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linale 2010】《蜂蜜》:约瑟夫和爸爸 甜涩沉静的童年

%title插图%num
本届金熊奖最佳电影《蜂蜜》(Bal)剧照|©️PR/Berlinale

www.cinephilia.net: ★★★★★☆

[作者:huifeiyanmielea 2月17日 柏林]《蜂蜜》是土耳其导演赛米·卡普拉诺格鲁(Semih Kaplanoglu)拍摄的约瑟夫(Yusuf)三部曲之一。三部曲的构思最早来源于大学年纪约瑟夫的故事,在影片《牛奶》有所交代。首部《鸡蛋》中勾勒了约瑟夫成年后的生活状态。本届柏林电影节参展的完结篇《蜂蜜》则是对约瑟夫幽暗童年的追忆。之前的两部分别在第60届戛纳电影节(2007)和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2008)上首映,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

故事发生在土耳其黑海沿岸的一座偏僻小镇,深密的树林里常常交杂着阳光、雨露和雾霭。约瑟夫一家靠养蜂采蜜为生。在小小的约瑟夫眼里,爸爸全知全能,在森林里游荡和爬到树顶的工作充满神秘和乐趣。亲密无间的父子常常一起分享梦境,耳语着交换秘密。

卡普拉诺格鲁对画面的处理是本片的睛点。画面色调饱和醇厚,比如深橘色跳动的炉火、暗色木桌上明亮的白色牛奶杯子和圆润的紫红色苹果。导演更是将明暗的光影处理得如伦勃朗油画一般精巧,几乎每一帧画幅都可以独立成相。模糊的背景中约瑟夫高高举起的手指、透过装满红色胸章的玻璃罐子里拍摄一道拉长的影子、约瑟夫蹲在院子里舀动水桶中的月影,一系列细致安静的镜头都有着独特美好的视觉效果。

集编剧和导演于一身的卡普拉诺格鲁在影片的叙述方式上也饶有韵味。影片开场父亲牵着马向树林深处走来,慢慢地踱着步寻找蜂蜜,最后攀着绳子爬上高高的树干。整整五分钟深谙青翠的画面将后面片中约瑟夫甜涩沉静的童年故事缓缓带出。整部影片舒缓的节奏颇有叶芝早期抒情诗的叙述风格,带着沉静斑斓的神秘主义色彩。影片将近结尾,外出的父亲久久没有回家,开篇处被中断的镜头闪回:树枝突然断裂,父亲从高高的树干跌落。约瑟夫不能接受父亲的死讯,他在树林里奔跑,像曾经寻找野花和蜜蜂一样寻找爸爸的踪影。夜晚,跑累了的约瑟夫靠着树根沉沉睡去。导演最后把镜头长长地停格此处。没有月光。约瑟夫的脸上隐约浮现出不自觉的微笑,应该是做着有关父亲的梦。

本片仍然延续了之前两部曲的人文主义色彩。约瑟夫想和其他同学一样得到老师表彰的红色胸章,可每次都因为紧张害羞而把课文读得磕磕绊绊,善良的老师为了鼓励他,把最后一枚胸章佩戴到他胸前。他没有写完作业,就顺势对换了同桌的本子,同桌被老师批评之后也仅仅是扭过头对他眨了眨眼睛。约瑟夫想和爸爸一起去找新的蜂群,当爸爸问“你走了谁来照顾妈妈?”的时候,他就立刻决定要留在妈妈身边。他把爸爸给他做的小木船拿去送给生病的同学。妈妈在等待爸爸回家的日子里愁云满面,他甚至一口气喝光了自己最讨厌的牛奶来讨妈妈舒心。

导演坚持采用原始的同期录音并且不加入任何背景音乐,以此表达约瑟夫眼中世界的真实和纯净。片中的人物对白很少,而是直接使用画面交待情节。约瑟夫和妈妈在饭桌上吃饭,门外突然有东西碰撞的声音,约瑟夫飞快的跑出屋子,一声猫叫,约瑟夫低着头推门进屋。一连串的镜头之中而没有一句对话,但观众可以逻辑流畅地联想到镜头背后的情节:爸爸没有回家。导演这种委婉的叙事手法似乎表明一种态度: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简单直接的发生,没有任何言语交待的必要。

接过爸爸递来的铁桶,约瑟夫舔了舔手指上沾着的蜂蜜,脸上的笑容可爱天真。偷偷跟踪爸爸外出,暗自担心自己心爱的木船被送给别人,他眉头轻轻皱起,纯净的眼神略带迷惑。年仅七岁的宝拉.阿尔塔(Bora Altas)把这个敏感、聪明且有着自己内心世界的幼年约瑟夫演绎的非常成功。

(本文来源:网易娱乐专稿 )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