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美国动画,十六载奥斯卡最佳

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片,五部提名一公布,等于是直接颁奖了。

海报 -《西葫芦的生活》&《海洋奇缘》&《魔弦传说》| 来自网络
海报 -《西葫芦的生活》&《海洋奇缘》&《魔弦传说》| 来自网络

《西葫芦的生活》(Ma vie de courgette,2016)简单又触心,可是评委一家人去看的话会比较尴尬,搞不好弄得家庭破碎……

《海洋奇缘》(Moana,2016)夜总会既视感+网络用语梗+“可爱”秀,成年人难咽这口菜。再来女主角+女奶奶+女Boss、男人固执男人怂的设定,更是没谁投了。

《魔弦传说》(Kubo and the Two Strings,2016)虽然拿了英国电影学院的最佳动画,但要知道可怜的莱卡工作室早就中了奥斯卡的降头。从当年蒂姆·波顿加持的《僵尸新娘》(Corpse Bride,2005)开始,到后来自己重振旗鼓推出的三部大作都是提名陪跑。噢,今年还停不下来……真心疼。

莱卡老总特拉维斯·奈特(Travis Knight)放话要一年一部的产速,更多地借力于CG,而且主角在年龄上会更成熟。不知从数量和题材上,能不能早日帮莱卡冲破封印,倒是挺期待的。

《红海龟》剧照 | 来自网络
《红海龟》剧照 | 来自网络

每年,《好莱坞记者报》上都会同期推出“奥斯卡投票真心话”栏目,匿名采访奥斯卡评委,不时有随性胡来的投票令人大跌眼镜。今年接受采访的六名评委中,有两人投了《红海龟》(La tortue rouge,2016),一人投了《疯狂动物城》(Zootopia,2016)但觉得《红海龟》很有力,三人没有投票。不过照以往来看,《红海龟》可能会被归于东方鬼片——接受无能,横竖看不懂。其实这个导演早有《和尚与飞鱼》(Le moine et le poisson,1994)和《父与女》(Father and Daughter,2000)两部更易感同身受的禅思动画。

鬼片这种说法是因为2015年有位评委,直言当年入围的爱尔兰动画《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2014)和日本动画《辉夜姬物语》(かぐや姫の物語,2013)是“两部嚼不动的中国式操蛋奇葩翔,鬼才想看,居然还敢把《乐高大电影》(The Lego Movie,2014)的提名给挤掉!”震惊了……他只看他孩子想看的片,而《超能陆战队》(Big Hero 6,2014)让他们看得最开心,所以就投了它,那年它就拿了最佳。虽然不是所有投票的评委都带孩子一起看,但相较而言看得最开心应该是共识。

《疯狂动物城》剧照 | 来自网络
《疯狂动物城》剧照 | 来自网络

从而,《疯狂动物城》这样老少皆宜,有奇观有悬疑又励志又来趣的动画,卖座叫好是铁定的了。一路前哨奖拿过来,问鼎奥斯卡实在毫无悬念。迪士尼与旗下的皮克斯,在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的16年里(从2002年开始颁发),抱走了11座小金人之多。

为什么他们这么酷?又是为什么,这么晚才有了这个奖呢?要说起来,就得追溯一下美国动画的生世了。

Vol.1 美国电影动画

在众多的技术先驱中,有一位法国人应该算是动画的生父:埃米尔·雷诺(Émile Reynaud)。他使得动画由走马灯这种小玩具,一跃而到大银幕,能投影放映6至15分钟时长的手绘动画。

《可怜的比埃洛》| 来自网络
《可怜的比埃洛》| 来自网络

1892年,他通过自己发明的光学影戏机(首次使用穿孔来传动连续的图像格),公开向世人展示了自己创作的彩色动画《可怜的比埃洛》(Pauvre Pierrot),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故事讲述足够完整的动画。即是说,雷诺从技术基础上建立起了电影的半壁江山——放映系统。

《滑稽脸的幽默相》| 来自网络
《滑稽脸的幽默相》| 来自网络

有了相对成熟的摄影机和放映机后,美国动画开山鼻祖布莱克顿(J. Stuart Blackton)于1906年制作了《滑稽脸的幽默相》(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逐格拍摄的剪纸动画(滑稽杂耍角色),结合真人的手对动画进行操作,完全就是一个教学视频。动画的逐帧拍摄技术就此确立。该片还是首部记录在35mm胶片上(1925年巴黎的国际电影与摄影工作大会定为电影拍摄标准)的动画片,也为行业里的动画制作定下了标准。于是,由摄影机拍摄、放映机放映,公认的全球第一部动画电影诞生了——迈向现代动画的标志。

接下来的三十年里,美国动画师们主打动画角色(形象与动作)的牌,故事和背景都很简单。比如,温瑟·麦凯(Winsor McCay)的“葛蒂”《恐龙葛蒂》(Gertie the Dinosaur,1914),奥图·梅斯默(Otto Messmer)的“菲力猫”《猫的闹剧》(Feline Follies,1919),戴夫·弗莱彻(Dave Fleischer)的“波波”《大力水手》(Popeye the Sailor,1933)。这一时期的电影动画还没法独撑大旗,只有几分钟的长度最多作为电影正片开演前和中场时的调料放放。

《威利汽船》| 来自网络
《威利汽船》| 来自网络

要是问起这一群人里的MVP,迪士尼是当之无愧的了。1928年米老鼠的诞生打响了迪士尼品牌的名号,嗅到有声片商机的他制作了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利汽船》(Steamboat Willie),更是为迪士尼奠定了动画龙头的地位。在动画之路上,新技术的融入打开了想象的新维度。迪士尼几乎总是先人一步。

当时的动画制作(手工一张张地画,还要一帧帧地拍)可比电影费心得多,商业回报上也远不如电影,能坚持下来的都是有远见的真爱。1932年,奥斯卡刚设立最佳动画短片奖,就被迪士尼的第一部彩色动画《花与树》(Flowers and Trees)捧得,此后彩色动画很快便成了行业标准。不可不提的是,沃特·迪士尼(Walt Disney)本人在这一年获得了奥斯卡荣誉奖的殊荣。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剧照 | 来自网络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剧照 | 来自网络

精明的迪士尼知道短的不够劲,长的才更有味。技术与故事都得以规范后,在动画剧情片上他进行了不少于八部的尝试。最终在1937年,亮出一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入座院线,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该片被当作第一部动画长片(83分钟),载入美国动画史册。1940年的另一部长片《木偶奇遇记》(Pinocchio),不仅作为动画片包揽了奥斯卡两项音乐奖,还成为无数家长规训孩子“做人要诚实”的有力戒尺。1941年,迪士尼日趋商业套路化,一众动画师被剥削得辛酸不已,罢工不成,只得出走。再加上二战袭来,迪士尼的影院长片计划只好停摆。

但彼时美国动画短片仍在继续创作着,华纳兄弟动画师查克·琼斯(Chuck Jones)笔下的“乐一通”系列角色(达菲鸭、兔八哥、小胖猪等)在二战时期很是风靡。与此同时,另一个媒介也正悄然兴起。

Vol.2 美国电视动画

1950年以后迪士尼保持着每年一部动画长片的产速,不断为大家带来欢乐。这一时期也是经典频出,有《仙履奇缘》(1950)、《爱丽丝梦游仙境》(1951)、《小飞侠》(1953)、《小姐与流浪汉》(1955)、《睡美人》(1959,铁打的身体、磁铁打的床,多少小伙伴其实并不能被唤醒)、《101斑点狗》(1961)等等。迪士尼知道观众爱看什么,它直接带着美国动画飞向了第一次繁荣。

其他小型的动画制作公司抵不过迪士尼的规模,难生存也没大作。1962年,连华纳兄弟也尝不到甜头、乏力再战,关闭了动画部门。这一时期,可说是迪士尼的盛世了。公司的一切动画制作都牢牢地掌控于迪士尼手中,虽能保证品牌质量,但也埋下了巨大隐患。1966年他的去世,使得公司有如斩首掏心一般,空洞的躯体无以为继。它的这次坠落也是美国电影动画的一个阶段性落幕。

“猫和老鼠”系列画风变迁 | 来自网络
“猫和老鼠”系列画风变迁 | 来自网络

此时,电视机的龙卷风已扫荡全国。电视动画,成了美国御宅族的心头好。急需娱乐节目的电视台,从许多动画公司捞来他们重新组接的库存短片,过去影院里的调料渐渐变成了家庭电视上的甜品。最具代表的是米高梅“猫和老鼠”系列,其第一集《甜蜜的家》(Puss Gets the Boot),在电视上首播于1940年,一直延续到1967年《恶梦时分》(Purr-Chance to Dream)。

1940-1958年,是威廉·翰纳和约瑟·巴贝拉制作的第一经典时期。随后,刚被华纳兄弟抛弃的查克·琼斯,由慧眼识珠的米高梅纳入麾下。他给了汤姆大粗眉,以显得更凶狠;给了杰瑞大眼睛,以显得更可爱。查克·琼斯的52集,是第二经典时期——始于1963年《顶棚上的老鼠》(Pent-House Mouse),终于1967年。这年,米高梅也关闭了动画部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美国动画进入了韬光养晦期。

Vol.3 美国数字动画

随着新人的培养、职业经理人的雇佣、电脑技术的运用,九十年代末的迪士尼凭借大受欢迎的《小美人鱼》(The Little Mermaid,1989)再次确立自己的地位。制作越发精良的动画,首先在观感上就令人耳目一新。美国动画,在电影与电视两个媒介上都并存着,而今它借着数字化制作的东风吹来了蓬勃的第二春。

《小美人鱼》剧照 | 来自网络
《小美人鱼》剧照 | 来自网络

相较传统动画(手绘和定格)而言,数字技术从虚拟化、参数化、可扩展上,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的同时,也敞开了一扇新的视效大门。它替代了动画师事务性的工作,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人们金贵的大脑来不断实现想法。简单说,找个3D网游,那种创建角色时可以自己捏形状的去琢磨玩玩,再对比现实生活里做雕塑就明白了。

望见商机的各个动画部门、工作室也明白了,他们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首部动画长片。其中重要的有,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Toy Story,1995),20世纪福克斯动画的《安娜斯塔西娅》(Anastasia,1997;有我喜欢的约翰·库萨克呢),梦工厂的《蚁哥正传》(Antz,1998;伍迪·艾伦献声),华纳兄弟动画的《钢铁巨人》(The Iron Giant,1999),蓝天工作室的《冰河世纪》(Ice Age,2002),索尼动画的《丛林大反攻》(Open Season,2006),莱卡工作室的《鬼妈妈》(Coraline,2009)等等。顺序看来,可见视效上的日渐精进。

《怪物史瑞克》剧照 | 来自网络
《怪物史瑞克》剧照 | 来自网络

业内形势也小有转折,2001年梦工厂制作的《怪物史瑞克》(Shrek)出人意料地对迪士尼造成了暴击,英雄救美的故事之下,新的动画人物史瑞克赢得了大众的芳心。似乎这也让奥斯卡意识到,国内动画业的竞争与蓬勃,不论是技术艺术上还是商业影响上,都有必要增设一个奖项来鼓励从业者。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便应运而生。

1986年,乔布斯花了1000万美元从工业光魔手上接过电脑动画部,成立皮克斯。20年后,迪士尼花了74亿美元收购皮克斯,并保留这个名字。实际上,双方早在1991年就开始了电脑动画长片的合作计划,相好多年终成眷属。

要知道,皮克斯的CCO(首席创意官)约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原本就是从迪士尼出来的,因为当时迪士尼还守着手绘动画不放,他坚信电脑动画才是未来。梦工厂的CEO杰弗瑞·卡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也曾是迪士尼的员工。所以,这三大动画制作公司,算是一脉相承。

▼ 十六载,奥斯卡动画片最佳

上文已提到,迪士尼、皮克斯合揽了11座小金人,加上梦工厂的2座,就是14座美国系标准动画产品。07年获奖的,澳大利亚威秀影业出品的《快乐的大脚》(Happy Feet,2006),虽然也很“美”,但却观感略奇怪、较差劲。那年《赛车总动员》(Cars,2006)没拿到,不知多少人在天台想不通。之后,再也没有给过外国的动画制作公司。

可能是确实太不行,也可能只是不合“美”味。像03年最佳颁给了《千与千寻》(千と千尋の神隠し,2001)后,吉卜力虽有三次再入提名,也终没再得。

《千与千寻》剧照 | 来自网络
《千与千寻》剧照 | 来自网络

08年至今,我相当怀疑,奥斯卡是不是直接把最佳动画片奖外包给迪士尼和皮克斯了?!只有2012年,工业光魔凭借《兰戈》(Rango,2011)插了一脚,这也是它唯一一次现身。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索尼、环球都有提过名,也都是专职打酱油。

虽然梦工厂一来就拿过一次,06年以《超级无敌掌门狗:人兔的诅咒》(Wallace & Gromit: The Curse of the Were-Rabbit,2005)再得,不过距今已超十年了。用某位朋友对迪士尼的描述“政治正确与商业成功”来说,,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的美国动画还是会继续交给迪士尼和皮克斯吧。

这么看,奥斯卡的这个奖项似乎已不必再期待了。除了上述原因,还需知道,看动画的评委不多,从技术到艺术对动画有认识的更少,不带孩子的还要少,让人越发感觉是提名即见结果……这个奖项相较其他竞争激烈的主要大奖,存在的意义也变得更为纯粹:鼓励辛苦的动画从业者们,尤其感谢迪士尼大老板每年掀起的吸金狂潮,钦此。

但是。宫老爷子又出山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他,据说会用全CG制作(看来是挡不了的趋势了)《毛毛虫波罗》(Kemushino Boro),非常希望他能把这锅静静的汤再搅出味道来,感谢吉卜力!

「简单地爱动画,也爱不简单的生活」

Yuruky

不留文字,如是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