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演讲》:大众传媒时代如何做领袖

%title插图%num

英国是近现代名人文化最繁荣的地方,无论是戴安娜王妃死亡的媒介事件、the big brother真人秀、还是每天报纸上连篇累牍的大小明星秘辛,所有事件的关键词都指向“表演”。在the King’s speech里面乔治六世也说了王室成员在变成演员。这部电影的妙处不仅仅在于它是一部寓教于乐的高质量主旋律电影,更在于它坦述大众传媒时代主旋律是如何被炮制,精确的指出权威形象是如何被“表演”出来的。

电影以话筒的特写开场,然后是一位男播音员在一间标准art deco风格的播音室里介绍约克公爵出场,为1925年帝国博览会致辞。无线电广播、art deco与博览会都是20年代的流行标志,这几样展现了大众传媒蓬勃、生活方式革新和人口的流动性(博览会通常会吸引很多远道而来的人们),也暗示时代在变化,王族不能仅沿袭传统,还必须找到新的树立与行使权威的方式。带着讲稿出现在玻璃墙后、通过话筒传声的约克公爵就是答案——在新的时代,权威站在媒体的玻璃墙后(如人物可望却伸手不可及的电视屏幕、报纸杂志)“表演”自己的形象给群众看,并通过新媒介将公共事务带到千家万户的私人空间。但可惜这位皇族“演员”因为口吃,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需要寻求帮助并努力练习。在遍寻名医偏方都不能奏效时,最后真正帮助口吃国王的是一位舞台演员——历史的玩笑看起来或许是巧合,但也别有深意。
这部电影披露了国王的鲜为人知的往事,他的奋斗过程也与一般成长主题的经典励志片无异,但这并没有削弱消减国王的“尊贵”或“权威”。一方面电影将国王“普通人化”,这也是片中主要喜剧成分的来源,另一方面在关于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问题上,电影通过渲染约克公爵的责任感以平衡他的“普通”,将他塑造成一个更顾及王室尊严的更值得信赖的领袖。在拉近普通观众与大人物的距离、制造亲切感、增加认同度的同时,又赋予大人物一些“天生的”、“无可比拟”的特质,提醒领袖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Max Weber将权威分为魅力(charisma)权威、传统权威与理性合法权威。继承皇位的乔治六世在电影中权威的建立没有太多仰仗传统性(他获得王位不仅仅因为是老国王的儿子)或者理性合法性(非通过选举),更多仰赖于被渲染的个人特质与魅力——挑战自身缺陷的“勇敢”、对国家尊严与人民的责任感,甚至他的坏脾气和王室生活带来的“命运”所赋予他“无可避免”的阴影。这些个人特质给观众带来情感认同,成功的塑造出一位人们心理容易接受和亲近的,甚至是众望所归的国王形象。对charisma的强调,是娱乐明星塑造的重要环节,这部电影里对国王的塑造,也是符合如今的观众心理的。因此,我认为这是一部成功的主旋律片。

摄影很棒,尤其涉及内阁的场面构图仿佛同题材经典油画,暗示出传统、端庄又官僚的内阁气氛。几位演员都非常出色,尤其是扮演乔治六世的Colin Firth,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根脸下挑动表情的神经里里外外都是戏。

我对电影里的女性服装特别有兴趣。扮演那个离婚两次,让爱德华八世放弃皇位的传奇祸水红颜辛普森夫人第一次出场时穿了一件露背黑色礼服。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种款式的流行与好莱坞电检法有关。因为20年代好莱坞软色情横行,女演员胸前风光旖旎,于是电检特意规定了演员胸前不可暴露,但忽略了后背的问题。于是电影中开始流行前面保守,后背极低的小黑裙,这股风潮走下银幕,在观众中广为流传,30年代的激进时髦女子都爱露背。辛普森夫人的着装不仅表明了她的美国身份,与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却穿着严肃的套装和显示地位的皮草的公爵夫人相比,一个时髦轻浮激进,难以让人信任,另一个稳重端庄有母仪天下的潜质。
art deco爱好者一定会对此片津津乐道。家具、广播电台、墙纸、台灯等细节都非常可看,尤其是各种形态的老式收音机。收音机在本片中是另一个低调的主角,家庭、工作伙伴、酒吧顾客围坐在收音机前倾听国王演讲,并在心中由此勾勒出国家权威的形象。谁掌握媒介,谁就掌握了权威,而在一个媒介构成的世界里,“表演”开始变得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