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导演:张猛,中国,2010 【推荐人:雪风(中国)】
推荐理由:用一个热闹到近乎魔幻的形式,讲了一个伤感沉郁的故事,带出了整整一代中国工人在社会巨变中的身份与尊严的遗失。那种巨大的沧桑感在那些欢乐的场景面前如岩浆一样让人不敢逼视。
《钢的琴》,导演:张猛,中国,2010 【推荐人:麻绳(中国)】
推荐理由:《钢的琴》其实很像《柯利亚》、《我与铁托》、《爸爸去出差》这些优秀的东欧电影,不仅是因为其中大量运用前苏联老歌做配乐或有源音乐,更在于都是用一个温情的故事来折射社会巨变给人带来的心理冲击,片中有很多隐喻性的东西,幽默的调子不仅是搞笑,更是一种冷峻,导演始终都在很清醒地与时代和体制调情。根据辽C的车牌,《钢的琴》应该是在鞍山拍的,我的整个青春期都是在一个类似的东北重工业城市度过的,我亲眼看着那些产业工人身上的光环褪去,直到最后变成歧路亡羊,所以我特别能理解片中人物被时代抛弃后的心理落差,做琴的过程其实是他们追寻昔日温暖和荣光的过程,《怀念战友》也是他们用心来唱的。
《黑楼孤魂》,导演:梁朋/ 穆德远,中国,1989 【推荐人: 图宾根木匠(中国)】
推荐理由:在文革之后,涌现了一批“伤痕恐怖片”,此片即为其中代表。虽然最后加了一个无神论的尾巴,但全片基本上是严丝合缝的超现实主义灵异片,有些特技桥段很稚嫩,不过总的来说,堪称营造恐怖气氛的新时期国片教科书。
《御猫三戏锦毛鼠》,导演:刘家辉,中国香港,1982 【推荐人: 小猱(中国)】
推荐理由:借鉴了戏曲的优势,动作设计令人眼花缭乱,十八般兵器、水草山石都能成为动作场面的一体。编排行云流水,丝毫不让人觉得重复冗赘。场景虽小,辗转腾挪却不显得拥挤。节奏紧凑,欢闹却不让人觉得聒噪。演员的夸张表演恰到好处,一贯美型的小生傅声耍起孩子气来活灵活现,表情真是。邵氏出品,避暑佳片。
《耳朵大有福》,导演:张猛,中国,2008 【推荐人:麻绳(中国)】
推荐理由:因为《钢的琴》而补看了《耳朵大有福》,原来是个长久以来被我忽视的好电影,感觉很像谢飞的《本命年》,是更具生活质感的反励志电影。同样的绝望,《本命年》中最后可以用死来为李慧泉解脱,而“欢迎整死”的王抗美却无路可逃,只能用高唱《过雪山草地》来反讽这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生。《耳朵大有福》的不完整散点叙事风格也让影片比《钢的琴》更多地着眼于一些细节性的展现,对现实的影射也更有力。
非华语电影
부당거래(《不当交易》) ,导演:柳承莞,韩国,2010 【推荐人: 小韩(中国)】
推荐理由:惯常拍动作片的柳承莞在这部作品中舍弃了华丽的动作场面,不少镜头采用了纪录片拍摄手法,节奏感把握独到,赋予影片持续性的张力,使观众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投入的紧张感。(南片中的三位主角:警察、检察官和混黑白两道的社长,看似面目狰狞,为各自利益而不择手段,实则都活得很疲惫。他们之间的关系犹如食物链那样互相克制,彼此间被害者和受害者的身份在不停地转换,最终都没有成为“英雄”而悲惨地退场(这也是柳昇完导演作品中登场人物的一贯特征)。换言之,影片并未传递所谓的“惩恶扬善”的价值观,而是呈现了一个病态社会的悲惨现实,由此社会批判的深意尽显无疑。
Miss Kicki(《霓虹心》) ,导演:刘汉威,瑞典,2009 【推荐人: 前海一支剑(中国)】
推荐理由:导演是一个生长在台北的瑞典青年,这样的双语背景,使得《霓虹心》成为一部跨国心理剧。一对感情疏离的母子,结伴到台北旅行,在经历心灵和情感的纠葛和交锋之后,彼此感受到了对方的渴望和伤痛,逐渐开始向对方敞开了心扉。导演借这个故事,透过细腻的心理张力呈现,探讨的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内在孤独感。很哲学、很欧洲、很瑞典。值得重视的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在这样一部心理剧意味浓郁的影片中,注重了剧情的流畅以及人物动作逻辑的合理展开,避免了许多欧洲片的沉闷和滞缓和观赏性的匮乏。片中饰演妈妈的女演员功力不凡,表演看似云淡风轻、不着痕迹,实际上人物基调把握却极为精准到位,是一个难得的好演员。另外,华语片明星曾志伟的客串,以及片中两位男孩似有却无、扑朔暧昧的同性情谊也为影片增加了不少看点。
Misery (《危情十日》) 导演:Rob Reiner,美国,1990 【推荐人: 艾小柯(澳大利亚)】
推荐理由:对恐怖类型片来说,堪称精彩绝伦。镜头的感觉、氛围、剪辑与表演无一不佳,凯茜·贝茨的奥斯卡最佳女主实至名归。
《Kuky se vrac》(《玩具熊回家路》)导演:Jan Sverák,捷克,2010 【推荐人: 小猱(中国)】
推荐理由:用难以置信的想象力和无拘无束的表现力,勾画了摆脱任何教条的儿童式的坚强、勇气、毅力、友谊等美好事物。不按常理出牌、略显粗糙的制作反而凸显出脱力系的,脱力系粉丝必看。偶尔闪烁出成人思维,对人与自然关系优雅地进行反思。
Skrivánci na niti (《失翼灵雀》) 导演:Jirí Menzel,捷克,1990 【推荐人: 木卫二(中国)】
推荐理由:金子总会发光,它被禁21年,现在又过去了21年,赶紧去看吧。
Slavnosti snezenek (《雪花莲节》) 导演:Jirí Menzel,捷克,1984 【推荐人: 木卫二(中国)】
推荐理由:乡间回忆,美到令人产生记忆的错觉
Something Wild(《散弹露露》) ,导演:乔纳森 德米 (Jonathan Demme) ,美国,1986 【推荐人: 妖灵妖(中国)】
推荐理由:乔纳森·德米(《沉默的羔羊》)无心插柳之佳作,将好莱坞主流类型片公式一一颠覆,观众从开篇就被女主角弄得晕头转向直到影片最后一刻,梅兰妮·格里菲斯奉献出超迷人演出,男配角雷·利奥塔亦抢尽男主角杰夫·丹尼尔斯的风头。标准公司继续从米高梅公司挖宝,在德米的监督下将影片修复一新制成全新蓝光,并附录 40多分钟编导访谈花絮。
The Man from Earth(《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导演:Richard Schenkman,美国,2007【推荐人: 暮鷗(中国)】
推荐理由:创意电影佳作,低廉成本典范,单调的室内场景和寥寥几段室外戏,几个其貌不扬的角色,絮絮叨叨贯穿全片的谈话,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魔力,如磁铁一样自始至终吸引观众欲罢不能,编导掌控观众心理的能力和长生不老的主角是基督一样神奇。
True Grit (《大地惊雷》) 导演:科恩兄弟,美国,2010【推荐人: 雲中(中国)】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如果非要说缺点,就是它有点太工整了。西部片该有的东西,这部电影基本都有(除了骚娘们)。但又有很多别的东西。西部片是男人的世界,但这部电影讲了女人的成长;西部片是男人的勇气,但这部电影讲了女人的勇气;西部片是硬汉的复仇,但这部电影是女人完成了复仇(关键两枪都是小姑娘开的)。《老无所依》里的外景、空镜是刚性的,杀意的、萧瑟的,像一块石头;《大雷》里的外景、空镜是阴性的,柔韧、冷静,像一弯流水。《大雷》给了西部电影一种新的外貌。
最欣赏影片的最后两个段落,绝对是科恩兄弟发力之处,我没看原版,但估计不会有如此诗意的处理。一个是负伤奔马,空间在马蹄下变幻,时间由白天到夜晚。镜头之前并没有这么集中的去展现时间,之前都是很节简的叙事,一个场景接一个场景,一个事件跟一个事件。但这次的奔马,把之前的时间与空间好像联结到了一块,是一种回望、更是一种成长,又有生与死,老与少的对比,好诗啊好诗。而最后一段的沧桑与冷静,又把这种成长的诗意推向另一个高潮。
《大雷》讲的是成长的故事,成长所需要的勇气、启示、经验、苦难,还有“偶像”(朋友、父亲或爱人)。
You’ve Got Mail (《电子情书》) 导演:Nora Ephron,美国,1998【推荐人: 暮鷗(中国)】
推荐理由:一部灵感来自刘别谦《街角的商店》的电影,只不过将笔友换成网友,人物一边在虚拟世界利用现代科技酝酿爱情,一边在现实世界批判现代文明对传统的冲击,这种反差恰如男女猪脚在网上相爱,却在现实中斗嘴,世事就是这么吊诡。放到今天来看,网络对大型连锁图书卖场老板汤姆汉克斯来说,已经没有那么美好了,因为它如今不但摧毁了无数“转角书店”式的小型专卖书店,也让更多的人们远离了阅读。推荐它正是因为影片故事围绕传统书店的生死存亡展开,它或许可以引导我们思索当下的传统出版业将何去何从。
You Will Meet a Tall Dark Stranger (《遭遇陌生人》) 导演: Woody Allen,美国,2010 【推荐人: 艾小柯(澳大利亚)】
推荐理由:关于生活的幻影与真相—的确是伍迪艾伦的自我重复,但影片依然充满了标志性的伍迪艾伦趣味与回味。
Milchwald(《牛奶森林》)导演:Christoph Hochhäusler,德国,2003 和 Der Räuber(《强盗》)导演:Benjamin Heisenberg,德国,2010 【推荐人:大旗虎皮(法国)】
推荐理由:柏林学派两位核心人物的代表作品,如果你对这两位出生于1970年代的德国导演还没有什么概念,恰好可以从这两部电影入手来了解新一代德国学院派导演的风格和特色。
Copacabana(《科帕卡巴纳》)导演:Marc Fitoussi,法国,2010 【推荐人:卫西谛(中国)】
推荐理由:2010年的法语片,剧情以母女关系为线索,非常棒。一个自由独立、生活不着边际的中年女性,但不那么讨喜,距离幸福总是差那么一点。但是对生活保存着一种率真和善意。整部电影都从容不迫,结尾的部分又充满着惊喜和神奇。当然,于佩尔的表演完全主宰了银幕和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