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21 不能一笑了之的,那就哭出来吧

%title插图%num
《秘密与谎言》(1996)

和电影生活在一起第221天


2017年7月11日星期二
片名:秘密与谎言 Secrets & Lies (1996),迈克·李
南京,家

看迈克·李电影的过程不会有太好的心情。这位英国导演拍得都是失败者,一些不合时宜的人,以及深陷冲突的家庭。我一直说自己喜欢看那些失败者的故事。因为失败者面对困境时,更容易让我们看见人生的边界。那些放弃和坚持,那些怯懦和勇气,那些黯淡的时光更加黯淡,闪光的片刻则更加闪亮。但是迈克·李的失败大都缺乏魅力,在社会上、甚至家庭里都没有适应能力。有些失败者是可爱的,迈克·李的失败者根本让人爱不起来。

就好像他获威尼斯金狮奖这部《秘密与谎言》,那位不负责任的母亲,人到中年,除了怨天尤人之外,没有任何好的表现。这位失败者,是做人失败。然而迈克·李也能从她、以及她同样令人不快的家庭那里,观察到人性深处的温暖。不煽情(或极力克制),让观众得到适当的治愈。

如果你看过迈克·李2010的《又一年》,也许会记得其中一场戏。心理医生问一位问诊者:“以1到10划分,你觉得你现在的幸福有几分?” Janet回答:“1分”。Gerri说:“那就是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吧?”——这是一个积极者的态度,而消极者的答案永远是“想要改变太难了”。《独立报》所说那部电影,“是一份关于不开心的人们的研究报告”。其实迈克·李的电影里充满了这样的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只有1分,而且是永远只有1分。

不在这里细说故事。故事是围绕着一个家庭内部的“秘密和谎言”展开。迈克·李假设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秘密,为了这个秘密,人们往往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用隐瞒和撒谎来换取眼前一时的安乐。然而谎言就会形成一堵墙,它使家人与家人之间不再那么亲密,隔阂、疏离,互相无法得到理解,失去了拥抱和流淌在血液中的爱。

%title插图%num
《秘密与谎言》(1996)

《秘密与谎言》就是让我们目睹,这堵墙被凿开,最后轰然倒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戏剧的方式展现的。影片中的两个“积极分子”,一位是验光师、一位是摄影师,职业都是和“观察”和“看”有关。迈克·李安排了大量主人公为陌生顾客拍摄肖像的过程,那些小瞬间、小细节,在不断放大中,我们得知人总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许正是这一面,决定了他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而摄影师总想捕捉到那个人的内心。迈克·李依据他上千场戏剧工作的经验和习惯,将所有人物最后安排在一次生日聚会上,表演高潮段落:真相大白。所有人先是崩溃,但是家庭关系却得以重建。

我很喜欢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不能一笑了之的,那就哭出来吧。人生本来没有那么轻松,没必要只是装装样子,只有直面人生、为之痛哭的人,才会得到最终的解脱和自由。

每次看完迈克·李的作品,都会被演员的表演震惊到。他的好电影基本都是写实主义倾向的,描写的对象是劳工阶层、教育程度不高、生活窘迫。这点和另一位我热爱的英国导演肯·洛奇类似。但是他们区别又很大:肯·洛奇电影里的大量演员是非职业的,没有什么表演,情绪都是以真实反应为主;而迈克·李的演员何止职业,他们能演到让人叹为观止。他们能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流泪,或是尴尬地笑。

迈克·李总是用一种名为“二十分钟了解你”的对话面试方式,来选择演员。他和演员聊人生、聊人生态度。然而把留下来的演员组成整体,有时花上数月来共同塑造他们的角色,反复讨论、沉思、咀嚼那些人物。所以这些演员能以惊人的表演还原生活现场。他们的角色虽然都是不幸的人,但是他们并不为了让观众产生同情而表演,而是让观众从那些不幸的人当中发现自我,也更理解生活本身。

卫西谛

电影文化工作者,专栏作家,影评人。先后在《看电影》、《纽约时报中文网》、《生活月刊》等数十家刊物撰写专栏。历任多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中国独立影像展、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影展奖项的选片与评委。第49届金马奖评审。出版有十部电影书籍。2015年,独立出版个人摄影集《Way Away:66号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