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6 青春就是一场战争

“任何人的青春不都是一场战争吗?”

46382_1
《亨利五世》剧照 | 来自网络

和电影生活在一起 第26天


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片名:亨利五世 Henry V (1989)
导演:肯尼思·布拉纳
南京,家

经过十多年购买,家里藏碟已万余,估摸看过一半,没看过也有一半。近几年又多数是看高清文件,眼看这些东西成了闲置塑料片。人到一定的年纪,就有一种习性,想要看旧电影时,总是看自己熟悉的。新片面世,也会紧随潮流去看,但没看过的老片却不想碰了。于是在这一年回到经典的观影计划里,会特意规划出自己并不熟悉的主题。“莎士比亚惊情400年”的一周七片中,大概有三、四部是首次观看。能激励自己向目标进军的是意外的愉悦、而不是纯粹的怀旧。

在找莎剧电影的资料时,肯尼思·布拉纳这个名字出现在眼前。你肯定看过他的表演,但你未必知道这个人。在劳伦斯·奥利弗之后,也许肯尼思·布拉纳是对莎剧电影影响巨大的人。简单的来说,这个出身贝尔法斯特的北爱尔兰青年,让莎士比亚电影真正进入了电影工业体系。布拉纳少年成名于皇家艺术戏剧学院,是一代戏剧王子,但他成长于七八十年代,受时代氛围的影响,出道起就演出大量的影视剧。

46382_2
《亨利五世》海报 | 来自网络

布拉纳如前辈奥利弗那样自制自导自演了《亨利五世》,当年年仅29岁,是这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引发了长达20年的莎剧改编热,造就了具有商业性的“戏剧史诗”,直到2012年BBC拍摄的《空王冠》(尤其是希德尔斯顿的亨利五世)仍带有布拉纳的影子。有趣的是,布拉纳后来执导了漫威《雷神》的第一集。

受到“布拉纳是奥利弗二世”设想的影响,《亨利五世》从开场就让人感到意外惊奇——它是那样的电影。景别就和往常的“戏剧电影”不同,除了外景之外,大量的中景和特写镜头,对戏剧演员应当表现的肢体表演几乎不作考虑。另外,布拉纳太会拍了,在对话场景时用快速的剪切来增强台词的戏剧力量,这种戏剧力量以往是靠略显夸张的舞台腔完成的。他也善用闪回,善用长镜头。在战争结束时,亨利五世扛着战士的尸体走过战场,镜头一路追随他,英国人唱起歌来,悲伤得让人落泪。

最近看一本书叫《跟莎士比亚学编剧》,历数莎剧有哪些设置情节、塑造人物方面的技巧。写到《亨利五世》时,副标题是“那些有缺点的英雄才值得关心”。布拉纳非常细腻地塑造了这个有缺点的英雄、成长中的英雄,他是英雄也是反英雄,他发起战争,最终反对战争。这个人物或许不像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那样深刻,但极为敏感和生动。

新看这部电影又觉得有种熟悉的好莱坞史诗片的味道。回想起来,也许是近二十年来的好莱坞受到布拉纳的影响。

布拉纳在《亨利五世》似乎有意放低的嗓音,不仅是他,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更电影化。都是极其出色的英国演员,包括貌美如花的艾玛·汤姆森,以及15岁的克里斯蒂安·贝尔。

46382_3
《亨利五世》剧照 | 来自网络

我曾经因看莎剧电影,而和好友陈元元聊起英国演员和美国演员、舞台剧和电影表演上的差异。元元有丰富的舞台剧表演和教学的经验。她和我的看法相近,觉得英国演员在表演上层次更多,美国的方法派训练出来的演员在扮演更为复杂的角色时会有一些局限好在好莱坞电影里大多数角色性格不会非常复杂)。而英国从幼稚园开始就有莎剧表演,所以……

经过系统戏剧表演的演员,无声语言更为丰富,所谓无声语言就是肢体语言和微表情。用陈元元的话来说“舞台剧讲究投射力,训练讲究能量场”。毕竟戏剧演员是演给现场观众看,电影演员是演给镜头看,表演的连贯性也不一致。舞台表演更注重“神”,而银幕表演更注重“形”(这也是为什么在奥斯卡演疯子酒鬼残障人士更易获奖的原因吧)。

我后来问元元说,最厉害的舞台剧表演更需要的是技巧还是走心?她回答说,最厉害的舞台剧表演是对技巧的高度控制,控制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能控制走心走到什么地步

不过就表演而言,剧场和剧场也不同,欧洲剧场讲究思考、美国百老汇讲究表现、亚洲戏剧讲究以假乱真。但总的来说,剧场出身的演员更加神形兼备。毕竟——“在舞台上演员是魔术师,而在电影里导演是魔术师”

说回布拉纳,他虽然对“奥利弗二世”这个称谓表示警惕和拒绝,但是好玩的是在2011年的《我与梦露的一周》这部电影里,肯尼思·布拉纳扮演了劳伦斯·奥利弗爵士。

布拉纳版本的《亨利五世》,最好看的地方是他在王冠之下描写出了一个年轻人从鲁莽天真到成熟公正的过程。当他满脸血污站在众人面前时,难免会想到,任何人的青春不都是一场战争吗?

卫西谛

电影文化工作者,专栏作家,影评人。先后在《看电影》、《纽约时报中文网》、《生活月刊》等数十家刊物撰写专栏。历任多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中国独立影像展、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影展奖项的选片与评委。第49届金马奖评审。出版有十部电影书籍。2015年,独立出版个人摄影集《Way Away:66号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