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m | 电影

%title缩略图

《侠女》:意境武侠电影

《侠女》A Touch of Zen(1971),第一部在坎城影展获得技术大奖的华语武侠电影。需要指出的是,影片之所以能以完整版角逐金棕榈,当年,得益于胡金铨的法国友人皮耶•李思昂的帮忙。

0 Shares

【译】电影哲学中的伦理学(三):列维纳斯

列维纳斯认为伦理学是“第一哲学”,它的根源在于向他者负责的原初体验。这哲学首要关注的既非同一性(identity)也非总体(totality),它们指示着从差异到相同(sameness)、从他者到相同者的一种暴力性还原——这是一种列维纳斯所谓战争的状况。

0 Shares
%title缩略图

【译】电影哲学中的伦理学(二):德勒兹

德勒兹思想的艰深之处部分是与他选择去忽视或绕开怀疑论的困境有关。在他生涯中,德勒兹始终如一地转向那些认为思考的主体和世界之间的划分在本体论上是不相干的哲学家们,因此他恢复了一种从笛卡尔(Descartes)导向巴鲁•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和弗里德里希•尼采直至昂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别样的思考之路径。

0 Shares
%title缩略图

【Cannes 2012】《好戏还在后头》:戏剧与电影最完美的融合

《好戏还在后头》跟它霸气的片名一样,从里到外发散着阿伦·雷乃电影的强势风格。影片结构极其复杂,每句台词都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咀嚼,导演对画面剪辑、时空建构独特而成熟的掌控趋臻大乘。即使在这次重量级导演齐聚的盛会上,阿伦·雷乃仍是这些大师中的大师。

0 Shares
%title缩略图

【译】电影哲学中的伦理学(一):卡维尔

有两个原则性的概念可以将卡维尔所写的电影与哲学的联系起来。它们就是,分离的理念总是少于对同一个伦理学问题的重复,后者导致彼此之间的或多或少的时序性。这些跟任何严肃的卡维尔作品很贴近,这就是怀疑论与道德至善论的哲学冲突。

0 Shares
%title缩略图

【Cannes 2012】《浮城谜事》:挂着龙标的娄烨规矩了些

被禁五年娄烨的第一部“解禁片”《浮城谜事》成为本届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开幕片。挂着“龙标”的《浮城迷事》看起来还是规矩了些,好在依然有犀利话题,依然谜而不解。比起之前作品,《浮城谜事》的叙事性更强,呈现人物行为状态,未必追问和解释,是娄烨一贯的风格。

0 Shares
%title缩略图

电影理论:自在、自为?

看起来,我对电影理论们的宽容似乎不让我对它们产生什么疑惑才对,但面对有学问的各个大家的说法来讲,那些分歧又教我感到困惑,到底是什么限制了他们?于是在探讨的过程中,思索这些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代表不同时期自己的某些自问自答。

0 Shares
%title缩略图

【译】艺术状态:把脉2011年的电影界

本年度最不可思议的瞬间之一发生在马丁.斯科塞斯的《雨果》中。在影片魔法般的第二个小时,关于孤儿、机器人、秘密信息和神秘钥匙的叙述突然停下,转而开始出现带有解释性质的闪回画面,而这些闪回实际上正是电影起源的初始阶段。

0 Shares

台灣電影中的日本人形象:中影抗日大戲

自二戰戰爭期間始,至少已有130部以抗日為題材與故事背景的華語電影被拍映,(註一)平均每年至少產製兩部以上抗日戰爭電影。直至2009年,華語電影觀眾仍接連見到《色戒》、《1895》、《南京!南京!》、《風聲》、《鬥牛》,以及2010年觀眾引頸期盼的魏德聖新作《賽德克.巴萊》,皆為華語電影市場歷久不衰的抗日題材範疇內的電影創作。

0 Sha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