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an 2011】Korea Cinema Today之『高地戰』:韓國戰爭電影的新進化

%title插图%num
相对于去年因世界杯影响而惨淡的暑期档,今年同期的韩国电影市场又恢复了往年的热闹。洋片有《变形金刚3》和《哈利波特》系列最终章连环上阵,本土复古喜剧片《阳光姐妹淘》的票房逐渐向八百万靠拢的同时,几部代表着当今韩国大片制作标准的百亿巨制也是蠢蠢欲动。不少韩国媒体直呼今夏的韩国电影院完全就是韩国型大片的演习场,有《海云台》团队打造的韩国首部3D怪兽灾难片《七矿区》,逼近好莱坞制作水平的娱乐片《quick》,代表韩国古装片最高水平的《最终兵器:弓》,还有同样因世界杯影响而迟来一年的韩国战争60周年纪念电影《高地战》。

《高地战》是拍摄了《电影就是电影》,《义兄弟》的张勋导演的第三部电影。说起张勋,自然又得提起其曾经的师傅金基德。自去年底二人爆出纠纷之后,尚在拍摄《高地战》之中的张勋便成为了韩国电影界的焦点人物。今年上半年金基德在戛纳公开的新作《阿里郎》更是将这一事件推向了高潮。但张勋方面却一直保持缄默,除了表达对金基德的基本敬意之外,其他是非一概不提,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新作之上。而《高地战》多少也算是这个“敏感”时期的直接产物,也是张勋通过在电影方面的努力对外界压力做出的应答。

《高地战》以极其现实的风格试图重现韩国战争休战之前的最后时刻。和许多战争片多把主要部分聚焦到敌我的激烈战争场面之上不同的是,作为一部战争片,《高地战》却把更多地关注了战争中的人们的心理戏上。休战谈判的敏感期间,申河均饰演的韩国中卫奉命侦查敌军私通事件时,与高修饰演的昔日好友意外重逢。但在此关键时刻,人心难测,是友是敌也无法判断,因此展开了一系列“合作”与“背叛”的羁绊。《高地战》也不像多数韩国方面拍摄的韩国战争战争那样刻意地去放大意识形态的纠纷,或者向观众传输一种理所当然的“爱国主义”观念,而是在努力去还原在战争中被磨灭的人的感情与理想,也试图让观众真正看清炮火纷飞的战争的本来面目。

《高地战》被韩国电影人评价为“韩国战争的新进化”,其被看重的并不是所有战争电影中都会有的战争大戏,而正是大多数战争电影中所忽略的人的感情戏。《高地战》在这一方面的成功还得归结于剧本作家朴相彦的深厚功力。朴相彦被观众所知晓也正是十年前的另一部不一样的韩国南北战争片《共同警备区JSA》。《高地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延续了其对战争关注的视角,进步之处在于这里的韩国中卫似乎在做出每一选择时又似乎成为了朴相彦笔下的另一人物“善德女王”。对于特殊时期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羁绊的描述,让本来残酷的战争电影又焕发了很少有的人性光芒。

《高地战》在关注视野上的标新立异让其成为了韩国战争电影继《太极旗飘扬》之后的另一标杆。但年底新世纪韩国大片的始作俑者姜帝圭的《登录之日》即将揭开面纱,或许到那时再给《高地战》在韩国战争电影史上确定地位也不为迟。

【附導演張勳訪談翻譯】

Q:从《电影就是电影》开始,《义兄弟》,《高地战》一直这样马不停蹄地拍下来了。这部电影结束了有什么打算呢?

A:想一个人好好地呆上一阵吧。有可能去旅行顺便整理一下想法。《义兄弟》结束后,去中国旅行了一周,但是那会太冷了,去那儿尽感冒了。(笑)今年可能不打算开始新片了。

Q:朴相彦作家写的剧本,然后又一起进行了润色。具体都改变了些什么地方呢?

A:原来的剧本更长些,更曲折些。前半部的板门店场面有润色改动。想更好地把当时的战争状况表现出来。为什么会发生战争,战争的具体脉络表现地更详细些。拍摄过程中也添加了一些内容。比如像”我们不是共匪,我们只是同战争作战而已“的台词。我在拍摄的过程也对战争有了更深的看法,对剧中的一些人物的立场也理解了更多。

Q:电影中第一次高地争夺战中有一个令人惊叹的场面。就是以士兵们的主观视角展现了向高地最高处艰难前进的镜头。

A:这个场面就是为了让观众们切身体验下高地战斗的感觉。平时爬山就是很累的事,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去作战就更难想象了。拍摄时也很辛苦的。得使用广角摄像机,把这些设备运上去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还好最终拍出来的东西和本来的意图没有太大的差距。

Q:《高地战》在电影美学上也有着很大的追求。比如说,同一个场面,却通过季节的不断变化去展示战争的进展。

A:第一次战斗是为了表现士兵们的艰辛,而第二次战斗则是为了去表现在战争过程上慢慢受到的伤害。那一个场面不仅仅是前面的士兵在演戏,整个后面背景总的士兵们也是通过排练了好久之后在真实的演戏。摄影导演说,他想尽可能地去多拍每一个士兵战斗时的情景。或许这就是《高地战》的最大特点之一。

Q:中共军出现的场面好像在拍恐怖电影一样。这一点是刻意为了与《太极旗飘扬》做出区别吗?

A:当时的情形仿佛又出现在了我眼前。(笑)事实上,这一段真的就是我最想拍的地方。但是完全用电影去表现出来似乎不是太可能。比如说当时在板门店的种种纠纷,谈判与争议都是拍不出来的。在声音方面也有不少遗憾,尝试把中文和英文对白混到一起去,但对却弱化了人物本身的表现力,所以只能放弃。也许在这过程,重要的是电影本身选择的那种方式。

Q:金玉彬出现的几处真的很有趣。特别是她展现女性魅力的那一面。这也似乎是在您的作品里不常见的。

A:可能我是一直在努力拍男人的电影吧。。(笑)虽然戏份不是很多,但她展现了孩子,少年,或者女人等多方面的角色。本来还考虑是不是应该加些感情戏,但这似乎会对整体产生影响。现在的这个金玉彬让人期待的地方太多了。其实在原来剧本中这个角色的戏份更少,情感更为冷酷。

Q:李大为饰演的那个义兵的死亡比起其他的有了一定的温度。润色后的剧本似乎是更加冷静的。

A:拍摄时故意非常冷淡地处理了这一场戏。因为死了那么多的人,对于每一个死亡的描写都不可能相同的。原来的设定是登场人物都不会哭的,尤其男演员的眼泪要更加谨慎地去考虑。但是整个电影拍下来,全体都是那么冷酷,有一两个例外也不是不可能的。人物温暖化,死亡冷酷化,或许这就是处理的最终标准。

Q:但是这种调节是导演的趣味了,还是本身性格就如此了。

A:我现在还没有什么固定的趣味。表现到电影里的更多的可能是性格吧。非常木讷的性格,即使有人骂我,我最多也就是说,“这样就差不多了吧,再继续下去就有点过分了吧”。(笑)

Q:后半部分角色们在不断地重复着反战意识的台词。但这一部分似乎会让多数人感到很冗长拖沓。

A:我也是这样想的。在改编剧本时,这一段就考虑了很多。现在再去看似乎是不太好修正的一部分。战争的概念似乎很难就简单用台词,或者演员的演技就完全表现出来。当时是想或许这一部分能通过发生在演员身上的剧情展现出来吧。但是在《高地战》中又没有一个个独立地去叙述每一位登场人物来龙去脉的片段,就连这一群人在一起玩闹的场面都没有。现在想来,或许观众也只能通过那些反复的台词去揣摩每一位登场人物的感情了。

Q:《高地战》拍摄完成后,您觉得您有什么潜移默化地改变吗?

A:首先是身体不太好,以前没有的双眼皮都熬出来了。这个状态一直持续了七个月。托这个双眼皮的福,能更好地看清了这个世界,反而不愿意去看镜子了。(笑)说实在的话,这是一部一直在和时间做斗阵的电影。也许正因为这一点,为了电影,或许有时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 不少伤害。有时甚至会去想或许我并不是太适合这个职业。但是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我慢慢消除了自己的种种悲观想法。电影也是可以和人非常融洽地,健康地去做的一件事。

【原載於『電影世界』2011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