片我承认最初就是一个念头。你别看我导演阐述写一大篇,其实不太靠谱。一时的冲动,还是精美构思哪个好?要看不同的人。很多人压抑自己的冲动,精心的安排,不断磨练想法,最后什么也没拍成,你问他,他就说时机还不成熟。问了几次之后,他自己都特别不好意思了。我掌握着自己的时机,虽然问题种种,但总有一些光彩隐含在毛病中。想法太让人摸不着了,我还是信赖作品,我相信懂行的人会去发现你作品中他觉得有意义的东西。

14、你拍摄一部黑暗、刺激感官电影的目的是什么?可以说这个电影在视觉上超乎寻常的丰富和内容的干瘪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你不觉得会对人们造成不好的影响?
答:形式就是内容。电影就是电带动光形成影。最早是这样的,是引起人内心感受的。比如《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最重要的还是视觉呈现。我有点烦内容了,可我还是把这片塞得满满的,这是妥协。只有黑暗才会让人更想得到光明。这是种本能了,就像看见最早的短片里火车开向自己,自己就会跑。这个片子是给成年人看的,他们会有判断,还有别忘了这只是一部电影!

【作者:糖小诗】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Yuruky)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