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注定》:你可知罪

%title插图%num
《天注定》剧照

事情要从2012年底说起,贾樟柯在微博上说:忍无可忍,无须再忍,重回地下。

这条微博无头无尾,来由不明。

直到2013年,传出《天注定》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人们通过剧情故事的只言片语,不可避免地将该微博言论和《天注定》的拍摄联系在一起。最后,《天注定》拿下了戛纳的最佳编剧奖。贾樟柯也说,片子很快通过审查,争取年内上映。

几乎与此同时,媒体们也在追问贾樟柯,是否《天注定》意味着重回地下。贾樟柯矢口否认,称只是爱开微博玩笑,大有春秋笔法之意。还有圈内人士透露(亦可能是夸张附会),戛纳评委李安很慎重地问过贾樟柯,这部电影过审了么?贾说,过了,此类云云。

2013年9月,贾樟柯带着《天注定》,短时间内前所未见地游历了加拿大、美国、韩国、俄罗斯等七个国家,为电影的国际宣传发声,积极造势。2013年11月,台湾金马奖。《天注定》本有六项入围提名,贾樟柯也敲定了奔赴金马影展的计划行程,他本人也出现在了金马50大师讲堂的海报上。然而,事情突然起了变化,金马组委发出声明告示:贾樟柯因为个人原因,无法赴台。

这个时候,问题似乎已经很明白了,《天注定》遭遇麻烦,至少有关部门是不希望它抛头露面的,跑去海峡对岸评奖曝光。不过,有关部门、贾樟柯以及金马奖都没有公开表示什么,并且金马奖也继续让《天注定》参赛,甚至拿下了最佳剪辑奖和最佳配乐奖(不过金马颁奖典礼还是引发了一些烟雾)。

随着《天注定》DVD国际发行日期在即,电影并无进一步的过审消息,全民上下震惊于春节档的票房表现。2014年二月底,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天注定》盗版下载资源流出。2014年3月1号,贾樟柯在微博表示了遗憾。这条微博被迅速转发,创下了他开通微博后的最高转发量。

贾樟柯这么说道:昨天下午还去电影局沟通《天注定》公映的事情,晚上网上已经流出了种子。大陆市场尽失,在此对投资伙伴表示最深的歉意。我自己的公司将承担起经济责任,我们决定停止艺术电影院的建设与投入,将资金用以弥补合作者的损失。近十个月都在为《天注定》国内发行奔走,这是值得努力的事情,努力不会停止。

贾樟柯此话既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借用《天注定》结尾《苏三起解》的一句唱词“你可知罪”(也是电影的潜台词),在版权意识略有抬头的今天,多数人还是清楚知道看盗版的罪。然而,贾樟柯之所以成为贾樟柯,很大程度上也有盗版的帮助——包括那批把《小武》视为无上之宝的影迷。在第六代导演被有关部门约谈之前,他们还有个统一称号,叫禁片导演。影迷想看到片子,除了极为有限的私下放映,只能被迫选择盗版。解禁之后,贾樟柯的《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都在影院上映,无奈票房不佳。

由此引开的另一个联想则是,《天注定》真能通过审查?实际上,在我个人看来,《天注定》离真正的敏感地带尚有距离。充其量,除了罪犯没有被绳之以法,它只是反映了剧烈的社会矛盾,远非有关部门更加忌惮的敌我矛盾。就贾樟柯频频发声的态度,他也并非想走入地下,而是希望寻求和解。因为十年过去,贾樟柯已经跻身公共话语空间,与上影集团乃至众多品牌绑定。其次,有关部门也不想制造紧张气氛,即便《无人区》遭毒手,也在四年后被释放。以前违规参赛以及多个版本之类的无理处罚,现在也鲜见。回想姜文等一系列被禁的导演,禁令不仅损害导演的生命才华和创作自由,还有观众的选择权,甚至这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本身也是不利的。

况且,与《无人区》被中影紧拽在手里不同,当《天注定》卖出国际地区版权,发行日期成了人尽皆知的事情。一旦发行,到目前为止,打着自由分享旗号的互联网海盗们一直是赢家,连好莱坞都无能为力。也就是说,《天注定》的流出是早晚的事情。如果有一线生机和挽回余地,那就是争取内地上映,但从去年戛纳到此时此刻,留给贾樟柯的时间,其实并不多。

不过,《天注定》以这般带罪的方式出现,对一些影迷来说,倒好像也比《颐和园》之类的体面。那会娄烨的作品还是一个未完成的剪辑版,结果如饥似渴的影迷全然不顾,一时间洛阳纸贵。但盗版对创作者和制作公司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复杂、漫长且无望的报审过程同样折磨人。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足足挨了九九八十一刀,结果在上映前功亏一篑,一个未完成、音画质量糟糕的版本流出,直接影响了电影的最终票房。魏德圣《赛德克·巴莱》,由于拖得实在太久,连片方都搞不清上映日期,草草了结,实在可惜。就连刚拿下柏林电影节金熊大奖的《白日焰火》,最近网上也流出了一个后期未完成的枪版,有些饥不择食的影迷也迅速分食,节操尽丧。

多数人看到的《天注定》,至少是忠实于导演的创作意图,不像《白鹿原》、《人山人海》乃至于银河映像的众多片子。如果在电影院内看《天注定》,字幕和删改,几乎是可以脑补的事情。但这样的见面方式,却终归不是贾樟柯所希望看到的。至于有关部门,这恐怕也是他们无法制止的事情,就像《天注定》里面践踏生命的悲剧,在这个时代似乎是无解的。

《天注定》的四个主人公都是带罪之人,有些是一目了然的罪恶,当街爆人头。有些自比林冲夜奔,官逼民反。有些则是较为私密的情感,或是个人过失。贾樟柯用一路向南的方式,串起了这四个有原型人物可考的当代故事。

只需说到这里,《天注定》的优势已经一目了然。首先,在当代的中国电影,这块领域没人敢碰。除了遭受打击、更加不易被看到的独立电影有所反映,相关的影像都是缺失的,或者被直接屏蔽。对电影人而言,一来知道不好碰,会触动某些人绷紧的神经。二来,跟现实靠近,拍摄熟悉的人或事,尤其是这些争议纷纷的要案大案,很容易让观众怀疑动机,即向西方谄媚的定向思维。

其次,才是拍得好或者拍不好的问题。毋庸置疑,贾樟柯在视听语言上是出色的。单说姜武一段,摄影出色,对声音和色彩的运用都是值得分析,与戏曲和戏曲电影的结合也相当紧密。最后,才是所谓的类型化或者说类型片尝试,包括对武侠片的致敬。可以说,哪怕以前《小武》手艺再好,《三峡好人》走钢丝的功力再高,它们都没有《天注定》走得远。姜武村中杀人,王宝强街头行凶,和赵涛被迫反击,这些段落的震撼力和跳跃感,都是贾樟柯前所未有的。对拍习惯了艺术片的导演来说,这些尝试和突破都是值得嘉奖的。但你要把比较对象跟杜琪峰之类的类型片大拿放在一起,要风格出彩又要有叙事张力,那么,《天注定》确实还不够完美,也不够出色。

有批评认为,《天注定》过于注重展现中国景观,却没有深入挖掘人物。在东莞段落,《天注定》的人造景观确实达到了一种夸张的地步。但谁敢否认,东莞不是比这个更夸张,否则事发后,也不会在网民中引发如此动静。如果拿香港的《一路向西》或者关锦鹏在拍摄的《放浪记》对比,那么,《天注定》的东莞段落不过是击溃少年内心的一道魔障。亦或者,那只是贾樟柯想进入荒诞现实的一种私人趣味。在好事者看来,无论国民阅兵还是红楼选秀,《天注定》也不老实,可供解读的空间大得很,就像开场翻车后,掉落一地的西红柿们。

那么,《天注定》是否需要告诉所有人,他们为何杀人。我认为不是。电影不是纯粹的娱乐商品,也不是犯罪心理学。拿《雌雄大盗》和《天生杀人狂》为例,它们都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包括嘲弄暴力机器、谴责舆论媒体。《天注定》会出现,也是源自我们置身的社会,而不是说,贾樟柯生编出了这么一套杀人犯罪的戏码。哪怕是最近一段时间,相似的悲剧都在不断上演。至于广大民众,除了看戏,除了骂人,除了迫不及待地站队,争先恐后想表明他们比任何人更接近真相以外,他们什么都没干。这种四处弥漫的戾气,佐证了国人内心的恐慌。他们善于用极端言论来抨击一切,保护自己,却不断走向封闭保守,用自练的金钟罩铁布衫来抵御外来侵袭。就像面对雾霾天,却也只能乖乖戴上口罩,极其默契。因为他们都默认或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除了看戏,其他都做不了了。

贾樟柯是如此聪明的一个导演,他知道观众会感兴趣什么,知道影评人会分析什么。所以,《天注定》就是这么精编细挑的一个电影。你看得见贾樟柯的老花样,民工、非主流少年、广播流行曲。你也会看到贾樟柯作品从未出现过的大剂量血浆,那些几乎不应该出现在他电影里的直接暴力,并且是加以夸张渲染的血腥暴力。

《天注定》最神奇的一点是戏曲故事的搬演,那些好人蒙难又沉冤得雪的古老故事,它们一直在民间流传。不说脸谱化的人物,也不说简单的善恶对立论,老百姓喜欢提炼出简单的忠孝仁义,有不得不死,也有逃过一死,反正都在统治者的鼓掌之间。他们所参与的娱乐活动,也变相地维护着牢固的统治机制(可能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如此说,千百年来,中国这片土地,大概是真的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或许,一棒子把所有人撂倒,说你们是带罪之人,未免过分,同时还像极了知识分子的空谈,反正大家都有罪。但事实上,麻木不仁,麻木而无动于衷无所作为,这些不是罪么。你未必要认罪、洗罪,但你应该知罪。

【原载于经济观察报】

木卫二

专栏作家,影评人。《南方都市报》、《城市画报》等媒体供稿。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选片人。参与编著《华语电影》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