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影周记】情节地标——从小津聊到两个L之间的战争

在寻找写作灵感时,随意翻开《艺术心理学新论》(New Essays on the Psychology of Art),这本书一直是影响我甚大的书,要比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任何一本著作都要大得多——大概它是他的书中我唯一一本读完的吧……

总之突然翻到一页我有画重点的段落,是这么说的:

“在音乐中,重复似乎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它既可以当作一种乐句的重复来体验,也可以当作回到原来的出现来体验。”

随后阿恩海姆接着解释两种体验的差异,特别是在序列上的感受有所不同。我自己则在空白处加上一点说明,以重复性来说,得以有比较的可能性;后者则让人有一种重新开始的错觉,这一点恐怕比较抽象一些,但多数作品都存在这样的设计,它几乎可以说成为鉴赏过程中的一种时间的指示或暗示,并因此有可能为受众带来一种重整的机制。

我另外在空白处写下:此两种结构之感知效果同样可以在“带有线性”之叙事作品中(文学、电影)。

我现在在课堂上分享重复性的重要性时,一般都会用“保证”或者甚至“安心”这样的词都用上了,为的就是强调重复性在影片叙事中的作用。因为当可辨识的重复元素出现的时候,在感知上能有一些指标去重新体验绵延的痕迹。

比如回到音乐的例子,像贝多芬的135号弦乐四重奏第四乐章,开始时是这样:

2016110901

当它再次出现的时候,是长这样:

2016110902

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在重复时有诸多的差异,比如力道从微弱(P)到强烈(FF),主旋律也从第一小提琴转变到中提琴,在两次之间,经过了多少的变化慢慢从看似被化解掉的旋律,幻化为不同的东西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东西还在。

事实上,当这段旋律再现的时候,又经过了一段发展,都是奠定在“mi-降do-fa”这样的音高间距组合(比如说也可以变成“la-降fa-ci”)来发展,再将两次之间的一些支线重新拿回来,用更短的时间压缩重组,当然,形式都比一开始还要复杂得多。

当这样的创作惯性放到叙事里头的时候,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会把它称为“参数”,不过,这个说法当然是来自伯奇(Noel Burch)的说法。按波德维尔在书中的举例,小津当然是最典型的例子,看他在片中,重复的玄关、酒吧、办公室……

不过,在仰赖戏剧性的商业电影,小津的变化有时候确实太微小,比如《秋刀鱼之味》里头,谁会注意到重复出现的平山家玄关,其中起码有四次是强烈相关,这四次都有平山醉醺醺(有时是微醺,有时是大醉)回到家,前三次中有两次女儿路子来应门了,第三次她因为忙,而没有出来;第四次则是媳妇秋子来应门,因为女儿当天出嫁了。

按表面看来,两次在玄关的小拌嘴,第三次的没有应门,以及最后媳妇的客气(这天还是平山周平喝得最醉的一次),从“戏剧”表现上当然看起来差异不大,但其中的深远含意则有待观众去细品。

2016110903

在西方的叙事电影来说,既然要重复,就要做到满、做到明显,且一次要比一次还要强。比如前些日子在课堂上与种子老师们分享的影片《假小子》(Tomboy,2011),片中其中一个重复的元素看起来显然就有比较大的“戏剧性张力”。

在影片开始之后不久,大概可以算是第一幕要准备结束的时候,观众大概对于主角的性别还有一点存疑,尽管片名叫“Tomboy”,已经暗示了她的性别,不过至此,片中尚无人叫过她的名字,而她在邻家女孩问起她的名字时,她犹豫半向后,回答“米克”,这就够令人困惑了。不过当晚,就在她出浴时,答案便揭晓了。

2016110904

影片顺势从她的性别疑云,推移到“她为何要假扮自己是米克?”然而,相较于在银幕上直接呈现一位小女孩的裸体,想必后面这个悬念其实才是更强大的论述,且更加严重。

不过,从行动本身来说,这里还只是改名而已,导演随后设计了一场水上嬉戏的戏码,在那里,米克(原名洛儿)得面临一个更大的挑战:除了名字之外,她还得在外型上有更大的改造。于是她想到用黏土捏了个假阳具,使她穿上泳裤(从连身泳装剪下来的)之后,看起来就真的像个男生。而洛儿会有这种心思,其实背后已经让人非常惊讶了,先不管她是否有误判了这个年纪的男孩阳具尺寸,但当她制造假阳具的同时,已经足以让人不寒而栗。

2016110905

直到最后,当一切都被揭穿了,米克这个身分也告终了。但在情感上被欺骗许久的同伴之间,难以接受米克即洛儿的事实,于是他们群起对洛儿进行霸凌,他们让当初那位问她名字的莉萨对她做检验,镜头刻意取两人的肩上景,一种充满对恃意味的构图,实际上是避开了莉萨抚摸洛儿下体的残酷影像。

既然开始时已经给过观众视觉上的刺激,在这里则以其实强度更大的心理想象,来填满,甚至放大洛儿此时的心理阴影。

2016110906

这是两个“L”(洛儿与莉萨的名字都是L开头,法语读起来就是elle,“她”)之间的战争(尽管过程中两人似乎互相产生了爱意),也就以两人的决斗作结。

这类的重复性其实与小津的作法在本质上并没有差异,都是给予了观众一个可以抓取的、在反刍情节意义时,有一些地标可以辨识,因为是地标,所以才叫人安心:你并没有走错路

而不管是《秋刀鱼之味》还是《假小子》,这些反复也都意味着某种再开始,只是每次的重启都已经加上不同的变异条件,欲解决的问题也都重新定位。你只有回到一个像家的地方,才能安心地前往另一个新的目的地。

肥内

台湾著名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