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你不需要跟你父亲一样

%title插图%num
《如父如子》剧照

稍留意这一个月的网上新闻,“前鲁能外援被戴绿帽戏法,三个孩子证实皆非亲生”,“日星大泽树生哭诉养了16年的儿子竟不是己出”,光看题目,常人都觉得匪夷所思,异常喜感。如此狗血和戏剧性的故事,大概真的严重超过一般认知。

偏偏,《如父如子》便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是枝裕和喜欢改编社会新闻,大有说头,最有名的一部,大概是《无人知晓》,改编自“西巢鸭四弃子”。《如父如子》延续了《无人知晓》的平实风格,没有如泣如诉,也没有任何明显的波澜起伏,所有可以增加戏剧性的冲突矛盾,全部被弱化成一股清泉,打石头上流过。

在最为关键的父子关系上,电影里没有出现情节剧里常见的哭闹。一桩近乎天塌的家庭悲剧,是枝裕和却用举重若轻的方法去处理它。最常见的场景就是野野宫良多上班下班,跟儿子做着缺乏情感色彩的沟通交流。得知儿子不是自己亲生,他的反应也是相当冷漠,不近人情。

与野野宫家相反,斋木家的生活却其乐融融,完全没有被高楼、金钱和物质所缚。

《如父如子》也令人想到了今年红遍华语地区的《爸妈不在家》。作为父母能给予孩子的,除了表面上的冷暖关怀,更多是要时间上的付出和陪伴,手拉手、面对面。如此简单的一个道理,很多父母却无意疏忽了。在他们看来,作为一个社会人,只有奋力打拼,方才能给孩子和家庭一个更好的环境。只有父母好了,孩子才会真的好。可在事实上,他们背弃了责任。

是枝裕和对这样的家庭构建理念提出了质疑,也对代代相传的东方父权家庭提出了质疑。印象中,东方世界的父亲总要树立在家庭中的威严,无论批评打骂,他内心还是有热度——只是不擅长或者说无法表达。及至斋木家那样,为人父的,未免有点缺乏稳重,“当父亲的没有父亲的样子”。

但父亲并不是生来就是一名父亲,哪怕拥有着血亲的事实。为人父者,更该想想,如何当好一名父亲,而不是刻意去强调身为父亲的形象存在。

《如父如子》说了,你父亲那样,不代表你也要跟父亲那样。所以,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奇怪的转变,面对悲剧,良多仿佛才意识到如何当好一名真正的父亲。甚至,潜在的家庭危机,也被这个悲剧所扭转,化为了“同归一家”的和谐美满。

木卫二

专栏作家,影评人。《南方都市报》、《城市画报》等媒体供稿。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选片人。参与编著《华语电影》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