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更多地从自身找找原因,那么这个电影界,将不只盛产言论,而更多些踏实的身影,将不只会看到那些极聪明但浅尝辄止的应景作品,而多一些沉静却扎实的真货。
在台湾电影界,如果说侯孝贤是一个看透世事不动声色的智者形象,杨德昌则是一个喜怒形于色的愤青形象。既使他再怎么故作镇定,但怎么也掩不去他对这个世界的愤懑和质疑。
韩三平,不是一个能简单定义的人物。在体制内,有这样一位懂电影、有野心,且愿意为电影去真正做事的官僚企员家,是很难得的。
吴天明,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他的言行和他的作品一样,都有着这个时代所无法消化的沉静与硬气.
这部电影就有着这样的辐射力,它的主角只是四个人,却讲到了种族歧视,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以及弥漫这个社会的无论大人小孩都有的惶恐和不安
它虽然也探讨了科技与人的关系,却没有那种冷冰冰的机械味。它指向那些硬冷的让人不快的大命题,但它仍然温柔地怜悯地看着众生。
雪风的2013十佳作品
这是生活的本色,挫败每天发生,欢乐也瞬间散去,常态是我们在两者之间的犹豫,直至我们决定坚持或者放弃。
宁浩,就像他所说的,他太重逻辑性了,于是也就被逻辑所拘,他拥有了严密,但也少了那种突破常规的轻逸。
这是一部外表上拥抱商业潜意识里却不情不愿的电影,是一部想表现这个时代的恶心但它却不幸成为恶心一部分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