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和雨》:寻找人生的位置

%title插图%num

慢上一拍不止的对话、缺乏变化的人物表情……打一开始,我以为《啄木鸟和雨》会是一部脱力系的电影,要么放大无聊、要么大讲冷笑话。岂不料,当拍摄僵尸片的剧组人马出现后,我发现,这原来还是一部迷影片,围绕片场的篇幅,看景、选角、台本、摄影、指导演员等环节应有尽有,居然占去了大半片长。说来也有趣,从《东京!》再到《东京公园》,算上《CUT》以及山下敦弘作品的迷影细节,这一年,日本电影跟迷影有关的片子还真不少。
  
  《啄木鸟和雨》的一大特点就是冷,这种冷并非电影的色调或影片环境,它是指人物的情感状态,可以联想下贾木许或者郭利斯马基的作品。他们出场时好像都患有交流障碍,对话起来总需要再三的询问确定,方才能传达有效信息或者弄清楚对方意思。这点在菜鸟导演幸一身上最为明显,披散着头发,说话底气不足,半天都憋不出一个屁——一个极度缺乏自信又畏手畏脚的新人。
  
  对克彦来说,他已经习惯了小地方的日常节奏,适应了循规蹈矩的工作生活,活在妻子离去和儿子不争气的压抑中。因此,当摄制组闯入后,他的反应是疑惑重重。而电影要讲述的就是两个人的性格转变,准确来说,帮助一个新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帮助一个中年人发现人生的乐趣。当克彦在剧组忙得不亦乐乎,他甚至忘记了先前叮嘱儿子的忌日。影片还有一处关键细节,幸一和克彦儿子浩一的发音几乎相同,到了结尾,儿子身上发生的转变,也令人倍感欣慰。所以本质上,《啄木鸟和雨》还是关于两代人的沟通,尝试解开心结,坦然释怀。
  
  或许还迷恋着前作《南极料理人》的舌尖味道,跟吃有关的细节内容在《啄木鸟和雨》也相当突出。便当、甜食、海苔包饭……虽然看起来不见丰盛,讲究的却是内心感觉。它们跟几场温泉泡澡戏一样,在缓慢的节奏中,拉近了两个人的关系,也缩短内心距离。
  
  电影的另一看点就是僵尸们的出没,当地村民都化上了僵尸妆,以自己想象的僵尸步出现在镜头前面,从几个到一大拨,好似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其实,即便不是摄制组的到来,在很多电影里还可以见到类似的闯入者,突如其来,完成任务后旋即离开。从马戏团到考察队,从收集山歌到下乡写生,这些外来者总会给当地带来一些变化,有些可能只是情感的涟漪,有些却真正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如果照这个角度,《啄木鸟和雨》的故事确实并不鲜见,它的人物设置和整体节奏,更带有当下日本电影的外在特征,两心互照,格局见小。
  
  末了,观众看到克彦重复着伐木工的枯燥生活,就像不见出现的啄木鸟。从开场跳到结尾看的话,他看上去好像没有发生变化。然而,主人公需要头疼面对的问题,通过这部粗糙、劣质的僵尸片其实已经解决了。导演完成了工作,与此同时,浩一也找到了去路。在相对无言的吃饭时间里,父子间已经达成了最终和解。大雨会停,人生也不能总陷在低谷里。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位置(或许就有如啄木鸟寻找虫洞),我想,这可能是《啄木鸟和雨》要说的东西。

【原载于南方都市报 木卫映画】

木卫二

专栏作家,影评人。《南方都市报》、《城市画报》等媒体供稿。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选片人。参与编著《华语电影》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