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引力──《一路顺风》导演钟孟宏与剧照师刘振祥的真心话

“很多人的电影在卖一个梦,钟孟宏拍的却很生活感、很人味,他拍了很多与这块土地有关系的。”

「本文转自于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www.twreporter.org)」

46785_1
電影《一路順風》導演鍾孟宏(右)與劇照師劉振祥。(攝影/余志偉)|©報導者

钟孟宏以写实自然、以直视的姿态吸引了刘振祥,刘振祥再以他客观冷静又敏锐的镜头,留住了钟孟宏电影镜头里外的、这块土地上人物景况的真实模样。他们如同星球之间的引力,扣着最适切的距离,影响着、映照着彼此,相惜着彼此最真实的姿态,最后在观众眼底扫过一片片难以忘怀的光。

46785_2
电影《一路顺风》剧照。(摄影/刘振祥)|©報導者

在这一切开始之前,或许是摄影师的敏锐,觉察了我们的拘谨,刘振祥笑了,“听说,外面都传他很难搞什么的,放心啦,不是在片场就都好,他在片场才会是另一个人。”然后,点起了烟,年纪差了两岁的刘振祥与“他”——导演钟孟宏,一人喝着咖啡、一人灌着可乐,聊着彼此的一切,聊起了同为踩在这块土地上、举着镜头不断创作着的感受观察。

钟孟宏不是好约的人。虽然正值最新电影作品《一路顺风》的宣传上映期,但习惯待在同一个地方、在同一个街区生活的如常,却是他一直很坚持的事,“而且他不喜欢做这些(宣传),很多都是不得不。”刘振祥说。

刘振祥是钟孟宏心目中的剧照师唯一人选。从2008年《停车》、2010年《第四张画》、2013年《失魂》,到最新上映的《一路顺风》,他们两人一路相伴。剧照对于完整一部电影的不可或缺,以及电影导演给予剧照摄影师的全然尊重信任,在他们的组合里被实现了。在《一路顺风》上映的第一天,刘振祥带着《报导者》踏入钟孟宏的工作室,我们于是意外成了那“不得不”。

“坦白讲,你说剧照、剧照师,在整个电影产业里,(被)看重的程度有多少?几张照片发一发,有的甚至没有,直接画面截图就是了。但,你跟像刘振祥这样的人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在工作的,不是只提供你一个东西(剧照),而是提供一个在身边的感觉,讲恶心一点,就是在一起,像婚姻吗?就,当他在你身边,你会觉得非常安定。”侧身对着自大学时代就慕名的、后因广告工作结缘而相识12年的刘振祥,钟孟宏如此告白。

其实钟孟宏电影的完整度毋需多言,不论剧本、美术、音乐……,各环节就是到位二字,尤其让人感动的,是他对待御用剧照师刘振祥的重视,“在他电影片尾的谢幕里,剧照师的名字总是很前面,很大。”难得自己卖瓜,刘振祥羞得笑眯了眼。

46785_3
电影《一路顺风》导演钟孟宏。(摄影/余志伟)|©報導者

在《一路顺风》中,以一场荒谬运毒过程为经纬,钟孟宏缩影了在这块土地上努力求存活的小人物们。或许得过且过但还是摇摆着过了,或许困顿难为但还是挺直着身体行走着,或许身上背着太多不得已但还是撑抱着尊严直视前方,而这一直是他电影里关照的重点。这也是刘振祥义不容辞成为钟孟宏电影剧照师的主因,“很多人的电影在卖一个梦,钟孟宏拍的却很生活感、很人味,他拍了很多与这块土地有关系的。

很多人问刘振祥,(摄影工作的)委托是什么关系?对他来说,拍照的动力很多就是来自接受委托,“委托是种责任,也是强迫自己到现场的动力,到那里,总得会看到一些不同的。”而钟孟宏的电影最会创造出某种氛围,那对刘振祥来说是致命吸引力。

“譬如《一路顺风》的西部沿海海岸,有海风的咸湿味、地层下陷的湿土气,譬如《失魂》的梨山,有虫咬,有林间雾气的湿冷。 他没有很伟大、很漂亮的场景,那都是很真实的,那就是台湾”。“在他故事里,随便拍什么都非常有画面,一定会有一些在我想像里绝对想不到的东西,所以我再忙都得挤出时间去片场看看。你想,如果是偶像剧的拍摄,那每天得花好几个小时在同一张脸上,只为了塑造一个偶像,那种委托,钱再多我都不拍,你没有那种泥土的感觉,没有自然的风味,那就不必了,那种不必我去拍。”斩钉截铁,那是身为摄影师的态度。

在拍片现场,钟孟宏是唯一的王,“祥哥是唯一在剧组里拿相机我不会开干的!”这听来像是废话,惹得刘振祥哈哈大笑,毕竟他的身份就是剧照师。钟孟宏立刻补充,“台湾现在有种习惯,随手拍完照就上传脸书、IG,我真的受不了,在剧组,要是有人拿手机在那边,我真的会抓狂,因为你根本没办法尊重现场所有工作的当下。”

在钟孟宏眼中,刘振祥的照片就是不一样,他曾说:“他不同于一般的本土人文摄影师:充满了对土地的怜惜或是怀有一种隐隐的悲伤。他那极具爆发力的角度,让照片里面的人看起来不是单纯的可怜台湾人而已,而是让你在观看的时候,不会怀有太多情感的包袱。我喜欢这种照片,摄影家应该保留人的状态,让观众去体察自己的感情。”

不过,有别刘振祥因为抗拒不了沿海风的味道的咸湿,南部乡村夹杂农作物生长、牲畜活动气味的丰厚自然,于是长年透过镜头关照着这土地的情怀,钟孟宏的态度显得较冷静,他直言:“我不觉得我对台湾的土地有任何什么很大的情感。”这句话乍听有点严重、有点冷酷,但他的实际感受,却可能让习惯处在温情关怀视角的多数人惊醒、颤栗。

“80年代的《人间杂志》,带给读者有种回到真实、底层与土地的感受,也记录很多外省人、本省人的故事,那杂志感动很多人,但坦白讲,我那时看到那东西却没有任何感觉,因为在我的家乡,就是那样,那只是把我家旁边邻居的那些痛苦的生活,搬到一本书里,然后在书店里贩卖。”钟孟宏说起了他老家门口直走出去后、邻旁的某一家人。

“他们就是很辛苦、很难看的活在那里,家里每个人都有问题、有状况,但最大的麻烦,是那个唯一没有问题的孩子。你想,他怎么带同学或未来的女朋友回家?他的同学跟女朋友的感觉会是什么?然后在更后来的日子,他还过得下去吗?”他有点动了情,“如果你在报导上看到的,就是你隔壁邻居的模样,并没有更幸福快乐,你难道不会有同情?对这土地没有怜悯?那该怎么看待?不是只是客观就好啊,那是很难受的啊。”

难受着,但怎么办?钟孟宏试图用很默默的方式去呈现这块土地的真实,“就让人家知道,你身处的地方是这个样子,然后有更多更多的美好的东西,慢慢失去了。常常我们带很多感情去呈现或表达的时候,往往已经太多愁善感、很文诌诌,但残忍是没办法文诌诌的,残酷也是没办法文诌诌的,残酷是残酷的,文诌诌把残酷弄得太黏湿了,让人很不想碰、不想看,残酷,你只要直视。”他说起前辈摄影家张照堂的照片,还有刘振祥的照片,就是他所想的、同一类的直视,“那画面不是让我看到什么故事,而是让我看到我曾经看过的人的样子,像是人的痛苦,不是要你去呈现他,只要拍出来,让我们感受他就好。”

46785_4
钟孟宏年轻时在清境农场拍摄的作品。(摄影/余志伟)|©報導者

钟孟宏不是会回头看自己电影的人,还好有刘振祥的剧照,也许只是一瞥瞬间,无意看见,但就能勾起钟孟宏已经遗忘的吉光片羽。他曾以“前妻”来形容拍过的电影,而刘振祥的剧照,就是前妻留下的情书,“就在很多你想遗忘的东西里,她们的信件告诉我,还有一些人在你的内心中默默存在着。”

在钟孟宏的片场里,刘振祥的行动没有边界限制,那是特权,是自由,也是尊重与一份期盼,“就让他去拍他想拍的东西,一段长时间累积后,他在现场看到的绝不是过客或旅行者看到的,很多次看着他的照片,我都会想:我怎么不知道有这角落?重点是,他不只是服务我们,他也帮台湾留下了东西,可能30、40年过去,以后的人看着他的东西会想:蛤,原来这块土地曾经是这样或那样,那现在怎么变了?后来去哪了?”

关于他们两人,原来是这样的:钟孟宏以写实自然、以直视的姿态吸引了刘振祥,刘振祥再以他客观冷静又敏锐的镜头,留住了钟孟宏电影镜头里外的、这块土地上人物景况的真实模样。“他让我看到了影片(电影)最初衷的东西,”刘振祥说。他们如同星球之间的引力,扣着最适切的距离,影响着、映照着彼此,也如同婚姻状态里的两人,因为价值观相近,相惜着彼此最真实的姿态,于是安定着彼此,最后在观众眼底扫过一片片难以忘怀的光。

|文:汪宜儒|摄影:余志伟
|《一路顺风》剧照摄影:刘振祥


版权合作©️報導者 The Reporter46773_6

報導者

台灣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於2015年12月正式上線成立。致力於公共領域深度報導及調查報導,並為讀者持續追蹤各項重要議題,以開放參與精神與各界一起努力,為下一代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