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电影显然上升到了抽象深奥的层次,像是一篇描写宇宙创世的史诗,但本质上它是对美国式童年的一次直观的回忆 。
标签: Terrence Malick
和Terry一起拍電影最美妙的地方在於,片場的每一個人都是高度隨機應變的。我們知道任何一個時刻都可能是決定性的時刻,而且它可能下一秒就消失了。為了能抓住每一個可能是決定性時刻的時刻,你必須是一個靈活的攝影師,完美的調焦員。當那個時刻來臨的時候,你得立馬轉過你的攝像機當場捕獲它。
泰伦斯·马力克(Terrence Malick)的电影《生命之树》(The Tree of Life)是部非常有趣的作品。说它有趣,并不是讲这电影具有喜剧元素,而是它很难让人用一个简单的标杆来评判。
“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他的主旨,那么他的作品就好似一通胡言。”这是马利克在评论海德格尔、以及介绍自己所翻译的《论真理的本质》(1969年出版)时所写的话。他指的是海德格尔的“佶屈聱牙的语言”。而他自己的《生命之树》也同样古怪。但他的影片的主旨是清晰的:哀伤是它的基调。
泰伦斯•马力克(Terrence Malick)的第五部电影《生命之树》是一首生命礼赞,是对1950年代德克萨斯州一个家庭印象派式的描绘。影片追随了一家长子杰克的脚步,跟着他走过无忧无虑的童年,以及幻灭的成人时代,他一直力图与父亲(布拉德•皮特饰)达成和解。长大后的杰克(肖恩•潘饰)在水泥森林中迷失了自我,在寻找生命起源及意义的同时拷问信仰的存在。通过泰伦斯•马力克标志性的诗化镜头,我们得以窥探自然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力量是如何左右个体与家庭,又是如何塑造广义上的所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