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与电影 #04:狗项圈(作者:Christina Newland)

%title插图%num
《风烛泪》(Umberto D,1952)

在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1952年的新现实主义催泪影片《风烛泪》(Umberto D)中,主角温贝尔托(Umberto,卡洛·巴蒂斯蒂[Carlo Battisti]饰)是一个生活在战后罗马孤独贫困的落魄者,他住在由一个尖酸刻薄的女房东所拥有的破败公寓楼里,身无分文,无亲无故,最好的朋友和唯一让他寄生于世的理由则是一只生性开朗的名叫菲利克(Flike)的㹴犬,它伴随着他相依为命。

电影里的狗司空见惯且都惹人喜爱,从查理·卓别林《狗的生活》(A Dog’s Life,1918)到2016年吉姆·贾木许的《帕特森》(Paterson)中亚当·德赖弗(Adam Driver)那只满怀幽怨眼神的斗牛犬。无论身材大小,当它们成为人类主角的伙伴时,几乎所有电影中的犬类都有一个共同点:项圈。2008年的《马利与我》(Marley & Me)中,健康的黄色拉布拉多犬戴着一条美国国旗红项圈–既显眼又可靠。纳粹暴徒所拥有的杀手级斗牛犬则会用铆钉项圈和包裹全身的背带来控制它们,就像2015年的惊悚片《绿色房间》一样。狗项圈的种类繁多几乎可以和狗本身相提并论了。

%title插图%num
《狗的生活》(A Dog’s Life,1918)

狗不仅仅只是一位忠诚的朋友和善意的慰藉,坦率地说,它还有其它意义:它的品种、大小和气质的不同是为了配合主人的生活方式而做出的选择。虽然带有些许的不确定性,但项圈一般也暗示了这一点。在《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e,2000)中,艾尔·伍兹(Elle Woods,瑞茜·威瑟斯彭[Reese Witherspoon]饰)的高颜值吉娃娃脖子上戴着精致的少女手链,其中有一次,还戴着昂贵的蒂芙尼心形手链。它与精心打扮的主人相得益彰,但很多狗都没有布鲁泽·伍兹(Bruiser Woods,艾尔·伍兹吉娃娃的名字)那么奢侈。就拿《狗的生活》中卓别林的街头杂种狗斯卡普斯(Scraps)来说吧–它可能有一个简单的绳圈,但拴在绳圈上的皮带却是让小狗和流浪汉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两人一起在街头艰难地生活着,卓别林为了能紧紧地牵住斯卡普斯,居然放弃了自己最为依仗的可靠手杖。

凯莉·莱卡特(Kelly Reichardt)2008年令人心碎的《温蒂和露西》(Wendy and Lucy,2008)讲述了贫穷的流浪女温蒂(米歇尔·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饰)寻找工作途中祸不单行,又走失了自己心爱的狗,之后踏上寻狗的冒险之旅。当她用露西褪色的帆布项圈将其系在商店外时,这表明她需要暂时离开了。而当露西被政府部门带走并被重新安置时,那扫向露西项圈的最后一刻具有了真正的意义。一只没有项圈的狗–就像约翰·卡朋特的《怪形》(The Thing,1982)开场时那只美丽的西伯利亚哈士奇一样–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画面。观众还不知道这只哈士奇感染了外星人的血液,但当我们看到这只狗没有项圈时,我们就知道它要不就是迷路了,或者是只流浪狗。不管是哪种情况,那种征兆都非常明显:凶多吉少。

%title插图%num
《疾速追杀》(John Wick,2014)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电影中,狗项圈都是最基本的,它代表着主人的所有权。它确保了佩戴它的动物的安全,对于调皮、爱探险的小狗来说,项圈可以帮助它待在安全的地方–也单纯代表了人与狗之间的关系。《疾速追杀》(John Wick,2014)中的主人公翰·威克(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饰)在盗贼杀死他的小猎犬黛西后,一心想要复仇。他把她的项圈放在床头柜上,以此来纪念。在《风烛泪》中,当菲利克离家出走,最后被关进狗窝时,他脖子上的项圈标签是帮助他与爱他的主人团聚的原因。归根结底,项圈是狗和人类互为分享的一种象征:无条件的爱。

随着温贝尔托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绝望,他开始考虑在街上进行乞讨。在最后时刻,他将自己的帽子伸出来准备讨要硬币时,那种骄傲又开始作崇了,他突然将帽子递给了菲利克。绝望的瞬间变成了可爱的把戏,菲利克与主人一起肩负起了乞讨的重任。这就是项圈所代表的主人和狗之间的那种贴心。

%title插图%num
《风烛泪》(Umberto D,1952)

项圈的圆形是一种不言而喻的选择。但圆形有更广泛的代表意义。数百年来,金色的圆象征着永恒的爱情。婚戒就是这样的象征:永不分离,持之以恒。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没有多少人在狗的脖子上套上金环。但似乎可以说,如果我们要寻找一种童话般的爱–无私、忠诚、永远的爱,宠物狗是相当安全的选择。

|原文发表于Little White Lies杂志2018年3、4月合刊 PP.50-51

Christina Newland

一位出生于美国纽约、生活英国诺丁汉的自由撰稿人,曾为《卫报》、《VICE》、《Grolsch Film Works》、《Canvas》和《Verité Film Magazine》等杂志撰写过关于电影和文化的文章;也是诺丁汉 "水门电影馆"(Watergate Cinematek)的电影策展人,专注于放映上世纪70年代好莱坞鲜为人知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