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以简中有繁的手法,借“水与刀”的传说来审视“生与死”的命题。

这个家庭的困境并不仅仅来自于犯罪行为,他们更时刻面临着媒体、法律等机构所带来的“无心”伤害。
这部影片是在意大利传统的假面喜剧的风格基础上糅合了一些美国独立电影的题材元素和处理手法。
美国学者大卫-波德维尔当年形容香港片的那句名言“尽是过火,全是癫狂”完全可以直接拿来形容这部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合拍动作片《突袭》(The Raid:Redemption)。
萨布的片子,在我的印象里,既不纯然商业,也绝非艺术至上,这倒很有助于拓宽影片的受众群。这部《白兔糖》算是日式“治愈系”影片,温情、卖萌,搞笑,幻想,自然不乏商业元素。但熟悉萨布的人知道他也不会就此满足,他总是会在影片的某些地方突然地插入一些萨布元素或标签,而他在影片中不用力地触碰到一些日本式社会症候也表明他还是不甘心打造一部完全爆米花式的消遣电影。
一看到片名中出现“逃亡”这两字,脑子里第一时间跳出来的是“公路片”,第二时间则是“警匪片”,但看完这部意大利的《逃亡》,我都错了。这不是一部供人娱乐的商业片,而是有着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和鲜明的影像风格的作者电影。