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万玛才旦(作者:苏牧)

作者:苏牧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

▍一、见面

万玛才旦是北京电影文学系2002年编剧专升本班的学生。我是那个班的主任教员。北京电影学院是主任教员负责制。主任教员负责招生和安排学生入校之后的教学。

那天我在办公室,马修雯老师带来了一个藏族同学。他是万玛才旦。万玛才旦西北民族大学毕业,一个写了不少小说的藏族作家。

我说:欢迎作家。我又说:如果你拍电影,你是第一个藏族电影导演。

后面的话我没有说:过去的藏族题材电影是老外和汉族同胞拍的。那不是真正的藏语电影。%title插图%num

▍二、711教室

文学系进修班上课,任课老师主要是文学系的教师。我们这个班,文学系所有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开学上课我的课是“电影编导基础”。我是按照我对电影教育的理解上课的。我给我的学生一部一部拉片子。我对学生说:你们不单是写剧本,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你们要自己拍电影。

其实,这种电影编剧教学上的变革,在文学系早已开始。90年代,文学系毕业了中国第六代导演的旗帜——贾樟柯导演。贾樟柯前后,文学系毕业了无数中国优秀导演。

2002年编剧专升本班的教室是教学楼A楼711。711教室严肃而凝重。一次彭韬同学因为《美国往事》拉片提问回答不好,我让他罚站了一节课。(注:彭韬作品:《血蝉》、《焚尸人》、《别离》。《血蝉》获第二届亚洲电影节大奖)。记得开学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我们要的不是一间教室的荣辱。我们要的是十年后的天下!”

记得当时教室里的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据一个女同学,后来成为了著名编剧的王伊同学回忆:本来她坐在教室第一排,因为这句口号,第二天她坐到了第六排。

万玛才旦坐在711教室倒数第二排靠窗户的座位。万玛才旦出生在青海藏区,他过去接触的电影是电影院公映的电影。我们班入学考试放映的是侯孝贤的《好男好女》。侯孝贤电影是我们讲课的重要内容。

可能是侯孝贤电影的不同吧,万玛上课很少发言。但是,每次他都第一个到教室。后来英国电影评论家汤尼.雷恩在他的文章中说:“《静静的嘛呢石》的构图和节奏,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侯孝贤的电影《风柜来的人》和《冬冬的假期》。”

多少年后,每次我去711教室上课,我还会看那个“倒数第二排靠窗户的座位”。我觉得万玛才旦同学还坐在那里。

▍三、拍作业

我们班虽然是编剧班,但是我们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作业不是剧本。我要求每个同学拍一个短片。也就是说,我们不是用笔而是用摄影机完成作业。

于是,寒假一到,同学们就扛起设备,奔赴四面八方。需要说明的是,同学们拍作业的设备和经费不是学校提供的。我对同学们说:拍电影就是克服困难。大家要自己创造条件。或者说,克服困难是当导演的第一步。

我万万没想到:寒假过后,开学的时候,每个同学都带回了自己导演的短片作品:《某年某月》、《不如跳舞》、《这个冬天》、《年华老去》、《一半一半》、《玩笑》、《静静的嘛呢石》……

后来,这些短片参加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获得了近十个奖。参加北京电影学院金字奖,获得了四个奖。其中《静静的嘛呢石》在釜山电影节获奖。这些同学的作品,不仅成为了我们教学实践的成果,也成为了我们班和文学系的骄傲。

▍四、去青海

万玛才旦的家乡在青海藏区。万玛决定回家乡拍他的作业。和他一起前往青海的是同班同学王志军、白新江、袁满。其中,王志军担任短片的监制和摄影。他们这个组也是没有设备。白新江同学“设法”找来了摄影、录音器材,(好像是从他服务的广告公司偷偷拿出来的)。因为没有投资,大家就一起凑钱。其实,这是北京电影学院学生拍作业的基本状态,白手起家,千辛万苦。

▍五、《静静的嘛呢石》

万玛才旦的短片作业是《静静的嘛呢石》。首先,作业是拍自己的家乡,也是他熟悉的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更是艺术作品的生命。这是电影创作的方向问题。其次,作品表现了宗教题材。和汉民族不同,宗教是藏族重要的生活内容。短片的故事是:家中的男孩到寺庙去当小喇嘛。小喇嘛的师父老喇嘛一直梦想去拉萨布达拉宫朝圣。朝圣是一种信仰和宗教行为。真正的朝圣应该是磕着长头前往拉萨。小喇嘛也想去拉萨朝圣。但是小喇嘛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他羡慕孙悟空。孙悟空是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同样是宗教,时代的变化,宗教也发生了变化。当然,藏区的风,永远吹拂着“静静的嘛呢石”。

《静静的嘛呢石》拍摄完成后,获得了北京电影学院金字奖最佳短片、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短片。最重要的是获得釜山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因为釜山电影节获奖,在杜庆春老师的帮助之下,找到了投资人,拍摄了标准长度的同名电影。后来,电影《静静的嘛呢石》荣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从此,中国导演中有了万玛才旦的位置。从此,万玛才旦拍摄的一系列藏语电影:《寻找智美更登》、《老狗》、《五彩神箭》、《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这些电影荣获了众多国内、国际电影奖,包括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万玛才旦的电影之路此次展开。万玛才旦开始走向中国和世界。%title插图%num

应该说,马修雯老师是万玛才旦的第一个贵人。杜庆春老师是他的第二个贵人。今年1月7日,马修雯老师因新冠疫情突然离世。1月13日马老师遗体火化。仪式中,万玛才旦抬棺前行。

▍六、711教室

到今天我还记得2003年寒假结束,同学们拿自己的作业短片参加考试点评。我们上午八点开始。每个同学先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放映短片。放映之后,其他同学提问,导演回答提问。最后老师点评给作品成绩。(《静静的嘛呢石》的成绩是:95分)。

除了同学们的作品各具特点、异常精彩外,我还记得同学们之间的互相吹捧。比如:亲自看到了一个电影大师在自己的身边诞生……

那天我们从上午八点,一直到了晚上十点。

那天上课结束,我骑车离开电影学院,回小西天的电影学院宿舍。十点过后,路上空无一人。北京的街道,灯光如水。我骑着自行车,我突然想起今天的作业评点:

同学们的种种惊喜,同学们的才华横溢……难道。他们真的是我的学生么?!

▍七、614教室

不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可能不懂得金字塔在电影学院学生心中的分量。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是由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投票,决定当年获奖的作品和人员。更重要的是:获奖作品和获奖人的名字会刻到金字塔上。(注:第一届学院奖评选之后,由于某些原因,时隔28年开始第二次评奖)。在第二届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评选中,万玛才旦荣获最佳编剧奖(《撞死了一只羊》。

万玛才旦的名字刻上了金字塔。万玛才旦是第一个把名字刻上金字塔的文学系毕业生。%title插图%num

2021年5月11日上午,北京电影学院校方在金字塔前隆重举行第二届学院奖颁奖揭幕仪式。学校官方的活动结束之后,万玛才旦来到我上课的614教室。因为我还在上课,他站在教室的门外,隔着教室后面的窗户看我。那天我又上课拖堂。万玛中午要离开学校,结果我们没有见面。

下课之后,同学告诉我了刚才的事情。我说,没关系,我和万玛还会见面。

可是,之后我一直没见到万玛才旦。那天614教室的隔窗相望(不见的见),竟成为了永恒。

万玛才旦5月8日去世。5月11日我又来到A楼614教室上课。我和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和其他同学一起观看万玛才旦的短片《静静的嘛呢石》。%title插图%num

那天,614教室坐满了同学。短片放映的时候,我不时会看教室后面的窗户。我总感觉在那个窗户的外面,有一个身影在晃动。

▍八、藏语电影

一个人和一个国家历史的关系,有历史的必然,也有个人因素的偶然。电影史也是如此。

万玛才旦一个突出的特征是:万玛才旦个人在电影史上的意义。因为万玛才旦,藏语电影诞生,并且发展、壮大。

希望藏语电影,不要因为万玛才旦的去世而停止。

2023年5月15日北京万柳碧水云天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是我国最有影响的电影理论研究刊物之一;我国唯一的集电影理论与电影高等教育为一体的专业刊物。迅速反映中国影视和世界影视创作、研究与教育的最新发展,及时发表学院教师在教学、创作及科研方面的最新成果,注意介绍国外影视理论的新进展,注重资料及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