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影片片名看,罗曼蒂克什么?它是一种感情形式,突出的是形式感;消亡史则是在强调事物在不断逝去的过程。影片所聚焦的是1937年大动荡前夕的上海滩的一场暗杀阴谋,这场阴谋中所有的人随着时代的变迁进行着自己故事,有爱情、亲情、性欲、背叛,通过形式感与仪式性的镜头(俯拍横移)进行强调,最终的聚焦点其实是在讲战争对历史中所有人的常态化与非常态的表现。
程耳,这位1999年就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建构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到目前为止,从他的毕业短片《犯罪分子》算起,他只拍了四部作品(后三部属于长片),第三部《边境风云》于2012年上映后,收获了相当不错的口碑。如果说,《边境风云》奠定了他个人影像风格的初级展现,那么今年上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则可以彻底展现出他的电影风格,诸多镜头都有着让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在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影片镜头与叙事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甚至雷同的不在少数。而《罗曼蒂克消亡史》却让观者在观影的同时,竟找到了丝许新意,这大概就是这部影片在探索影像创新上的一次超前的尝试。之所以说它新,原因在于:首先,影片中的所有人物均被放置到了抗日战争的时空环境中,不聚焦于社会底层人的生活心酸,而是着眼于与陆先生(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帮派老大)有关的形形色色的人身上,身份从高到低,职业不分彼此。有来自小城镇到大上海谋差事,赚钱后回家娶老婆的小青年(童子鸡),还有漂亮的电影明星却被丈夫抛弃……这些人物看似可有可无,却串起了故事的暗杀线索。其次,从为陆先生工作多年的女管家王妈到会说上海话的日本人渡部的上海妻子,她们的死亡场景停留时间长,且具有浓厚的仪式感:王妈死的时候也要坐着死,尊严的死去,当子弹打进她的胸膛,她还不忘把工作交待好;渡部的妻子倒在血泊中,睁开双眼,鲜血不断蔓延整个屏幕。她们在枪火中转瞬毙命,然而,却在影片的时空线索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你可以说她们的死亡很悲壮,因为镜头长度的原因,也将留存于影片的影像时间线中,但是真是为了强调这场阴谋暗杀的血腥程度吗?
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这些具有意义的镜头构成了影片对无意义的战争的思考。简而言之,就是说这是一部通过演员成就导演的作品,主要是为了传达导演对历史上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态度与认知。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具有形式感的,他只是在强调事情的进行,而不需要过多的使用线性的叙事。或者说,导演认为战争是无意义性与荒诞性的诸多事件的集合,是对战争的另一种另类表现,诸如那些直接血腥的杀人场面,它与战场上杀人的稍纵即逝异曲同工。
还有人会问,小六是谁?章子怡的这一角色就很简单吗?小六是在三年前的段落里开始出现的关键人物,随后一直贯穿始终。她是陆先生与渡部之间重要的一条线索,也可以说是一个引子。陆先生的内心世界里,小六无疑是不一样的存在,以至于到影片末了,他会千辛万苦寻找到小六,最终让小六亲手枪杀了渡部。作为一名交际花,小六看透了男人逢场作戏的爱,但是难逃的是命运的琢磨。她与影片中的其他人的作用一样,表明时代背景下的芸芸众生的生存常态,更是导演对于战争的一种反思的印证。于是,她最主要的表现便是以笑的方式哭,在历史洪流中面对死亡的威胁改变着“身份”活下去:她可以是十里洋场里的交际花,左右逢源;亦可以是身着和服安于有限空间里的“日本女人”,与猫为伴;还可以是在收容所里脱下华服却依然高傲的中国妇女。这一人物更像是对当时中国人的一种时代的写照,苟延残喘、忍辱负重,却最终顽强地站起来,毅然决然地将昔日里对她的凌辱一一奉还。
与此同时,在谈论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人应该都会提到两个词:逼格与精致。确实,影片的镜头画面极尽考究,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可以作为一副完美的照片,与时代迎合的人物角色将上海滩风云的变幻莫测演绎得淋漓尽致。但事实上却有着诸多的矛盾,再光鲜靓丽的服饰与装饰格调,最终都会在影片的某个时间节点完结,取而代之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血腥杀戮。陆先生不在茶馆解决一个人,主要是让屋内的摆设完好无损,不见血腥杀戮;父亲渡部早起与孩子们嬉戏,妻子伫立门前,满怀欣慰,却仅仅是黑暗前的黎明。当铁锹、子弹打破头颅与躯体,鲜血淋漓之时,无疑是在强调“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无尽的杀戮才刚刚开始。而精致的人生背后却是绵延不绝的贪念与欲望,以及到最后上升到民族与国家兴亡的社会思考。正如我在开头的论述,《罗曼蒂克消亡史》讲的到底是什么?它就是用形式与仪式反思过去战争的一部作品,或者用影片之前的片名来概述——浮生若梦;导演强调传达的是什么?从英文名“The Wasted Times”就可以理解:战争就是浪费时间。
这是一部通过演员成就导演的作品,主要是为了传达导演对历史上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态度与认知。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具有形式感的,他只是在强调事情的进行,而不需要过多的使用线性的叙事。或者说,导演认为战争是无意义性与荒诞性的诸多事件的集合,是对战争的另一种另类表现,诸如那些直接血腥的杀人场面,它与战场上杀人的稍纵即逝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