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电影生活在一起第287天
2017年9月15日星期五
片名: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乔纳森·戴米
广东梅州,旅店
《沉默的羔羊》有一副著名的海报,画面主体是朱迪·福斯特苍白的面孔,一只蝴蝶封住她的嘴,在蝴蝶背部赫然出现一个骷髅图案。如果放大观看的话,这个骷髅图案由七个裸体女子构成,灵感来自达利在1951年和摄影大师菲利普·哈尔斯曼合作的摄影作品。达利擅长从潜意识心灵诱发幻觉意像,以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来创作。这倒很符合电影中两个杀人狂的设定。也可见海报的设计师从电影里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
这部经典惊悚片有着令人赞叹的对称式人物结构。热衷剥皮的连环杀人犯“野牛比尔”和热衷食人的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都是“艺术家”:将杀人作为艺术品创作。“野牛比尔”好比手工匠人,将女性皮肤剪裁缝制外衣,以弥补自己变性未遂的遗憾。汉尼拔显然更高一筹。比尔太过“表面化”了,汉尼拔则将控制人的心智作为至高的追求,并已近完美。女性角色也成一对出现,朱迪·福斯特扮演的女探员和被比尔捕获的参议员之女都是“羔羊”。一个被囚禁在深井里,一个被囚禁在童年阴影里。
《沉默的羔羊》以“蜕变”为主线,既指“野牛比尔”在身体与性别转变上的渴求,也指朱迪·福斯特从男性权力世界中脱颖而出、并且内心成熟的过程。电影中借“蛹”点明这个“蜕变”的主题。就像我们所知道的,蝴蝶的一生虽然只有一年,却要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毛毛虫)、蛹、成虫,整个过程有个有趣的术语叫做:“完全变态”。
关于这部电影的解读,历年来累积很多,尤其是从心理学和宗教方面入手的。导演乔纳森·戴米是影评人出身(据说他大学之前立志要做兽医),必然了解如何能为评论界留下足够的空间。尽管《沉默的羔羊》被他自认为是和希区柯克的《惊魂记》同水平的惊悚片,但实际上他只拍了这样一部惊悚片。在这部电影被同性恋团体抨击之后,他的下一部作品就是反应同性恋遭遇不公对待的《费城》,更像他本人的风格。
在执导《沉默的羔羊》之前,人们都认为他拍不了这个,他过于温和、良善,但他却说:“你们觉得我是一个暖男,但是我告诉你,每一个导演的内心都想拍一部吓死人的电影。”
我个人对这部电影没有特殊的喜好,但它的确非常精湛,无论是剧本、叙事节奏、摄影和配乐都有很高的水准。大体上它仍是把我们自身的恐惧当成一种高级娱乐,并且暗示最高智商者的至高无上。我们看完影片并不会对吃人内脏的汉尼拔产生任何道德批判,甚至并不会对他感到害怕,他以胜利者的姿态汇入人流,继续追捕他的“晚餐”。正是他和福斯特之间微妙动人的关系,让我们准确地产生了移情作用。这点编剧和导演控制得可谓完美。
在我看来,乔纳森·戴米最成功的手法是运用了夜视镜的场景——如果没有这个手法,福斯特抓捕“野牛比尔”的戏就过于普通了。也许只有作为B级片导演入行的戴米才会想到用这样的方法来处理惊悚场景。摒弃了惊吓的声音和清晰的画面,却更令人透不过气来。
影片最让人惊叹的是安东尼·霍普金斯对汉尼拔的塑造。这个角色是乔纳森·戴米在看过霍普金斯在大卫·林奇的《象人》中扮演“一个好医生”之后确定的。在《沉默的羔羊》里,霍普金斯出现的镜头长度加起仅16分钟,就获得了奥斯卡影帝的荣誉。他的汉尼拔确实太令人难忘了。据罗杰·伊伯特文章引用霍普斯金本人的说法,“他对莱克特性格的诠释受到《2011:太空漫游》中哈尔9000的启发:他是一部冷静客观而又聪明绝顶的机器,精于逻辑运算,感情方面则是一片空白。”
当朱迪·福斯特经过“非人类研究所”的走道,慢慢接近汉尼拔,我们看见他“身着连裤囚服,站得笔挺,看起来不像真人,倒像一座蜡像”。霍普金斯提到哈尔9000的启发,倒让人联想起在《普罗米修斯》里法斯宾德的造型和体态来。
与霍普金斯的语调同样让人产生迷恋的,是朱迪·福斯特的眼睛,坚毅、冷静、智慧,清澈动人,但同样又脆弱、伤感,当这双眼睛有意无意面对摄影机、似乎看着我们的时候,很难让人无动于衷。当《沉默的羔羊》已经被我们熟知,其中惊悚的情节、血腥的画面都不构成惊奇之后,最后是朱迪·福斯特的眼睛仍然让人感到深邃。她的眼睛似乎总是有话要对你说,然而又欲言又止。这甚至比霍普金斯的汉尼拔更让人吸引人。因为无论朱迪·福斯特的这双眼睛想说什么,我们都隐约感觉得到,和她之间产生了一种神秘的联系。
第41周 “美国恐惧”
唐人街 Chinatown (1974),波兰斯基
热天午后 Dog Day Afternoon(1975),西德尼·吕美特
闪灵 The Shining(1980),库布里克
录影带谋杀案 Videodrome (1983),柯南伯格
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乔纳森·戴米
冰血暴 Fargo(1996)乔尔·科恩/伊桑·科恩
本能 Basic Instinct (1992),保罗·范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