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IFF2014·译】《她在路上》影评

她在路上

文章题目:On My Way (Elle s’en va): Berlin Review
作者:Jordan Mintzer
来源: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review/my-way-elle-sen-va-421849
译者:出走的象 校对:龙猫公子

凯瑟琳德纳芙(Catherine Deneuve)在女导演艾玛纽尔·贝克特(Emmanuelle Bercot)执导的公路片里大放光彩。

艾玛纽尔·贝克特(EmmanuelleBercot)导的《她在路上》称得上一部情节坎坷的公路片(或者说家庭喜剧都行)。影坛“冰皇后”凯瑟琳扮演了一个陷入晚年生活危机的中年女人,她驾车远行又经历了了一系列小说情节般的冒险。她抽烟、喝酒,甚至偶尔做应召女郎。电影开始女主人公的遭遇超乎控制,之后逐渐回到正轨,故事也变得更讨喜,像是《哈洛与慕德》(Harold and Maude)里的两主人公,尽管这种非常理的疯狂情感有时需要时间被接纳理解。(《哈洛与慕德》是1971年的电影。影片中20岁的男孩哈洛和79岁的老妇人慕德相爱。)

由于科恩传媒集团抢先在柏林电影节安排首映, 《她在路上》转向在欧洲和亲法的国家找市场,在这里观众们会想目睹德纳芙扮演风格大变的角色,片中德纳芙会游历贫困国家的贫民窟,并在此过程中找到自己。

这至少是许多电影第一幕惯常都会采取的叙事方法。小酒馆老板贝蒂(德纳芙饰),从她唠唠叨叨的妈妈那得知她还没见面的情人离她而去。这件事迫使她放下一切,开车上路,疯狂冒险,直到几日后才停下车。她穿越了布列塔尼半岛的田野,停下车抽了一支饱经沧桑的农民给的劣质烟。最后她找到一个叫做大牧场的下等酒吧。她在这喝鸡尾酒到烂醉,和一个当地的小男孩(保罗哈米饰)睡在一起。

影片开始的这些情节我们都难以知道贝克特和编剧杰罗姆-托内尔(Jerome Tonnerre,《六楼的女人》编剧)要把观众带领到哪里,而这些开端让人感觉有点冗杂甚至像是半即兴发挥。尤其是她既选择了德纳芙这样传奇性的女演员又选择了一群不知名的演员,而这些演员的布里多尼(法国一个地区)口音粗厚的厉害,像是用锯子割一样。尽管电影里的确有一些幽默气氛——尤其是贝蒂和马克的约会——也有素来熟练的摄影师吉约姆-许夫曼(Guillaume Schiffman)不稳定的手持摄影为影片的混乱场景添色不少。

就在故事看起来将陷入颓势,毫无吸引力时——酒吧里贝蒂戴了一个大型的粉色蓬松假发——贝蒂接到她女儿穆里尔(法国流行民谣歌手卡米尔饰)的电话,穆里尔是单身妈妈,她要贝蒂去接她顽皮的儿子查理(新演员尼莫-希夫曼饰),并开车把他送去查理的爷爷(杰拉德-加罗斯特饰)家。

从德纳芙和希夫曼的第一次见面就看出他们之间会产生很强的化学反应。对待查理调皮又恶劣的行为,贝蒂总是严厉苛责。但是他们两人并不像哈尔-阿什贝(Hal Ashby)的电影里露丝•高登(Ruth Gordon,慕德饰演者)和巴德•库特(Bud Cort,哈洛饰演者)那样,还好他们不是恋人。两部电影相同的是都有争执和抛弃,这种开放式思路让故事开始有趣而且引人遐想了。他们后来在一个湖边的旅馆停止了争执,这里有一些毕业生为重聚准备的表演(有没有人看出点《阳光小美人》的味道?),我们也正是在这才了解到一小部分贝蒂的过去,包括为什么她后来没去法国小姐总决赛。贝蒂坦露的这小部分虽然没能解释为什么她和自己的女儿之间会有如此深的情感隔阂,但也的确把故事推到了一个法国式的高潮:在一个风景如画的乡间小屋,桌子上摆着几瓶红酒,草地上跑着几只兔子,家庭纠纷的处理,还穿插了一些爱情场景,简直再好不过了。

尽管贝克特曾是麦温(Maiwenn)自主自导的《青少年警队》(Polisse)的编剧,也赞同了导演对叙事时热闹场地的偏爱,她涉足许多都是陈腔滥调的法国电影,虽说她讲故事的方式还是有新鲜感的,但是演员表演仍略显生涩。事实上,尽管贝蒂面临的困境很难找到完全适宜的解决办法,但德纳芙却很少躁乱,德纳芙会是你想扎根在心的演员,即使你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为了让主人公克服一些阻碍,将故事浓缩进了113分钟里,还选择了一些令人愉悦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比如民谣歌手Rufus Wainwright,Grizzly Bear乐队,The Divine Comedy乐队的音乐。这些音乐基本上都强化了影片的节奏,时而神秘古怪时而又充满活力,虽然只是一盘法式海产什锦,也总算比高级烹饪亲民一点。

(编辑:史波克)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