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与刘杰有关,但又和他无关。他制造了一份高龄产品,从中你看不出他自己的青春,而是编织的他人青春。
标签: #SIFF2013
《汉娜·阿伦特》这部电影高度概括并阐发了这个主题,描述了阿伦特是如何由哲学走向政治学的心路历程。
这个故事在对政治反讽方面毫无问题,但在人性的挖掘上,却差了不少,整个剧本的逻辑性和走向极其牵强。
朴赞郁所有电影都需要观众有一颗强健的心,先要接受那种扭曲的变态预设后,才能实现他的非常态故事讲述和目的,不喜他这一套的观众可能就会因此掉头而去,这一直是韩国电影大部分导演的硬伤,前提预设太多且扭曲狰狞。
今晚,作为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项目,大光明电影院将连续先后放映小津安二郎1953年的经典电影作品《东京物语》和山田洋次2013年的翻拍作《东京家族》。这将是中国影迷首次在大银幕上体会一部电影经典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关联和演变。
编剧仅仅在重复着美国校园青春电影那一套技法和主题,只是这次,把人类角色换成更萌更搞笑的怪物,每个情节点利用动画电影特有的夸张打造得更有趣。
“当我在剪辑的时候,把两段电影发明之初的影像放在始末。对我来说,“车行”好像长久睡梦以来的回归,是重新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而对于观众来说,则是重唤他们对于电影原始力量的体验,他们在看那九帧影像里一个男人连续的动作(记者注:指Étienne-Jules Marey的连续摄影术),就好像回到一百多年前人们第一次看到火车进站时的感受。”
和多年前的离去一样,卡拉克斯这一次的卷土重来在法国几乎已经变为了一次电影事件,无疑像是为了这个世界电影气息不振的年代打了一剂强心针。
就算不拿《东京家族》(以下简称《家族》)和《东京物语》(以下简称《物语》)去比,把《家族》这部电影单独作为一部新片看,《家族》也是一部细节粗劣、人物刻板,情感虚假的做作电影。
作为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日本电影周”的开幕影片,《东京家族》自然是众多影迷万分期待的重量级作品,它与《东京物语》的连映,一时引发争议。在我看来,从电影史的传承上讲,这是八十二岁的山田洋次,在从影五十年时,向六十年前诞生的影史佳作《东京物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