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航:文化顽主

4
今年夏天,史航在微博向《小时代》发难,称“《小时代》有一点是对的,导演把关把得好,全片没出现一个演技派,大家水准一般齐。”这随即引发郭敬明粉丝的疯狂攻击,与他一起被攻击的还有同样痛批《小时代》的周黎明。这场微博的论战愈演愈烈,慢慢演变成“粉丝与影评人对骂”的戏码。

其实,给史航冠上“影评人”的称号,实在有点名不副实。对他来说,最主要的身份是编剧,比如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铁齿铜牙纪晓岚》,还有与孟京辉合作的话剧;其次是文化评论,比如他长达两百多期的《史航说书》以及电台的文化评论;此外他还参与了不少节目和活动的策划。在他的生活或是工作中,影评只不过是一小部分。

史航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痴,书籍为他构建了一个独立的世界,任由他驰骋穿越。当他独处书房时,颇有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隐士风范;而当他走出门,大多时候都是布衣布袋,也仿佛“不是红尘中人”。不过,他的乐观诙谐、伶牙俐齿又让人愿意与他交谈,因为从他的嘴里总是能蹦出让你意想不到的怪词怪句,让你为之啧啧称奇。

去年,史航在高群书的《神探亨特张》里客串了一把,饰演一个“算命大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自己则说“很多人也都是在那部电影之后确定了对我的印象,我以后讲什么他们都觉得是在忽悠人。”随后,他又补上一句“好吧,其实,他们是对的”。大家都看到了网络上爱张扬的史航,甚至有人还总结了史航的“骂人手册”,可是,大多数时候,史航不仅损人下嘴狠,自嘲也同样不含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自恋又不自信”。

家里除了书以外,就是猫与他为伴。文人爱猫,与史航一样嗜书如命,骂人不留情的作家李敖也是个爱猫之人,可他只爱别人家的猫,不像史航,养了一屋子猫,时不时在微博晒几张照片,甚至还把猫带上了自己主持的视频节目。他觉得“猫是自我为中心的存在体”,而他本人又何尝不是呢?

对于电影,史航觉得要给好电影写出诚挚的评论,作为报答,也要从烂电影里找出点乐子,甚至给它起个“能传播能泄愤的外号”。他自己写过一篇《我的电影浮生》,把自己的每一岁都匹配上了一部电影。42岁时,他是《神探亨特张》里的“大仙”;43岁时,他则是《一代宗师》里的三江水(小沈阳)。他总是以“文化顽主”的心态去对待文化,包括电影,又以“玩世不恭”的姿态调侃别人,也调侃自己。

Q:你为什么给自己取名叫“鹦鹉史航”?
A:我在西祠胡同叫北方影武者,在天涯社区叫北方影武士,都有影武两个字,谐音鹦鹉,所以在百度混自己贴吧的时候,就叫鹦鹉史航了。现在来到微博,生根了,不想再去别的地方了(微信什么的不足以吸引我),名字也就不改了。鹦鹉学舌,我确实一直在学习,我学习什么是好的东西,我懂得为好的东西高兴。

Q:见过你的朋友都觉得你的穿着、气场都有一股“道士风范”,你是尊崇一种侠风义气吗?
A:还有人说我像和尚!道士风范,我不知道跟和尚风范有啥区别,反正就不是红尘中人呗。其实,我觉得自己甩开膀子,走在街头,更像我在《神探亨特张》里演的算命大仙。很多人也都是在那部电影之后确定了对我的印象,我以后讲什么他们都觉得是在忽悠人——好吧,其实,他们是对的。
侠风义气,这个我不太信,这种事不太应该挂相,挂相就假,就是我们东北人爱说的“流氓假仗义”。我有一次搞讲座,题目叫《侠就是夹缝中的人》,虽然是望字生义,也觉大体不差。至于义,我也讲过《三国演义》,我说三国的人们,一直在演这个“义”啊。

Q:在你眼中,什么是好电影?什么是坏电影?
A:印证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或者改变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可能是好电影。前者比如《阳光小美女》《麦兜故事》,后者比如《低俗小说》《甘地传》。 好电影,不一定马上重看,但很容易被某个情境触动,即时重温。坏电影,我只会想起自己对它的恶感评语,或者最让我排斥的台词和画面,有点像一个愤怒的截屏。

Q:你觉得作为影评人和观众,评价一部电影的角度是不是有不同?有哪些不同?
A:也没太多不同吧,直觉反应比较一致,延伸联想各有千秋。观众会想,这部电影好还是烂,我看了到底值得不值得。影评人会想,这部电影怎么会这么好,或者,怎么会这么烂。

Q:最开始你从事话剧和电视剧的创作,你觉得从剧作方面来说,它们和电影的区别在哪儿?
A:电影是不间断阅读的产物,电视剧是间断阅读的产物(即使是专家审剧,也得歇息若干次)。所以,电影里的讯息不一定要反复强调,电视剧比较反复强调,你可能觉得兑水,但电视剧生产方要考虑到那些记性不好,或者没看前几集的观众。而且,看电影多是在电影院里,黑暗中一束白光引导你,你相对聚精会神(当然现在很多是网上看了),电视剧则可能是在很嘈杂很分心的环境,你同时还做着五六件事情。
至于舞台剧(因为我写过话剧也写过音乐剧),它是发生在你眼前的事情,是真人演给真人的。有趣或无趣,动人或烦人,更显而易见。如果都是烂的,我宁愿看烂电影,比较耗时短,其次是烂电视剧,最怕看烂舞台剧,就像黄纪苏说的:“你以为你去看戏,其实你是去看表”。看表,为什么不回家看呢。当然,舞台剧有一点可贵,随时可以修订改动,臻于完善。

Q:《小时代》的时候你与周黎明都在微博上和粉丝有过“交手”,你怎么看待粉丝电影?
A:周星星问过:“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肯定是不需要啊。所以,粉丝爱电影,粉丝爱的电影有一部是粉丝电影,这没有关系啊。我只希望那些偶像自己能相信一些有意义的东西,然后让那些粉丝通过他也相信那些有意义的东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有一个偶像,一个或两个粉丝,没问题的。至于《小时代》之争,我其实没有多少对于电影本身的评判,我只说希望倡导一种平等的、正直的、诚实的对话态度。

Q:有论断说影评人总是光说不练,批评别人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A:我碰巧还当了二十年编剧,连电视剧带舞台剧,写了三十个左右(很多是与人合作,尤其是那些比较出名的电视剧),所以,我算是练过的。但我的电影剧本没有一个拍出来,可见,我练得确实也很一般。但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没什么不好。是实话就可以说,站着说蹲着说都无妨。习惯站着的,别让人蹲着。习惯蹲着的,继续蹲着就是,腰可能不疼,可是腿还酸呢。

Q:作为一个影视从业者,你觉得影评人的评论对创作者起到了影响吗?你自己的作品,你会去看相关评论吗?
A:我觉得影响不大。我是又自恋又不自信的人,所以成天会在微博上搜自己的名字,关注别人对我的言论或作品的看法,这是我的特征,大多数影视从业者,应该都比我自信,而且不如我自恋。

Q:你觉得影评人的基本职能是什么?为创作者提出问题或纠正问题?引导大众舆论?或者是别的什么?
A:如果一个电影很好,我们写出诚挚的评论,算是对它的报答。如果一个电影很烂,我们总得从这堆烂东西上,找出点乐趣来,哪怕是给它起个能传播能泄愤的外号呢。

Q:大家看美女的时候,各有侧重,有的先看发型,有的先看腿,那么看一部电影的时候,你最先关注的是什么?
A:我最先关注台词,因为,我自己写剧本也是很关心台词的。

Q:国内的网络影评人大多兴起于互联网时代早期,从BBS到论坛到博客,现在是微博,你怎么看待微博?
A:微博是每个人的灵魂博物馆,生平纪念馆,虽然不见得每个人都能意识到。我尽力维护好我的,我尽力去漫游那些值得漫游的。

Q:你是个爱养猫的人,有一个和你一样嗜书如命的人李敖也爱猫,但是他爱别人家的猫,自己不养猫。你对养猫这件事怎么看?
A:猫是自我为中心的存在体,它的内心的高傲,让我觉得,我必须供养它,如此而已。

【原载于时尚星美】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