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以简中有繁的手法,借“水与刀”的传说来审视“生与死”的命题。
这个家庭的困境并不仅仅来自于犯罪行为,他们更时刻面临着媒体、法律等机构所带来的“无心”伤害。
这部影片是在意大利传统的假面喜剧的风格基础上糅合了一些美国独立电影的题材元素和处理手法。
美国学者大卫-波德维尔当年形容香港片的那句名言“尽是过火,全是癫狂”完全可以直接拿来形容这部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合拍动作片《突袭》(The Raid:Redemption)。
《肩上蝶》却让我感觉似乎是用2个小时来拍一部30分钟的短片,停滞的叙事和拖沓的节奏对我造成的倦怠感远非片中那些如画仙境和久石让的配乐所能挽救。
萨布的片子,在我的印象里,既不纯然商业,也绝非艺术至上,这倒很有助于拓宽影片的受众群。这部《白兔糖》算是日式“治愈系”影片,温情、卖萌,搞笑,幻想,自然不乏商业元素。但熟悉萨布的人知道他也不会就此满足,他总是会在影片的某些地方突然地插入一些萨布元素或标签,而他在影片中不用力地触碰到一些日本式社会症候也表明他还是不甘心打造一部完全爆米花式的消遣电影。
大段的歌舞配上琼瑶式的爱情故事,印度电影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热闹”,几乎没有“冷”的片刻(我还是很后来才知道印度还有萨雷伊这样的艺术电影作者),看久了难免审美疲劳。但《魂者》不然。
看约菲的这部片子,一气呵成,流畅,利索,无滞涩和停顿之感,不论是叙事中的时空转换还是镜头的运动和剪切,就是让你的眼睛舒舒服服,不太可能把视线挪移开银幕。
一看到片名中出现“逃亡”这两字,脑子里第一时间跳出来的是“公路片”,第二时间则是“警匪片”,但看完这部意大利的《逃亡》,我都错了。这不是一部供人娱乐的商业片,而是有着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和鲜明的影像风格的作者电影。
精妙处如此之精妙,粗糙处如此之粗糙,我很遗憾这些共存一部片子而显得不那么纯粹,不知道这种“断裂”背后是否有妥协的原因,因为看完片我又想起那句话“上台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