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部电影的诞生》绘制航线: 项目拓展阶段

pi-fm
【著者】:(美)让-克里斯托夫·卡斯泰利(Jean-Christophe Castelli)
【翻译】:雷丹雯、范亚辉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记录了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前期策划、辗转世界各地的拍摄到后期视效合成的制作流程: 由感动世界的原著出发,你将跟随李安、派和老虎帕克的脚步,从印度的古老城市到台中的废旧机场和垦丁的海岸线,最后到达了蒙特利尔。你将看到一个大型团队专业而富有创新精神的合作,将看到绿幕和摄影机环绕下的游泳池变成了暴风肆虐的大海,将看到一只活生生的老虎从计算机中生成,还能见到日复一日的思考、讨论以及趣味盎然的八卦琐事。这些专业的工作细节能给你带来电影制作的直观感受,使你了解一部奇迹般的影片如何成型,以及具体到细节的不可思议的视觉奇观又怎样一步步地诞生。

本书由原著作者扬·马特尔和导演李安作序推荐,精选275 幅官方概念图、工作照、故事板等,更特别收录了摄影师玛丽·艾伦·马克和艺术家亚利克西斯·罗克曼作品。

接上期内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部电影的诞生》李安的另一维度

【本期试读】:
导演李安与编剧大卫•麦基因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而相遇,他们对这个故事都充满着兴奋,同时也怀疑它到底能否被制作成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

麦基第一次阅读扬•马特尔的小说,纯粹是为了消遣,但“最后,”他说,“我爱上了这个故事。”即便是消遣阅读,麦基内心那份编剧直觉般的敏感使他无法不怀疑:“我不明白要怎样才能将它拍成电影,真搞不懂。”一方面,这个故事蕴含着太多庞大而不易下手的主题:生命、死亡、神灵、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长大成人的男孩、信仰;另一方面,故事中的实际意象却又非常简单——从色彩缤纷的印度开始,读者被引入一段只有一个男孩、一只老虎和一艘救生艇的传奇。

一个故事怎么能在视觉上如此简单?它能保证在整整两个小时里,捕获——并且持续地抓住——电影观众的注意力吗?

对于李安导演来说(他与麦基一样,起初也是为消遣阅读了这个故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场伟大的冒险之旅。但小说的真正内核,它深深吸引广大读者的,是将多种意义融合在一起的可能性——这往往并不是那些高投资的好莱坞大片所包含的。

然而小说素材的这种挑战性,已经深深获得了制片人吉尔•内特(代表作品:《弱点》[TheBlind Side,2009])热情高涨的支持。“我从未阅读过像这本小说一样的作品,”内特说。关于信仰的那些元素引起了他的共鸣,但最终他被这样的东西所感动:“一种本能的东西——我就像去看电影的呆小子,而那感觉除了在电影院,无法在任何其他地方领略。”2002 年,内特将这本书带给了伊丽莎白•加布勒,即福斯2000 电影公司的总裁。随后福斯公司拿到了小说的改编权,《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这样经过了一系列的传递,最终“漂流”到李安的办公桌上。

当加布勒在2008 年第一次找到李安,并表示希望由他来执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李安感到非常惊讶,因为福斯2000 电影公司对这本小说模棱两可的结尾表现出了十分尊重的态度,这个结尾提供了创作第二个故事(即派在影片结尾讲述的那个没有动物的故事)的可能性。就这样,在被深深吸引着的同时,颇感兴趣的李安向福斯电影娱乐公司的董事长兼执行总裁汤姆•罗斯曼提出了一个问题:电影公司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归为哪一类型的电影?“一部家庭电影,”这是罗斯曼的回答。当李安问他为什么会认为这是部家庭电影时,后者反问了李安阅读后的反应。

“我们全家都读了这本书,”李安这样回答,因为他很快就将这本书传给了他的妻子与两个儿子。

“这就对了,”罗斯曼说道。

有了这次对话,他们二人探讨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作为电影所具备的独特潜质,那就是:一趟足够吸引大批观影者的令人兴奋却又毛骨悚然的冒险之旅;一个可以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分享的精彩故事;一部会引起社会广泛思考与讨论的深刻电影。

学着去编剧:大卫•麦基的剧本
在李安的编剧名单里,大卫•麦基的大名一直高悬其上,他的作品给李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寻找梦幻岛》(Finding Neverland,2004)里,他对小说原著进行了非常精彩的改编。他的儿童视角非常棒,而且又不乏戏剧感。”

ht-1
(上图:第一只3D 制作的老虎?1903年由摄影师詹姆斯·利卡尔顿(James Ricalton)立体印刷的加尔各答动物园“知名‘食人虎’”——据称它在被捕获之前共吃掉了200人。)

麦基有着不同于其他编剧的特殊职业生涯。自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后(他主修戏剧专业,与李安几乎在同一时期进入大学),他作为一名演员出道,如他所说,“我成功得一贫如洗。”为了增加收入,他开始给有声读物配音。有一天,他终于受够了:“我对工作的负责人说,‘这是对原著可怕的缩写,它简直毫无意义。故事的人物突然跳出来,而他们之前难觅其踪。这太糟糕了。我意思是说,我可以比这写得更好。’然后负责人说,‘那,你想试试吗?’”麦基真这么做了。于是他的平行职业由此诞生:白天仍然是一个填不饱肚子的演员,晚上则变身冷酷无情的改写者,用他的红色铅笔,以几近外科手术般的精确度操刀改编,一寸寸地接近改编材料的内核。

五年过去,麦基已经完成了超过80 部有声读物的改编,并且从此拥有了一个不同以往的身份:编剧。他的第一部剧本《寻找梦幻岛》,讲述了关于《彼得•潘》(Peter Pan)的作者詹姆斯•马修•巴里(J.M.Barrie)的冒险故事,由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与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联袂出演,该片一举为他赢得了2004 年奥斯卡奖与金球奖的最佳改编剧本双料提名。

我与麦基先生:两个讲故事的人谈讲故事
2009 年初的某天,麦基的助手转告他李安想要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拍成电影,并且希望能由他来操刀编剧。麦基当下表示同意,因为他认为:“如果李安洞察到了这个故事的本质,那么一定程度上,我绝对会加入。”于是,李安和麦基在一顿日式料理的晚餐上相聚了。经过探讨,他们一致确认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本小说的首要主题:“那便是故事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不同方式,无论它是宗教故事,或是以字面意思来看,只是讲故事的行为本身。”

对于李安来说,引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发展的基础推动力,正是讲述故事的情形,以及它所讲述的内容——两个人完成的一次交换。“我们认真考虑过派到底想要跟那个作家说些什么,这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麦基说,“例如,为了帮助这个失去灵感的作家,派会试着用怎样的方法来改编他自己的故事?因为向不同的人讲述同一个故事时,讲述者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讲述方式。”因此,“作家”这一形象逐渐发展成为银幕上的一个角色,而电影里的所有故事,就从作家对中年派的拜访展开。

在电影中,正是那个作家,而不是小说中描述的日本调查员,实现了信仰的飞跃——这是因为李安和麦基采取了与小说作者扬•马特尔稍微不同的讲述方式,他们二人认为“飞跃”并不需要将观众引领到一种宗教氛围中去。影片中派的妈妈纪(mamaji),或者说是派的“干叔叔”,让作家去蒙特利尔与派交谈,并暗示作家他将听到的故事会改变他的世界观,这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指示,意味着片中的作家及片外的观众都得自己决定是否接受这次交谈可能带来的改变。从内容上看,派的故事里所蕴含的最终意义其实并不多,但实际上,这个故事将定义最终意义的权力放在了故事倾听者的手中。大卫•麦基认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的是一种可能性,即为生活的劫难穿上一层故事的外衣,并在这种结构中寻求劫难带来的意义的可能性。

对于作家来说,故事的意义关乎对派的两个故事作出何种选择,他选择了有动物的那一个,因为那是他所认同的生命变迁,而不仅仅只是出于自己单纯的喜好。作家认为,如同一片贫瘠之地般缺乏创造力并因此失去灵魂的派,也许恰恰需要的是一种转变力量,而这种转变力量,来自于一个蕴含着全新信仰的故事。

因此李安与麦基达成了一致:讲故事的目的是构建剧本,并且让观众到达理解的层面,让大家都能看懂这个故事。而就故事本身来说,大部分留在银幕上的影像元素仅仅是在太平洋中央的一个男孩与一只老虎。麦基承认,在他们的晚餐会议中,他们二人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完成实际拍摄。这虽然听上去不怎么靠谱,但至少他们站在了同一艘船上,我们的编剧和导演终于开始逐步设定他们旅程的航线了。

在印度的失去与收获:寻找那个视角
经过接下来几个月里与李安长时间的讨论,以及在电脑前的独自思考,麦基终于努力为这个剧本找到了合适的基调。原著涉及对宗教和动物学的哲学沉思,以及一个青春期男孩的荒唐与幼稚,那么该如何围绕着这两点在剧本上展开呢? 直到2009 年6 月末,在与李安以及部分工作人员去往印度南部收集灵感并选景的一趟旅行中,我们的编剧才找到了答案。那时他正坐在一辆厢式货车里,沿着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一条尘土飞扬的土路颠簸行进,他得一直用力才能保证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不会从汗津津的膝盖上跌落。而那时,李安正在一旁向他讲解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像一个讲给孩子听的故事。李安说:“它应将奇幻、冒险及乐趣都包含进去……”听着这些,麦基回忆起了小说中的动物园,并且联想到了派在向作家讲述这个奇幻动物园时的样子。“一瞬间我就构思好了人物的形象,那个能讲故事的中年人很快出现在我脑海里。当李安说那些话的时候,我突然就冒出了剧本中那段关于爬虫学家的对话。”

作家
你是在一个动物园里长大的?
中年派
确切来说是出生并长大。那是在本地治里,法属印度的那一部分。我的父亲桑托斯•帕帖尔(Santosh Patel)是动物园的拥有者,我是靠一个被临时叫来的爬虫学家接生的。当天,那位爬虫学家原本要来检查一只孟加拉巨蜥的健康状况。
外景。本地治里动物园,印度,1961年,日戏
巨蜥身后的动物诊所里有些骚乱。动物园的工作者们聚集在诊所门口,兴奋地谈论着。没有人注意到那只巨蜥。
动物园所有者(父亲)在他身上的腿支架所允许的情况下飞快地跑过小路。一个工作人员一手抱着床单、毛巾和枕头,另一手为父亲举起了一柄巨大的雨伞,两人急匆匆地走进了诊所。过了不一会,巨大的欢呼声与庆祝的叫喊声从人群中爆发了出来。
中年派(画外音)
我们母子平安,那只巨蜥爬走了。
中年派(画外音)
但是这只可怜的巨蜥逃走后,却不小心被一只受惊的鹤鸵踩死了。
你看,这就是因果,就是天理。

“这些对话在一瞬间全来了,”麦基继续讲述在那辆厢式货车缓慢行进在到处是牛、两轮马车以及行人的乡村土路上时,他是如何快速地勾勒出这开篇的第一场戏的。“那时候我终于明白整个剧本的基调应该是怎样的了,”麦基回想说,“它应该如同一个古老的寓言般不断散发着阳光与魅力,但同时又能随着剧情发展而传达出更深刻、更严肃的信息。”用他的话来说,这种编剧基调“可以使剧本具有哲学感,却不会令人觉得过于沉重。”

ht-2
(上图:艺术家安德烈·多帕索(Andrea Dopaso)专门为电影绘制了养母雅苏达瞥见幼儿时期克利须那神嘴里的整个宇宙这一段印度教故事的漫画,绘画风格仿照了20世纪70年代印度十分流行的漫画书。)

这种有些轻松的敬畏感基调继续贯穿了中年派对于他童年时期的叙述,比如5 岁大的派(乔达摩•贝鲁尔[Gautam Belur]饰)听母亲吉塔•帕帖尔(塔布[Tabu]饰,因出演电影《同名人》[The Namesake,2006]而出名)讲印度教神话的那场戏。在那个情景中,派被母亲讲述的睡前故事深深吸引,母亲讲到幼儿时期的克利须那神(黑天)的养母雅苏达以为他误食了泥土,于是强迫他张开嘴巴检查,然而却看到“一个完整的宇宙呈现在她面前”。

ht-3
(上图:12岁的派向理查德·帕克伸出友谊之手,他的哥哥拉维(阿巴斯·哈利勒[Abbas Khaleeli]饰)在一旁看着。)

这种十分理想化的印度教童年生活拥有一种无所不包的精神性,也是可供派对于其他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好奇心种子生根发芽的最佳土壤。而在影片的开始,派的心理非常倾向于他的母亲。然而,如同李安在他所有的电影中经常刻画的那样,来自父亲的理性力量也在故事中有着强烈的体现。细心的观众们或许早就注意到,李安从手执导筒的第一部电影开始,一直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止的大部分作品都时不时地会出现主人公与父亲这一形象的“搏斗”、纠缠。

在片中,发生在动物园并具有极重要作用的那一场戏里,12 岁的派(阿尤什•坦东[AyushTandon]饰)走进了父亲严禁他靠近的饲养笼区域,伸出放满鲜肉的手,试着与这只新来的、名为理查德•帕克的老虎交个朋友。派的父亲,十足理性主义的商人桑托斯•帕帖尔(阿迪尔•侯赛因[Adil Hussain]饰)却以一次残酷的教训终结了派的善意。


动物也有灵魂,我能从它们的眼睛里看出来。
父亲
动物并不会像人类一样思考;忘了这一点的人最终都成了它们的盘中餐。那只老虎不是你的朋友。当你看着它的眼睛时,你只能从它的瞳孔里看到自己的影子,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这是影片中十分关键的一场戏,麦基这样形容:“李安经常提到派与理查德•帕克的初次相遇,因为在父亲的教导下, 派发现这只漂亮的老虎实际上是一只食肉杀手,这是令派瞬间成熟的时刻,他失去了天真纯洁,突然见到了残酷的丛林法则。”或者,正如中年派所说,“一切都在父亲给我上的那堂课后改变了。对我来讲,这个世界好像失去了一些它原有的魅力。”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原著中,这一堂父亲为派安排的课只有一些相当简单的描述,而在电影中,这一情节却标志着派的青春期全面来临:剧本里,麦基为16 岁的派(苏拉•沙玛饰)捏来一把存在主义疑问(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加缪的作品)的新鲜马萨拉香料,外加一份青涩的荷尔蒙骚动(麦基为电影创造了一个原著中并没有出现的新角色——派的初恋对象、跳舞的女孩阿南蒂)。从原著作者扬•马特尔对于宗教与动物学的强调,转换到电影剧本里对人类普遍成长经历的强调,这或许正是电影与原著之间最重要的不同。就像麦基所解释的,“派的信仰基础,开启了举家搬离印度之前他的青春期体验,因此当踏上旅程的时候,他的信仰成为了使用交替叙事的方法来讲述自己故事的根本原因。母亲对于信仰的阐述,以及父亲基于事实与理性的无神论,分别为片中派所讲的两个故事奠定了基础。”

分页剧本
被故事主题吸引的同时,为防止可能会迷失在对其他情节的叙述中,李安很早就决定要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专门制作一份“叙事表格”:他将一页纸纵向地一分为二,少年时期派的故事情节写在该页左侧,中年时期派对自己的讲述则写在该页的右侧。刚开始接触这个表格时,麦基认为它简直是一个“表格噩梦”,然而最终这一做法取得了成功。麦基说:“比起只是按顺序写一句‘插入镜头’并附上‘哦,现在他在动物园了’,这种划分为两栏的写法会让我想出比原来更多的创意。”
ht-4

本文为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官方授权刊载的电影图书试读系列,提供影迷更多接触电影知识的机会,文中内容不代表迷影网观点

(编辑:唐冶挺)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