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上直子“治愈系”:日本制造

今年柏林电影节值得关注的日本电影,除了主竞赛单元由萨布(SABU)执导、张震出演的《龙先生》(Mr. Long,2017)外,还有全景单元由荻上直子(Naoko Ogigami)执导、生田斗真(Tôma Ikuta)和桐谷健太(Kenta Kiritani)出演的《人生密密缝》(Close-Knit,2017)。

《人生密密缝》剧照 | 来自网络
《人生密密缝》剧照 | 来自网络

单听名字可能没什么印象,不过萨布的《白兔糖》(Bunny Drop,2011)和荻上直子的《海鸥食堂》(Kamome Diner,2006),相信不少观众都有看过。这两部影片,都给人带来一种日本独有的治愈之感。

“治愈系”一说,近来才有。1990年代,电视上女性艺人的姿态予人舒适平和的感觉,在GEORGIA瓶装咖啡的广告中被打造为了“舒适系”。1999年,坂本龙一的单曲《ウラBTTB》以“治愈系”风格的音乐在坊间掀起了“治愈热”。随后,它覆盖了日本的音乐、动漫、小说和影视。日本人对生活的柔缓、细腻与敬享,似是这种感觉的源头。

就像O.J. 辛普森是被美国社会制造出来的一样,“治愈系”也是由日本社会一手打造。在此,我们可以具体到日本女导演荻上直子的身上,来看看她作为这个社会中的一员,是如何成为荻上直子本人、如何成为荻上直子影片、如何成为“治愈系”代表的。

本文编译分为三个部分:
1. 荻上直子自述及作品年表
摘选自她在2012年《租赁猫》上映后接受的采访。

2. 科琳·莱尔德(Colleen Laird)的研究:荻上直子的导演肖像
科琳的这篇论文,起于卡普西斯(Kapsis)探讨希区柯克从匠人一转而成艺术家的缘由,总结出个人、影片类型的规约、当时评论的影响、发行营销的包装等四个要素,去评判希区柯克的导演形象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之后先梳理了个人标签很强的西川美和(Nishikawa Miwa)作为非商业化的女性作者导演,再谈及荻上隐没于商业之后作为电影商品的一部分,由此对比观察日本女性电影制作者的导演形象。此处截取了其中论述荻上的部分。

3. 采访:荻上直子与制片人木幡久美聊新片《人生密密缝》


1. 荻上直子自述及作品年表

%title插图%num
2012年,Diva Vélez采访荻上直子现场 | ©The Dive Review

我也是一名铲屎官。在我拍摄的所有影片中,我总是想着至少要有一个场景得放一只猫,就当作是张好运符。

我喜欢喝酒,常会设想在西部或非洲的一个岛上,在自然中那美丽的荒野之地,甚至在纽约的小城区里拍摄一部电影。我想拍下各个地方,这是我的目标之一。

到美国去学习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客观地看待日本。我已经在不同的国家拍过片,包括加拿大、芬兰,当然还有日本。每次我都能带着身心去实地体验,这和拍电影的目的是一样的;这是人作为一个族类,身处不同地方但能共同分享的东西。

我只拍自己写的剧本。我喜欢写作,做导演的唯一原因是想支持我自己写的东西。但说到在拍摄现场的工作,那就不是我的阵地了。比起拍,我更偏爱写。倒没有谁对我特别产生过影响,不过我很尊重草间弥生这位艺术家。较之于艺术,草间的生活方式,是我更钦佩的。

2012年我有了小孩,所以我真的很能理解对细小事物的珍爱。那些对小生命没有这种感情的人,让我很难过,尤其是虐待动物和孩子的人们。我觉得这是一种残疾,一种心理疾病。因此,我真的很想向世界赞美并传达对小事物、小生命的这种感觉。

作品年表
2000 《星ノくん・夢ノくん》
2004 《吉野理发之家》
2005 《恋上五·七·五!》
2006 《海鸥食堂》
2007 《眼镜》
2008 《二人转》
2010 《厕所》
2012 《租赁猫》
2017 《人生密密缝》


2.荻上直子的导演肖像

荻上直子作为一位尝试品牌化与跨市场化的商业电影制作者,其导演风格恰是西川美和那种作者导演风格的直观对照。与西川不同,荻上直子被视为一名专拍女性的女导演。西川是各大电影奖的心头好,而荻上直子更为电影爱好者所欣赏,尤其是女性们。关于对其作者导演资格的考虑,有一些反对意见,用卡普西斯的话来说,评论家有鄙夷流行娱乐影片的习惯,因为商业作品那种盈利主义被看作是“与艺术性和严肃性不相容的”。另外,在电影批评与大众议论中,对电影的评价存在着一种歧视,有人将她这样的影片被贬低为“女性言情片”(chick flick)。如果说西川代表着作者导演角色,那女性化的商业电影制作者,就是荻上的映衬。

《星ノくん・夢ノくん》截图 | 来自网络
《星ノくん・夢ノくん》截图 | 来自网络

从荻上的履历来看,她受过技术培训,投身独立影片制作。荻上毕业于千叶大学图像工程专业,拿到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电影制作研究生学位。决定出国学习,是因为她觉得日本当时能提供的培训课程并不那么受用。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日本国内产业与电影血统的拒绝的举动,使得荻上将自己置于那些对西川的创作事业颇为重要的学术关系之外,同时也置于日本电影传统之外。拿到国外的电影艺术学位、得此训练,重返日本的荻上,并没有寻求业内电影前辈的助力,而是成了自寻投资的独立制作者。她在国内创作的首部短片《星ノくん・夢ノくん》(Hoshino-kun Yumeno-kun,2000),获得了匹亚电影节(Pia Film Festival)最佳音乐奖、观众选择奖及长片资助金。即是说,荻上在一个民选的电影节赢得了民选的奖项。有了此次电影节的成功,荻上开始得益于小规模制作公司的支持,这些公司又从产品导向的市场来赚取资金。因此,从拍片资助这方面来说,荻上更显然是位商业导演,而且她时常依赖于和旅游业市场的交叉营销以及交叉销售。荻上的专业背景与制片历史,使她不像一位出生于文学或学院影响的作者导演,而是一名商业影片工作者。

荻上同西川一样,在艰辛的创作下,构建起了自己的影片风格。一部接着一部,荻上逐渐显现出她的偏爱:对环境进行片断化剪辑、由明亮的打光与明晰的色彩带来平面空间的幻觉、深焦长镜头、谨慎选取的中心主题、对消极空间的关注以及画面里框中框的构建。她的摄影镇定开放,带给人平和之感,同时又严谨细致地组构出平衡的空间与强对比的色彩:一种用心创制的幻觉,营造出和谐自然之美。主题上而言,她的作品已被贴上“治愈电影”(iyashi-kei eiga)的标签,或者说“情感治愈片”。然而,一贯的风格与主题取向,没有带给她多高的艺术庄严性。相反,她的作品同等地常被表征/评判为是看起来很有氛围感染力的,并比起叙事深度更重视表面的视觉构成。一方面,她的故事线确实可能没有那么突出,影片中的主要角色由失调不满的状态,通过某种成就或“治愈”,转变为个人的接纳与情感的平和;她的电影却很微妙,表达出了深度的心理状态与复杂,更不用说被那些诋毁她的人忽视了的其对喜剧时机的灵巧掌握。然而,正是荻上电影的治愈形象和观众认知到的美学,被认作为轻快明亮,并在当代话语中鲜活地存在着,更重要的是,它由导演风格的潜台词维持着。

尽管多年来,荻上已经改进了一种影像风格,她的影片及导演风格,也已被相关营销人员精制的副文本给风格化了。荻上事业的初期,其作品面向的是年轻观众。下图是她在匹亚电影节获得成功后,制作的头两部长片的海报:《吉野理发之家》(Barber Yoshino,2004)和《恋上五·七·五!》(Koi wa go-shichi-go,2005)。这两张海报明显是想赚青少年的钱,借鉴了当时主流的“青春片”美学。《吉野理发之家》的海报,以校服为重复元素,电影里的主角都惨遭理成统一的发型,以便与统一的服饰协奏。其字体风格与理发店的广告灯箱相同,卡通式的呈现赋予其某种卡哇伊又时尚之感。《恋上五·七·五!》的海报对于青春元素的兜售更为直白。其中第一张海报,明确暗示着另一部极为成功的青春片《摇摆少女》(Swing Girls,2004),它们都是由同一家公司投资拍摄的;第二张海报,则抓住了青春片中校园社团的精神,将主要角色组织到亮黄背景的同一画面里,装备着各自爱好的古怪道具。海报如此设计,是为了定位到特定市场的特定观众,使得影片和制作者成为了商业媒介。

%title插图%num
荻上影片的海报,《吉野理发之家》(左)和《恋上五·七·五!》(中、右)| 来自网络
%title插图%num
为《恋上五·七·五!》(左)与《摇摆少女》(右)设计的海报 | 来自网络

不过,很难想象电影自身能够很好地迎合青年市场。回头来看,《恋上五·七·五!》是对青春片的一个嘲弄。荻上将青春片引向一种荒谬的极端,将刻板印象夸大化,并解构了该类型公式化的空洞。同样,《吉野理发之家》是出喜剧,也是对青少年市场盛行的主题的评述——退化的文化传统与根深蒂固的民族身份。此外,片中的主角,理发师吉野是一位老派的电影女演员与喜剧女演员罇真佐子(Masako Motai),一个离青少年阶层隔了几十年的演员。所以,其实荻上的早期影片自身可能并非以年轻人为目标观众,即使是被如此描绘的,但它们更是面向成年人的同时也被成年人欣赏的影片。不似西川的副文本那样标榜着一个统一的导演风格,荻上的影片本身与其营销策略一直都没挂上过钩。难以想象从很早开始,荻上的专业背景、影片风格与副文本就不相匹配,从其影片在市场中的角色来看,她也成了一种商业产品。

完成《恋上五·七·五!》之后,荻上与天堂咖啡公司(在电视产品与商业推广上很有经验的一家年轻公司)联手制作了大受欢迎的《海鸥食堂》,以及后来同样成功的《眼镜》(Glasses,2007)。到现在,荻上仍与其持续合作着,该公司打造了一种面向成年人的影片形象:治愈系。她继续发展着自己早期作品中的风格,制片方、发行方与广告商天堂咖啡公司,通过开创维护带有一种坚实的风格的副文本,来为荻上建立起品牌。

首先,公司为荻上的包装设计了一套明晰的配色方案:蓝白配。第二,明星是营销中的关键部分,尤其是在海报和传单上。确实历史地来看,对于大多数日本影片来说,一部由天堂咖啡公司做市场推广的荻上影片,其特点在于将主角们以排队点名的站位排开。第三,这样将明星连排是与画面相平衡的,他们受支配于其后的环境氛围。某种程度上,这强化确立了荻上的制作风格,但其副文本放大了这一主题,通过在各种营销材料中置入大量的食物和烹饪的意象。说天堂咖啡公司在故意吸引那些与食物制备和厨房空间有密切日常联系的消费者们,也并不夸张。毕竟,这个积极寻求与支持女导演并以女性观众为目标(以荻上为始)的公司,本身就叫做天堂咖啡。

%title插图%num
从荻上的两部影片《海鸥食堂》与《眼镜》可见各式各样对其品牌进行推销的副文本 | 来自网络

不同于西川那样在营销副文本与大众表现上都占据了一个主导的导演形象,荻上似乎在私下里、媒体上都显得很羞涩。实际上,在其作品的许多营销材料里都抹去了荻上的身影。或者说,考虑到她的导演角色在其早期生涯里早已消失于那冲突的表征中,她继续保持不在场。这些副文本树立起荻上那独特的视觉与主题的风格特征,同时也抹去了她作为导演、劳动者、决策者和艺术家的形象。换句话说,这些营销材料售卖的是电影及电影化的世界,而不是电影制作者。与西川不同,在荻上作品的营销材料中,我们很难或者甚至没法找到作为导演的她。虽说她为了推广影片,有在公众场合露面,但面对那些针对大众的营销副文本,她似乎并不做什么贡献。不像西川和其他的作者导演,荻上影片的宣传册很是奇怪,导演的简介或者执导手记一点都没有。相反,最多在文案笔下有对她的存在寥提数语。DVD附加的幕后花絮和彩蛋视频也是如此,都是一心聚焦在演员和团队身上。极少情况,荻上会在画框中短暂现身。结果,荻上的概念并非是一个导演风格,而是一件商业产品,一种概念——一种风格、一种美学、一群明星、一个传播的媒介——而不是一个作者导演的形象。

2007年至2010年间,天堂咖啡公司与其姊妹公司Suurkiitos制作发行了另外两部影片:《游泳池》(Pool,2009)和《母亲河》(Mother Water,2010)。这两部影片,看起来(在由制片方打造的营销副文本的呈现中)与荻上的作品很像。他们运用了同样的蓝白配色主题,同样的主角并排站位,同样的演员(饰演不同的角色),同样的高对比泛光打光,以及同样的以环境氛围为视觉的主导。观众们其实都将这些影片描述为荻上风。在粉丝博客和媒体新闻稿的热门话题里,有人甚至表明《游泳池》是荻上系列影片的第三部,而《母亲河》是第四部。观众常会疑惑这些影片到底是不是出自荻上之手。其实,《游泳池》是由电视编剧大森美香(Mika Ohmori)执导的,而《母亲河》是由松本华奈(Kana Matsumoto)执导的。后者的名字基本没有公之于众,仿佛她几乎并不存在:对于我们从荻上身上看到的其工作付出的显见与名字罕露的不见而言,松本华奈成了一个极端的例子。

%title插图%num
兜售荻上影片品牌的各种副文本,却并非出自荻上之手:《游泳池》和《母亲河》| 来自网络

尽管荻上直子没有参与两部影片的制作,但它们与荻上的名声与产品之间的关联,却通过一整套营销副文本对系列视觉重复和固定的相似性而建立了起来。《游泳池》与《母亲河》不是荻上的作品,这没有什么,因为它们确保了像一部荻上影片那样,能带给我们相同的美感、氛围和治愈。而且推广上重复的美学运用,能培养消费者对演员团队的熟悉。《母亲河》在影院上映时,荻上的粉丝和推广者已经开始把这批影片当作一个真正的系列了。


3.荻上直子与制片人木幡久美聊新片《人生密密缝》

在日本,荻上直子与木幡久美(Kumi Kobata)是很稀有的存在,因为女导演和女制片在这个国家和独立电影制作者同样不常见。当被问起是如何结缘时,她们望着互相摇了摇头,柔柔地笑着,谁也记不起了。最后荻上想起来,是源于她2006年的影片《海鸥食堂》。木幡的电影发行公司Suurkitos刚成立,在日本做电影投资与发行。过去的十年里,她们已经合作出品了五部影片,包括最近的新片《人生密密缝》,该片的主题对日本来说也是少有触及。

《人生密密缝》涉足了一个既有趣又有话题性的领域,讲述一个变性女人、爱她的男人以及另一个小女孩踏入他们生活的故事。凛子(由日本最火的年轻男演员之一生田斗真饰演)是一位变性女人,与男友牧尾(桐谷健太饰演,另一位颇受欢迎的男演员)住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接受了她。牧尾有个情绪不稳定的姐姐,跟一个男人跑了,她年幼的女儿小友(凛花柿 Rinka Kakihara 饰演)出现在了舅舅家门口。牧尾的女友凛子很热情地迎她进门,这对情侣就开始照顾起这个孩子。凛子与这个小女孩的关系,让她想起自己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就发现了她天生母性的一面,这令她此时对小女孩也有了母亲般的怜爱。小友渐渐成为凛子未曾预料却渴望抚养的孩子。当她真正的母亲回来找她、要带她走时,凛子便需做出决定了。

《人生密密缝》的制片木幡久美(左)和导演荻上直子(右)| 摄影:Fran Kuzui
《人生密密缝》的制片木幡久美(左)和导演荻上直子(右)| 摄影:Fran Kuzui

影片的灵感来自于《朝日新闻》报纸上的一个故事,一名日本女性对其变性儿子十分温柔,在其做变形手术前,还为她织了一副胸罩以供穿戴。这个女人如此大度地接受了她孩子的决定,让荻上很是触动,于是她拓展了这个故事,想象那位年轻人变成女性后的生活。定档于春天樱花盛开之际,《人生密密缝》为日本电影打开了新的局面,也为荻上自己的导演生涯翻开了新的篇章。

九十年代中期,从日本的大学毕业后,荻上去了美国,在南加州大学学习英语和电影。六年后,大受纽约独立电影的鼓舞的她,回到了日本。她说:“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个传统的独立电影创作者,因为所有的日本电影规模都很小,但无疑我会以同样的精神投入工作。”

异想天开之旅

荻上从投身电影制作开始,即踏上了一场异想天开之旅;一位日本女人决定在芬兰开一家日本餐厅(《海鸥食堂》);一位孤独的日本女人去荒无人烟的岛上旅行(《眼镜》);一名日本老妇到加拿大拜访她长大的孙子们,每天煎熬于对日本的自动“冲洗”厕所的念想中(《厕所》)。“我的电影讲的都是外来者与不适应者。或许这些角色都有点像我,”她坦言,“这是我从我影片的评论里得知的。”

荻上设想了她制作关于女性的影片的可能性,因为她发现大多数男性导演影片中的日本女性角色都是女性的理想化版本。“作为一名电影女导演,我希望能为大家展现作为女人的实情。”

《租赁猫》剧照 | 来自网络
《租赁猫》剧照 | 来自网络

荻上直到四十岁出头才怀上了孩子(双胞胎),她2012年的影片《租赁猫》获得资金,该片分四个部分讲述了一个女人推着装满猫的推车,把它们租给需要的人。“开始制作此片时,我已有身孕了,但我得尽力在孩子生下来前将其拍摄制作完成,以便能及时赶上柏林电影节,”她微笑着讲道,“有人点明说我出产一部影片比诞生一个孩子还快。”

“成为母亲完完全全地改变了我,”荻上说,“孩子出生前,对我而言,我自己是最重要的,我投入所用的时间去思考影片。现在我把自我从时间中释放了出来,我的孩子和丈夫是最最重要的了。”

做妈妈带来的经历与感受,成了荻上下一部影片的主题。“这部片花了过久的时间,”荻上承认道,“我写剧本的时候,女儿们两岁了;开始拍的时候,她们三岁了。虽然我的母亲和丈夫帮我照料着她们,但当我离家乘地铁去工作时,我的女儿们哭着送我离开,因此我心中的愧疚感从未减轻过。”

打算讲述一个关于柔软的故事,荻上由此展开了剧本,随后带给木幡看她是否可以出资。木幡知道已有不少变性人的小说和日漫在大众中获得成功,但还没有一部严肃柔软的剧情片触及这一主题。喜爱荻上影片的那些制片人都拒绝了她。不愿放弃的荻上,把剧本给了日本大型广告机构电通公司(Dentsu)里她认识的人。“他们很喜欢,当即把它交给了日本杰尼斯事务所——专门挖掘男明星的经纪人公司。直到他们最抢手的两位年轻男演员回应说愿意出演主角,电通与杰尼斯双双都同意投资拍摄了。”

富有挑战性的角色

荻上和木幡早在考虑使用变性演员,而撒开大网四处选角,以期能找到一位有经验的演员可以细腻地演绎出凛子这个角色。然而同所有小规模电影制作者遭遇的一样,其中要跨过的大难题就是筹资,尤其是在日本。这两个年轻明星能感兴趣介入该项目,可以说为电影制作方带来了宝贵的融资契机。

《人生密密缝》剧照 | 来自网络
《人生密密缝》剧照 | 来自网络

“我很喜欢和生田一起工作,”荻上表示,“他是个真男人,但在拍摄中又能够表现得如此女人,真令我惊讶。”

一给他看到剧本,他就意识到自己已经演过很多角色,却从没演过一个女人,更别说是变性人了。扮演凛子,将是他尝试过的最困难的角色。他采访了不少变性的人去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其中还有他自己的一位朋友。“荻上绝对是个黑白很分明的人。剧本由她写下,她明白凛子这个人物。我试着去刻画荻上心中对她的形象,而抛开我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荻上对作为演员的我一向严格,最终我也开始把自己全心地交给她。”回想到影片对生田个人想法产生的冲击,他承认自己在许多方面都受到了影响。“我认识到成为一个女人是多么地困难。难以相信我现在觉得,做个男人还更容易些,”他笑着说道,“拍摄这部影片无疑让我更加地欣赏女性。”

生田希望《人生密密缝》能够鼓励日本的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们追求更多的自由,为自己感到自豪。他也希望自己可以帮忙将“另一种形式的爱”的讯息传递给全世界。

荻上在被问到是否曾有女导演在日本受到歧视的感觉时,她指出对创作过程的“某种尊敬”是超越性别去看待的。这样说来,她认为女性在此并不成问题。她说,“当然,团队里曾有人觉得骚扰我不是什么事儿,我们就把他踢出去了,继续工作。”另一方面,木幡又觉得对于女性来说,要在男性主导的行业体制中想要拿到更大的预算来制作电影,是“几乎不可能”的。

《人生密密缝》正在2017年柏林电影节的全景单元亮相。随后,木幡的公司将负责本片发行,并于2月25日在日本150个影院进行放映。

木幡提到,“推广也是种创作工作。我制作了这部影片,想融入爱去发行它。”她对影片的发行极有信心,因为电影有一个伟大的故事还有极强的明星实力——这在日本是势在必行。

不过,日本真的准备好了在影院上映一个变性人的故事吗?荻上对此疑问置以一笑,“任何带有(对变性的)恐惧的人会略过它。但日本观众喜欢一个感人的好故事,本片无疑能够满足他们。”不管他们是否准备好接受《人生密密缝》,日本的艺术、音乐、戏剧和文学长期以来的特色,就是传统、先锋与多种性取向流行文化的混合。十七至十九世纪的江湖时代和武士文化见证了歌舞伎剧场的兴起,男人扮演着所有的女性角色;而二十世纪见证了广受欢迎的宝冢剧场的出现,由女性扮演所有的男性角色。仍有待观察的是,二十一世纪的日本观众是否想看到由年轻的男性明星演绎的一出变性人故事。但我们可以肯定是,荻上已透露她的下一部作品将是关于男人。


| 编译:Yuruky
| 校对:潜行者
| 来源:
1. Japan Cuts 2012 Interview: Director Naoko Ogigami on RENT-A-CAT | Diva Vélez:http://screenanarchy.com/2012/08/japan-cuts-2012-interview-director-naoko-ogigami-on-rent-a-cat.html
2. Imaging a Female Filmmaker: The Director Personas of Ogigami Naoko | Colleen Laird:http://framescinemajournal.com/article/imaging-a-female-filmmaker/
3. Is Japan ready to love a transgender lead character? | Fran Kuzui:http://asia.nikkei.com/Life-Arts/Arts/Is-Japan-ready-to-love-a-transgender-lead-character?page=1

 

Yuruky

不留文字,如是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