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明:侠之大者

吴天明

吴天明逝世,这是中国电影界的一大损失。

他是中国第四代的中坚力量,他拍摄的《人生》《老井》《没有航标的河流》,有着深刻动人的人性力量,同时又有着西北人特有的朴实与深沉,他的弟子张艺谋这样形容,“就像太行山的石头一样,那真的是一种返璞归真”。

他同时是第五代的提携者,张艺谋、陈凯歌、芦苇皆受惠于他。他的爱才与远见,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所能理解的,要知道,在他主政西影厂的80年代,第五代作为初生的电影力量,无论在风格与意识形态上都是对原有固化思维的挑衅,而吴天明却有着超越时代的眼光,同时又有着勇敢保护这些幼苗的果决。

陈凯歌的《孩子王》没有赶上1987年的中国电影展,当时的西影厂厂长吴天明举着片子的海报到外国片商的餐桌前去推销,最终卖了14国的发行权。张艺谋的《红高粱》电影批文还没下来,吴天明冒着风险偷偷给张艺谋四万块钱,让他赶紧去种影片里那片至关重要的高粱。在吴天明的任上,他打破以往那种僵化官僚的用人制度,他让美工师芦苇当了编剧,让100多职工脱产去北京上大学。当年陈凯歌、 张艺谋拍《黄土地》时,身无分文拄着树枝徒步到吴天明的《人生》剧组求助,吴天明二话不说,拿出3000块给他们救急。

吴天明身上有着一股侠气,让他身居高位却没有官僚的陈腐,让他手握权力却仍有着一种天真与赤诚,当物易时移境遇变化,他也没有软了膝盖失去他的傲骨,这些年,他仍然在孜孜不倦地筹备他的新片《秦始皇》,在这个商业时代,他仍然坚持他的电影不能只是浮华的空架子,而应对中国的文化同时有着传承与反思。也正因为这种坚实的价值观,让他这几年成为中国影坛最尖刻的少数派。他质问张艺谋拍摄《三枪拍案惊奇》,到底要跟观众说什么。对中国人素质的下滑他感到忧心忡忡,“不单世人看不起,我们自己人也看不起自己”,他认为电影人也对此有着责任,我们不能为了商业,而放弃了文化人的底线。

像吴天明这样的电影人,在现今的中国影坛显得相当稀缺。他从一而终的热爱电影,并非因电影身上附着的东西而对它入迷。他很早就从前辈崔嵬导演那里知道:“电影这些推拉摇移,远全中近,一天就能学会,但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学不去”,所以他的电影始终拒绝那些花招似的东西,而用拙朴而真实的生命体验去打动人。他宠辱不惊,却又不隐居遁世,他毫不遮掩地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看法,表达对中国电影的忧虑,至死仍在为自己的新作品奔走。

吴天明,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他的言行和他的作品一样,都有着这个时代所无法消化的沉静与硬气,当下,这种“不合时宜”自然会被忽视,却又散发着如此刚硬的魅力。

【原载于大众电影】

梅雪风

媒体人,曾经担任《看电影.午夜场》创刊主编、《电影世界》主编、《大众电影》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