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和一组女演员合作一部电影,但我又不想把故事设定在当代,让她们面对那些老生常谈的问题——男朋友啊,工作啊,诸如此类。我试着想出一个更有力的概念,然后直觉告诉我,妓院会是一部女人电影绝佳的背景。我开始做一些历史调查,调查越深入,我对这些特定职业的女人越感兴趣。同时我也愈发认为妓院将成为一个很有电影感的背景。
华语电影 (图为《春娇与志明》…
许鞍华以前的电影批判性很强,批判社会的不公,社会出了什么问题,但是此片是把批判性藏到地基里面,作为一个基础性的东西来经营。在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批判,但这次的重点是,如何来抵御这种社会性的冷漠。我们可以看到两场吃饭戏,第一场是分开吃的,后来一场在茶餐厅里面,两人就在一起吃了。就是说把隔阂打掉了,那感情就融合起来了。我觉得许鞍华这其实是从她上一部作品,《得闲炒饭》开始就有了,虽然这不过是一部很轻的很随意的片子,但是她已经开始在做这件事情了,就是社会对同性恋的偏见等等。还有另外一点很重要,就是许鞍华电影里面一直出现的社工形象,这在香港社会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批人,这是许鞍华电影世界中市民社会里的一个理想形象。她要寻找的就是这样一种大家主动的,勇敢的团结起来的精神,去反抗社会性的冷漠。
我喜欢倾听从东德来的演员讲述过去的经历,讲述在那里的生活,觉得很有意思。一个曾逃离东德的女演员,曾有过与芭芭拉非常类似的经历。她当时正与剧团巡回演出,知道自己只能撒谎,就像芭芭拉对安德烈说谎那样。我们读到相关的场景,她低声对我说:“我感觉到内心一股不安的热浪涌起。”然后,她告诉我们她的故事,谈到说谎意味着什么,她说自己也正是在剧本里描述的那一刻意识到 “我永远不会再见到你,但我不能告诉你真相,直到我真正逃出东德”。
《夺命金》 ,导演:杜琪峰,2011 【推荐人:雪风(中国)】
推荐理由:最不杜琪峰的杜琪峰电影,他在抛掉那些几成俗套的表面化的风格之后,对香港社会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反而有了更通透的表达。
皮克斯的故事,和它在创新和商业上连续12次的空前成功很大部分要归功于艾德.凯特摩(Ed Catmull),约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和两人组建的团队。但毫无疑问,皮克斯的视野和经营模式却是由乔布斯一手打造的。
她以她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无论外面的世界是怎样说的,这是她的故事,并且是只属于她的故事。
内地上映的绝大部分电影,我觉得只值得看一遍。先看残疾版再下健全版重看,当然是浪费时间兼破坏第一观感;看过健全版还非要再去看一遍残疾版,当然更是自虐。所以大部分合拍片和进口片,我宁愿等足版下载在家看投影。画面虽说比影院小,干扰也比影院小啊,肯定不会碰上那些聊天、打电话的观众了。
不过我还是觉得《口诀》入选主竞赛也有其道理,那就是上面我提到的好的立意。影片以“心魔”为主题,嫉妒的种子生长成罪恶,而罪恶则留下了永久的内疚伤疤。一旦伤疤被猛然揭开,要么选择赎罪似的自杀,要么就再度成为罪恶的仆人。影片对故事完整度作出的努力尝试还是值得鼓掌,这个故事的原意其实也颇有意思。
《芭芭拉》在各项技术层面也很出色,例如Barbara每次骑车经过十字架以及最后海边那场戏都令人难以忘怀。电影的结局虽然在意料之中但仍然令人动容,最后那一幕出色的剪辑让观众在戛然而止的瞬间都会心一笑内心温暖无比。或许《芭芭拉》能在本届柏林电影节上有所斩获也说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